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上的写作治疗师徒班课程当中,带领者黄鑫老师和同学们讨论了ChatGPT人工智能对于诗歌写作的影响。
听了黄鑫老师和同学们的讨论,我觉得“诗歌里的幽灵”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
这个幽灵,就是人的个性化的潜意识,诗歌写作过程中身体的参与。
我在黄鑫老师的课程当中学到的,诗歌主要功能是抒发感情,诗歌是从潜意识里流淌出来的文字。而人工智能写的诗歌,是在语义语料库层面产出的文字,是完全在意识层面生产文字。
人在创作诗歌的时候,调动的是潜意识里面的情绪感受,身体感觉,用象征性的语言表达情绪感受。我在写诗的时候,我会感觉胸口堵得慌,或者牙齿疼,或者头晕,脸肿,还有的时候想拔腿就跑。这些都是情绪的躯体化反应。这些强烈的身体感觉,会驱动我用文字记录和表达,抒发胸中块垒。
我们在写诗歌的时候,内心的情感,当下的身体感受,从潜意识层面上升到意识层面,情感转化成诗句,这是象征性思维,人工智能是没办法做到的。我的情感是个性化的,我的潜意识也是个性化的。或许人工智能快速进化,能够破解人类的集体潜意识,加上算法调整,可以生成具有个性化情感反应的人工智能。
诗歌表达用的是象征性思维,象征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区别在于,象征性思维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在潜意识层面进行的。
我问国内版人工智能,你会象征性思维吗?
它回应:
作为人工智能助手,我可以执行某些象征性任务,但我不会具有象征性思维。我的主要功能是根据预定义的算法和规则来进行计算和响应输入。如果您需要进行象征性思考或创造性的任务,建议与人类同事或专业的创意人员进行交流。
我写诗歌,是有指向性的,目标读者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我对读者的情感也会呈现在诗歌文字当中。心中带着对读者的热情写出来的文字,会让读者感觉到扑面而来的热情,触发情感共鸣。人工智能写出的诗也很好,工整押韵,意象比喻很也很到位,只是缺了这种触动人心的热情。
如果要求人工智能写诗歌有目标读者,有指向性,还需要提供读者的个人隐私信息。
如果人工智能发展不加限制,可以调取大量的个人隐私信息,真的会产生出超级智能,能够识别人类的情感模式,预判某个人的潜意识层面的反应。这是比较可怕的事情。这就相当于把人类DNA解码,可以制造基因武器一样可怕。
我还尝试过把梦境的文字记录发给国内版的人工智能,它给出的解读比较含糊,缺少针对性。解读分析梦境也是需要潜意识参与的,看到梦境的文字记录,调动身体和情绪感受,体会做梦者在梦中的心情变化,情感起伏,抓住一些关键意象和故事情节,并且发挥想象力假设做梦者白天的生活经历。这些内容大多数都是在潜意识层面与意识层面交界处发生的,用文字把我对梦境的感受与理解表达出来,是从潜意识上升到意识层面的过程。而人工智能是借助庞大的语义语料库,根据算法规则给出概括和总结性质的文字反馈,显得含糊且有距离感。
我还能够模糊知道做梦者的性别,年龄,心理发展程度。我没有问做梦者这些信息,不过我内心是有预判的。这些预判也是悬浮在我的潜意识里的,并没有上升到意识层面。这些预判的信息如果整理成文字,可能要写成几万字篇幅的人物小传。根据这些预判的信息,我给出的反馈更加有针对性。人工智能如果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调用大数据查询汇总做梦者的隐私信息,这部分是受限制的。我在B站账号的评论区里面有几万条网友的梦境文字记录,曾经期待人工智能能帮助我提高回复效率,目前看来,还是不能满足我的预期。
新的技术革命已经发生,人类社会正在发生巨变。面对人工智能将要取代大多数工作的威胁,我们应该怎么做?黄鑫老师说,从现在开始,鼓励孩子自由书写,发展孩子作为个体的独特性,是我们应对人工智能发展的可行之路。
还有同学问到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由书写。
自由书写,只要父母给到孩子陪伴,让孩子自由发挥就好了。这个过程中必然会触动父母自己在儿童阶段的成长创伤,比如父母陪伴的缺失,或者被父母打断玩耍注意力的过程,甚至还有被父母争抢玩具的经历。我觉得如果家长陪伴孩子自由书写,需要提前约好心理咨询师,保证家长自己的创伤被触发之后有专业支持。从这个角度看,父母陪伴孩子自由书写,对于父母自己来说也是一个疗愈之旅。
在写作当中我们可以自由书写,在绘画当中也有类似的练习。
我看到B站上有个视频介绍,有的画家也有类似的训练,叫做艺术家的冥想自动绘画训练。具体做法就是一张纸一只笔,开始随心所欲的画,无论画出什么图形,都是被允许的。小孩子的随意涂鸦,在地板上,墙壁上的乱涂乱画,是类似于自由书写一样的表达。
【艺术家的冥想-不可思议的自动绘图训练术! Meditation for Artists - The Automatic Drawing Technique-哔哩哔哩】 https://b23.tv/o6FG0rc
【妈妈包容孩子涂鸦收获独一无二的墙壁-哔哩哔哩】 https://b23.tv/WwAcAJ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