鞭牛士报道 2022年11月30日,OpenAI公司发布了人工智能对话模型ChatGPT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场关于人工智能的热烈讨论。而在中文互联网上一个典型的专业讨论场就是知乎。
聊前沿科技,上知乎,已成共识
短短三个月,知乎上“ChatGPT”话题下的讨论已经累计高达10.3万,总浏览量超过了2.1亿、逼近2015年以来“AlphaGo”话题下讨论浏览量的总和。
在知乎,不仅能窥见ChatGPT热度,也能看到相关领域专业性和前瞻性的讨论。包括全球人工智能教育领导者、DeepLearning.AI创始人吴恩达,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OpenAI员工等多位业内大咖、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加入讨论,构建起围绕ChatGPT的专业讨论场。
聊前沿科技,上知乎,已形成一种共识。每当科技领域出现重大突破,作为中文领域最大的问答式在线社区,知乎已成为业界大咖、技术大牛、专家学者和相关从业者分享和探讨前沿动态、进行信息和思想碰撞的核心阵地。
ChatGPT知乎话题浏览超2.1亿 专业讨论再升级
2015年,AlphaGo曾引发上一轮关于AI的热议,知乎上就累计了21万讨论,和2.2亿浏览,前搜狗CEO王小川、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Meta FAIR研究院研究员田渊栋等答主在“如何看待 Google 围棋 AI AlphaGo 击败欧洲围棋冠军?”“AlphaGo能战胜李世石吗?”“如何看待柯洁将于 5 月底与 AlphaGo 进行的人机大战?这对围棋、人类和人工智能会有什么影响?”等问题下的讨论曾引发高度关注。
此次关于ChatGPT的讨论关注程度更胜于前次,“ChatGPT”话题下短时间内累计10.3万讨论,讨论数量虽还不足AlphaGo的一半,但浏览量已经达到2.1亿,逼近2015年以来AlphaGo话题下的讨论浏览量总和。
更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时隔8年,随着AI行业的发展,这次在知乎的讨论也呈现出进一步的专业升级。参与讨论的国内外顶级企业AI领域负责人、创业者更多了,带来的讨论也更丰富和前沿了。
有大众角度的解读。在“有哪些职业是 ChatGPT 无法取代的?”的问题下,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总结了10种“高枕无忧”的工作,10种“有惊无险”的工作,并提出了在后ChatGPT时代拯救自己职业的通用法则。
有对从业人员的担心。新浪微博新技术研发负责人张俊林在“ChatGPT 印证了模型大一统的可行性,这在未来五年会对 NLP 从业者带来怎样的冲击?”的问题下,表示“对于NLP研究人员,前景非常不乐观”。
有关于国内行业发展的预测。在“国内那么多 AI 专业,为什么国内没有 ChatGPT?”问题下,前谷歌人工智能研究院科学家、现西湖大学特聘研究员蓝振忠带来自己的预测:“ChatGPT的训练方法目前有大模型研究经验的团队应该都知道怎么做了,只是需要更多的机器和更长的时间去训练。并且大模型的训练所获得的收益是会越来越少的,也就是说虽然OpenAI会投入更多的钱去开发后续版本,但由于后面的训练会越来越难,所以我们后面只要持之以恒地去跟,是可以跟上的。”
也有商业和技术层面的探讨。微软亚洲研究院主管研究员、知乎机器学习领域优秀答主Dr.Wu在“AIGC 概念股股价开年大涨,AIGC 究竟能产生多少经济价值?ChatGPT 的商业化路径如何实现?”“ChatGPT 有多高的技术壁垒?国内外除了 OpenAI 还有谁可以做到类似程度?”等多个问题下带来专业分析。
除了对企业、从业者和普通个体的影响,全球人工智能教育领导者、DeepLearning.AI创始人吴恩达还将关于AI的法律和伦理讨论前置,提出“使用公开可用的数据来训练生成模型是否合法”,以及是否公平的问题?
OpenAI员工现身说法 高三时就开始在知乎寻找专业建议
众多讨论者之中还有一位特殊的答主,是OpenAI中国员工,知乎答主Trinkle,“有幸参与ChatGPT训练的全过程”。
在OpenAI上班是什么体验,ChatGPT是怎么训练出来的?Trinkle透露,ChatGPT并不像外界传言,有几十个博士进行训练,“核心的训练人员只有十几个人”。
作为其中一员,他的主要工作是,“在整个强化学习的训练里,对系统进行一些优化,让它跑得更快,用最少的GPU最快地跑完强化学习的训练”。
关于AI最终能不能取代人?他认为:“理论上最终能做到和人一样。”但现阶段的AI只是单纯的输入输出,相当于一个程序。“距离电影里面那种具有独立思维的模式还差得很远。”
Trinkle是资深知乎用户。 高三开始刷知乎的他,在“有哪些给大学生的忠告”之类的问题下寻找“答案”。而随着他进入专业领域学习,自己也开始在“高中才开始学习信息竞赛,有机会进入国家集训队吗?”、“在清华大学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种什么体验?”等问题下分享经验。
ChatGPT走红之后,去年入职OpenAI的Trinkle也加入专业讨论之列,从亲历者视角带来了一手“训AI”信息,为其他用户提供了更有价值的回答。在知乎,像Trinkle一样从学习到分享的答主还有很多,知乎见证了专业领域人才的成长,也和他们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