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ChatGPT横空出世,却也备受争议。
ChatGPT是一款AI聊天机器人系统,可以通过AI生成的内容模仿人类的反应,并协助人们完成一系列任务,诸如撰写论文、制定商业提案、创作图片和视频,甚至检查程序错误等等。
但由此带来的论文抄袭等现象也引起学术界的不满,比如香港大学正全面封杀ChatGPT——禁止在课堂、作业和其他评估中使用ChatGPT或其他AI工具;如果学生使用时没有获得课程教师书面许可,将被视同取用他人的作品,涉及欺骗,即被视为潜在抄袭处理。
禁止使用AI工具可能是对学术造假的一种防范措施,但这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因为,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且无法阻挡。
史海钩沉一下,20多年前,搜索引擎刚出现的时候,学生使用搜索引擎写作业写论文是否算作弊,同样也带来了很多争议。当时,一些老师认为使用搜索引擎,可能会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研究的能力,从而降低学术水平。现在回头去看20多年前的那场争论,感觉就是两个字:呵呵。
所以,面对人工智能这个大趋势,我们应该积极拥抱,而不是被动抵制。AI生成的文本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写作启示和创意,同时也可以为老师们提供更多的学术资源和参考文献当然我们也可以去寻求一种平衡,既能够防范学术不端,又能够充分利用AI技术的优势。
目前市场正在酝酿一批AI检测引擎,来判断一篇论文是不是AI写的。展望八卦一下,这个可能会像当年QQ的隐身功能对应QQ千里眼,之后又出现了会员隐身,然后又有超级千里眼,循环往复。
02
刚才讲到的是应对当下AI所带来的困境的解决方案,但作为一个正在上小学的孩子的父亲,可能需要考虑的更加长远——校方以及孩子家长们应该怎么面对以ChatGPT 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对教育产生的影响,培养出能适应新时代的人才呢?
先讲个我的90后同事的故事。
同事小时候在学校的组织下花大量课外时间学习了珠心算。珠心算即将算盘的盘式及算珠的浮动变化描绘到脑子里,在大脑里来完成珠算运算。据她所说,那时候一连串三位数以内的加减法都可以在对方念完数字的同时得出答案,学到更高阶的人乘除法也不在话下。但是不学不用以后,很快就忘记了,和没学过的人算算数速度也差不多,现在更是算什么都要用计算器,曾经花大量时间在脑子里打造的那个算盘早就不见了踪影。
她在学珠心算的时候,我大概已经在大学读完计算机专业了,如果那个时候她能接触到的不是珠心算,而是少儿编程,会不会对她的未来更有用一些?
再举个例子。我有一个朋友天天逼着孩子背唐诗三百首,想让孩子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这当然很好,但是类似ChatGPT这种AI工具的出现,让知识的获取变得非常便捷,我们要做的应该是让孩子广泛涉猎各类人文、科学知识获得思维模型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获得快速解题的能力。让孩子知道唐诗宋词的美妙之处即可,背几篇用来应试,其他的想用的时候随时查询即可。
现在查找知识可能还要借助电脑手机等设备,未来,随着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对大脑信息的读取以及知识的写入(或借助可穿戴设备,如智能眼镜等呈现你想要的知识),可能会变得和你自己记在脑子里再去调取知识一样的方便。
那用来背诵的时间,可不可以用来培养对孩子的未来更重要的能力呢?
03
那要培养什么能力才能够让孩子们步入社会时具备足够的竞争力?
我们想想看,若干年后,会剩下什么AI不太容易替代的工作?大概有两类:带有创意、创造性质的工作和带有「温度」的情感相关的工作。
所以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独立思考能力和价值判断的能力。学校也需要改变现有的教学和考核模式,以适应人工智能这个大趋势的发展。
比如,学习画画,是培养孩子画的像一点、更像一点,还是激发她的创意灵感?学习写作,是更注重孩子能从脑海里调用更多的名人名言,还是更注重她独特的思路和观点?
显然,在人工智能时代,是后者。
对于学校的改进措施,ChatGPT给出了它的答案
另一方面,我们要着重培养孩子的人文情操、人际沟通和情绪管理的能力,完成对其正确价值观的塑造。育人的根本在立德,这一点在任何时代都是不变的。
04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人的火焰」。苏格拉底的这句话用在人工智能的背景下好像变得更加贴切。
希望AI的发展让教育回归本质,不再批量生产「书呆子」,而是塑造一个个有趣、丰盈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