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ChatGPT|编程

【数字资源推荐】告诉孩子:未来也许很难,但有志者,事竟成

作者:重庆市渝中区图书馆发布时间:2023-05-15

最近,由ChatGPT概念引发的“饭碗焦虑”又掀起一波热潮,“AI抢了插画师的饭碗”、“网友称用ChatGPT后被海外大学录取”等话题再次冲上热搜。聊天、画画、写论文,甚至还能写代码,AI好像正在变得“无所不能”。

也难怪孟晚舟说:不要选择和机器竞争的职业。基础的重复性工作,人根本不是机器的对手。

但也有人发现,“AI说的都是一些已有的正确的废话”,换句话说,目前的技术水平,AI只是在文本理解和信息整合方面变得更加智能了,但它仍然依赖于人类的指导和决策。


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依然是未来最有竞争力的能力。

01

苟无成,毋宁死

1884年1月12日,冯如出生在广东恩平一个不起眼的村子里。

小时候,冯如心里一直有一个疑问:“人能像小鸟一样飞上天吗?”

身边的人都告诉他说,“小鸟有翅膀,而人没有,当然飞不起来。”

“那人能不能造一双翅膀飞上天呢?”

人类早有飞天之梦,从古至今想飞上天的人很多,冯如不是第一个。

早在东汉时期,就有人用鸟的羽毛做了一对翅膀,但只飞了数百步就掉了下来;明代有一个叫万户的木匠,在椅背上装了47只火箭,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两只大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希望利用火箭和风筝的力量飞翔,但是也失败了。

冯如12岁那年,表舅吴英兰从美国回家探亲,说服了冯如的父母,让冯如与自己一起去美国谋生。冯如站在甲板上,看着渐渐模糊的海岸线,暗中下定决心,要在美国学一门手艺,将来孝敬父母,报效国家。

1901年,冯如独自一人去纽约打拼,在美国东部最大的一所船厂当工人,他想,“如果能学会造船,将来回国就能造战舰,造出最先进的战舰,就能御侮于国门之外了。”

因此,冯如在船厂的制造车间工作的时候,对每道工序都非常上心,从铸坯、打磨到校准,白天在车间留心揣摩学习,晚上埋头读书,无线电、轮机、电工、工程学、数学,只要与造船有关的他都学。

几年过去后,冯如凭借自己的勤奋和天才般的悟性,已经深谙机器制造知识。

他开始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试验上,整天琢磨图纸,鼓捣机件,尤其喜欢研究最前沿的电机技术。

1903年,莱特兄弟的“飞行者一号”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州试飞成功,拉开了人类动力航空史的帷幕。

得知这个消息的冯如十分兴奋,童年的梦呼啦啦涌到胸间,他几乎能想象出这架飞机的形状和构造。

他立刻启程去往莱特兄弟的自行车公司,莱特兄弟不在,但是他们的妹妹凯瑟琳接待了冯如。她以为冯如是来买飞机的,热情地向冯如介绍了飞机的性能和驾驶方法,并解释了这架飞机的制造原理和设计。

冯如被迷住了,人类真的能够驾驶动力飞机翱翔天空,冯如心中埋藏多年的飞天梦、救国梦,终于有了成真的可能。

冯如来纽约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习先进的科技,好为祖国效力,现在他已经掌握了绝大多数机器技术,是时候为国效力了。在这个激烈竞争的时代,飞机是最先进的科技,如果有千百架飞机分守祖国港口,内地可保无虞。于是,冯如萌生了回旧金山研制飞机的想法。

“当此竞争时代,飞行为军事上万不可缺之物。以其制一战舰,费数百万之金钱,何不将此款造数百只飞机,价廉工省。倘得千只飞机分守中国港口,内地可保无虞。”他下定决心,“吾闻军用利器,莫飞机若,誓必身为之倡,成一绝艺以归飨祖国,苟无成,毋宁死!”

此时,好朋友黄杞带来了他的堂兄黄梓材。几个人聊到研制飞机的事,一拍即合。他们拿出所有积蓄作为启动资金,在奥克兰租了一间厂房,厂名定为“广东制造机器厂”。

1907年9月,广东制造机器厂在奥克兰唐人街揭牌,这是中国第一家研制飞机的工厂,冯如成为中国研制飞机第一人。

02

失败是成功之母

冯如以莱特的设计为主要参考蓝本,又参考了寇蒂斯、花曼等著名飞行家的飞机,前前后后忙活了几个月,经过周密计算,设计出了飞机以及机翼、方向舵、螺旋桨、内燃机和机身的图纸。

为了完全掌握飞机制造技术,冯如坚持自己制造飞机发动机,他坚信,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如果不能造发动机,今后改进飞机一定会被制约。

一晃又是几个月过去,第一架飞机终于竣工了。

1908年春,冯如在奥克兰市郊进行试飞,但这一次遗憾地失败了,飞机颠簸着冲了一截,到了预定腾空的地段却没有飞起来。

冯如没有气馁,他把飞机仔细检查了一遍,说道,“既然别人能造出飞机来,我们也一定能造出来,只要把我们的飞机加以改进,一定能飞上天。”

1909年9月21日,冯如再次前往匹满高地驾机试飞。大家把飞机推上一座土丘,冯如向记者挥了挥手,然后爬上飞机,飞机在他的操纵下,顺着土丘冲到地面滑行了一段距离,而后腾空而起飞向天空,爬升到大约15英尺高时,冯如就改成平飞,在飞行了20分钟、2000余英尺后降落在草坪上。

在接受采访时,冯如兴奋地说,“我希望能把飞机带回祖国,在我的老家广东试飞。”

美国《旧金山呼声报》评论说,“他很少在深夜三点之前睡觉,他在科学技术上取得的进步,是以非凡的勤劳和毅力为代价的。”

中国青年发明家冯如试飞成功的消息,登上了各大报纸的头版,冯如的名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来找到他洽谈投资,也有不少公司重金聘用他,但冯如一直惦记着有朝一日回国效力,断然谢绝了外国公司的各种邀请。

冯如心里很清楚,第一架飞机是飞给华侨同胞看的,飞起来就是目的,飞起来就是成功,但未来的研究必须向最新技术看齐,要造出有优越的性能和实用性的飞机。

1911年2月,冯如率助手朱竹泉、朱兆槐和司徒璧如,携带着他们自制的两架飞机以及制造飞机所需的工具设备,踏上了回国的邮轮。

他年少离家之时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茅盾文学奖得主徐贵祥曾这样评价冯如,“在各种现实面前,我们很多人放弃了梦想,冯如没有放弃,他是那个时代的英雄。”

冯如的故事,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没有谁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唯有怀揣梦想、不断追求,才有可能见到胜利的曙光。

   

我们以公益为宗旨,无意侵犯他人权利,

若对内容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