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ChatGPT|人工智能

天风证券赵晓光:AI让智能化不再是伪命题

作者:汽车观察Autoobserver发布时间:2023-08-30

原标题:天风证券赵晓光:AI让智能化不再是伪命题

从1950年的图灵测试,到2022年ChatGPT的横空出世,作为前沿科技的代名词,人工智能的发展漫长而迅速。而当时间的指针走到2023年中,已经处处弥漫着AI的味道。

资本总是时时刻刻伸展着敏锐的触角,尤其是被誉为风险爱好者冒险之旅的风险投资,往往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行业的热度和趋势。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在融资数量上来看,2013-2023年8月,我国AI框架行业共发生了101起融资事件,总体活跃度呈波动态势,于2021年达到顶峰,融资事件数量达20件;从融资金额来看,2013-2023年8月,我国AI框架行业投融资金额呈波动趋势,在2018年达到顶峰,为273.46亿元,截至2023年8月9日,我国AI框架行业投融资金额达到25.34亿元。

当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加速演进,汽车作为AI技术集成应用的最佳载体,正在加速向智能化转型。ChatGPT掀起的大模型之火,也自然蔓延到了智能汽车场景之中。截至目前,已有梅赛德斯-奔驰、长城、小鹏、蔚来等多家企业宣布将ChatGPT引入汽车赛道,这与汽车智能化发展的大方向不谋而合。

从券商的角度来看,如何理性看待AI产业的发展前景?AI如何赋能汽车?在2023中国汽车先锋论坛上,天风证券副总裁、天风研究所所长赵晓光选择以英伟达和宝马的合作案例为自己的演讲开场。

AI的长尾效应

赵晓光举的这一案例,业内人士耳熟能详。就在6月中旬,宝马在 2023 年巴塞尔艺术展上展出了多款宝马 i5“艺术车”。这批车型的最大特点,即是将车身作为动态画布,投射由 AI 生成的一系列抽象画作,官方称之为“终极 AI 杰作”。据了解,这些画作利用了英伟达的 AI 架构 StyleGAN,模型的训练范围为 9000 年艺术史之中的 50000 多张图片。

不只是与宝马合作,在AI发展得如火如荼的国内市场,英伟达也已经着手布局:“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也在帮助英伟达对接AI技术在中国的落地项目,首个成功者或许是某个汽车设计平台公司。在整个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智能化的浪潮正在与汽车产业产生剧烈的碰撞和融合,这种现象无论是对于汽车产业还是AI而言,都非常重要。”

赵晓光介绍:“可能在大家看来,英伟达的广泛布局已经超过预期,但其实真正超预期的在于各行各业的长尾市场。”

在普遍认知中,人工智能能够极大赋能汽车设计,包括零部件设计、整车设计等。通过AI仿真,能够大幅增强汽车设计部门在物理性能、电气性能、信号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能力,极大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作为芯片行业的专家,赵晓光介绍,在与汽车息息相关的半导体行业,AI技术同样能够叠加“BUFF”。他举了个例子:在以往,产出半导体材料至少需要3年时间,其中包含了设计、设备定制、小批量试产、不停修改和磨合的整个流程,但在AI仿真能力的加持下,周期可以缩减到2个月左右,未来随着算力的进一步加强,甚至可以浓缩到10天左右。

AI让智能化成为确定选项

经历上百年的产业积淀,在性能、结构等基础层面,汽车行业已经有了深厚的积淀,技术也趋于成熟,无人驾驶、智能驾驶、自动化等跟智能化相关的话题已经成为新的讨论重点。汽车智能化真的有必要吗?

“我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必须站在用户和市场应用的角度倒推。我从事研究员工作已经16年了,在10年前,我们讲未来的科技趋势是什么?只要稍微关注这个行业的人都会告诉你是无人驾驶、机器人、元宇宙、VR,但十几年过去了, 这些行业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几乎陷入了困局,原因就在于没有落地市场应用。”赵晓光表示。

在赵晓光观念中,一个好的产业逻辑应该是,首先要有用,用的人多,能够工程化,工程化之后成本降低,用的人才能更多,才能得到正向的反馈。幸运的是,据我观察,今年以GPT为代表的AI技术已经趋于正向的反馈,基于此,我认为未来要在汽车产业实现真正的、普遍的智能化,没有悬念。

AI出现之后,智能化成为汽车产业重要的发展方向。在这一方向的指引下,需要进一步讨论的是:哪些是用户会买单的智能化?赵晓光拿苹果手机举例道:“在关键抉择上,伟大的企业也会犯错,当年苹果就做了错误的决定。苹果推出了蓝宝石的手机外壳,理由是蓝宝石质地坚硬,耐摔。但事实证明,与其多花1000块为手机买一块蓝宝石的外壳,不如花几百块去买保险,或者在摔碎后花800块去换一个全新的外壳。这就回到了我的主题——智能化如何应用一定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

所有的创新都将围绕效率、安全、舒适展开

回到车辆本身,AI如何为产品赋能?赵晓光进一步阐释道:“汽车首先是一个驾驶工具,它的核心在于三点:驾驶的效率、驾驶的安全性、驾驶的舒适性。所有关于汽车的创新,都离不开这三点。”

在今年之前,赵晓光认为智能化可能是一个伪命题, 因为过去的所谓无人驾驶基于单芯片的算法,缺乏强大的数据样本,也没有数据的储存量和处理能力。但今年以来,在以数据为核心的GPT技术的参与下,赵晓光的观点发生了转变,他判断,自动驾驶已经进入了重要拐点,提升驾驶的效率指日可待。

“在强调驾驶的舒适性之前一定要确保驾驶的安全性,毕竟,人命关天。传感的技术、制动的技术、转向的技术,毫无疑问这方面的智能化是非常重要的。”赵晓光称,“最后是舒适性。我曾经面向消费者做过一组调研问卷:‘你对汽车的新技术更看重哪些?’结果很意外,消费者对于空气悬架的认可度比智能驾驶更高,因为空气悬架涉及舒适性。”

通过AI和智能化技术的不断精进,汽车将慢慢从驾驶工具的角色里解放出来,从而进化成独立的第三方生活空间,搭载海量的适用场景,不只是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健康社交,甚至是现在很火的冥想,都可以在车内解决,可拓展的想象空间非常大。在这种前景之下,AI和智能化不仅将改变出行方式,还将改变生活方式。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