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观快评:AI写公文,能言之有物吗
进入写作页面,输入标题或计划内容,选择所需文本长度,点击“一键生成”按钮,由AI自动生成初稿……短短十几秒,一篇格式标准、框架完整的通知便被“炮制”而出。
据半月谈11月19日报道,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AI大模型在各垂直领域的应用日趋深入。近期,不少AI软件陆续推出了公文写作版块,或上线“公文版”。人工智能开始影响公文写作等日常政务工作,这一现象引起社会关注。
据报道,AI主要提供通知公告等法定公文,以及讲话稿、工作总结等事务性文书的写作生成服务。可以发现,公文具有较强规律性,相比于文学写作,公文写作不需要天马行空的想象,更需要遵循一定格式,传递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看起来更适合用AI代写。
不少使用者也表示,AI公文软件减轻了处理文字材料的重复性劳动,实现了“无痛写作”。不过,AI公文的缺点也显而易见。多位有公文写作经验的地方干部普遍认为,AI公文的优点在于条理清晰、主题明确,但内容失之笼统,语言相对僵硬,不贴合实际工作,这正是AI公文软件的痛点。
从组织工作的角度看,如果使用者直接将生搬硬套的公文应用于工作,很容易造成文章面孔千篇一律,看似金句频出、格式规范,认真看下来却不着边际,缺乏“干货”“硬货”。用这类看似放之四海而皆准,但不接地气、不切实际的公文来指导工作,无疑是隔靴搔痒。
从精神传达的角度看,官方的公文不仅要体现相关决策、处理结果,更重要的是传达自上而下的“人情味”。比如,在某些引起舆论广泛关注的重大事件发生后,不管是公众,还是上下级机关都亟需一个明确的精神导向。在AI的创作下,公文中的“人情味”会不会变成“机械味”还需要进一步思考。
比如,淄博爆火后官方发布的“劝退”通告,就体现了极强的人文关怀,让烟火回归于真诚。相比之下,在恶性事件发生后,有官方通告却套用“遇难者家属情绪稳定”等模式化表达。生搬硬造的通报往往显得不近人情,经不起舆论的审视。在规范格式以外,讲人情、说真话的公文,才会被公众认可,对指导工作产生实际影响。
说到底,AI公文软件的本质是一种工具。就像不是所有拥有灶台的人都能做出一桌好菜,AI生产的内容究竟是“假大空”,还是言之有物,完全取决于使用者是否能让AI实现自我表达的延伸。期待在使用者的熟练运用下,AI可以将使用者从繁杂重复的基础性写作中解脱出来,提升信息传达效率,但也要警惕,别让使用变成依赖,丧失思考,滋生形式主义。(正观评论员 杨晗)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