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正愈演愈烈。游戏作为下游应用之一,因为落地速度快,成为了市场瞩目的焦点。
不仅是腾讯、网易、米哈游这样的一线大厂自研AI技术,非头部公司也在通过合作、接入大模型积极加入AI的行列。
国内首个实装游戏GPT的网易大作《逆水寒》手游将在下个月开服,接入微软GPT的大IP仙剑奇侠传新作也会在下个月实测。《西部世界》式的游戏场景仿佛真的离我们不远了。
AIGC到底能对游戏行业带来多少颠覆性的改变?玩家憧憬中的场景落地进展如何?最重要的是,到底能实现多少变现?
降本可能有限,创新玩法带来的增量更重要
我们都知道,AIGC带给游戏行业最大的两个变化,一个是降本增效,另一个就是通过更加创新的玩法吸引更多玩家、增加他们的付费意愿,抬高流水,增加营收。
市场的认知目前主要还是在降本这块,因为大模型的频出已经开始对降低美术建模成本起作用了。
无论是Midjourney、NeRF、Shap-E还是国内腾讯的3D虚拟场景生成工具,都能有效缩短模型制作时间,节省人力。中手游则是直接接入了微软的GPT,目标在年底把外包成本降低50%-60%,人员成本支出降低10%-20%。
见智研究认为利用AI工具确实能将游戏的研发效率大大提高,但可能比预期的要有限。因为研发成本其实在整个流水中占比并不高,大概在12%左右,其中美术成本占50%,即使按照缩减50%的美术收入来算,50%*50%*12%=3%,实际能够压缩的空间可能只有3%,所以对整体盈利能力改变可能没有想象中大。
见智研究认为比起降本,更重要的是AI能对现有的游戏体验带来多大的创新和颠覆,这也决定了AI是否真的能吸引到更多增量玩家,有效提高ARPU(每用户贡献收入),真正实现营收端的大跨步,而并非纸上空谈。
多模态生成NPC,“万物生灵皆可交互”成为现实
已经有游戏开始运用多模态做玩法上的创新了。
《逆水寒》利用的就是网易伏羲AI多模态生成NPC,号称“万物生灵皆可交互”。输入文字可以自动生成符合描述的NPC。玩家还可以用文字、行为交互改变NPC的行为决策,影响事件走向。对话、任务、副本都能无限生成。
下图为《逆水寒》手游装扮站,玩家不但可以按照喜好捏脸,还能自己设计时装,甚至精细到美甲设计。人物模型精美风格多样,增加了游戏趣味性同时也降低了创作门槛,人人都可以用AI成为“设计师”。
见智研究认为AI的运用是对开放世界游戏和文字类、女性向游戏的巨大创新。因为过去传统游戏的情节和体验通常是固定的,需要设计大量选项和对应结果,而通过AI生成情节、选项和结果或能实现真正的“千人千面”。
特别是女性向游戏的核心玩法就是高频对话和剧情推动,AI赋能的NPC相当于根据每个人的性格、喜好,生成的专属“恋人”。
这不仅能大大提升游戏可玩性,提高玩家的互动性和参与度,也能提供更多变现方法。
比如,玩家可以购买物品增强游戏中的角色或者外观,作为付费增值服务。付费解锁和NPC更多有趣的互动。同时制作商也可以与品牌合作引入广告,在游戏中展示特定品牌的产品或进行品牌宣传。
上图为女性向爆款手游《恋与制作人》68元付费3D语音包,可以想象的是,未来加上AI的赋能,可能随时随都能和虚拟男友聊天了。在米哈游的女性向手游《未定事件簿》中,逆熵AI已经可以帮助角色配音,并且能根据文本语境完成对声音、语气的改变。
除了文字、图片和语音,多模态生成的NPC还能产出像3D模型视频这样更为广泛的内容。并且基于更强的多模态,NPC的感知能力和理解人类感情和语言的能力更强,让交互变得更加真实。
(视频来源于B站)
这段视频展示了《逆水寒》手游中角色跳告别之舞的一幕,由国家舞蹈队首席唐诗逸动作捕捉制成,可以看到身体动作和服饰细节已经很逼真,表情神态也灵动有韵。
全民参与创作模式,游戏也要“抖音化”了
AI的注入也为平台型游戏带来了更多机会。
所谓平台型游戏,就是玩家在玩游戏的同时,还可以在游戏中进行二次开发和创作。
去年网易推出的UGC编辑器手游《蛋仔派对》,将UGC(用户原创内容)加入到正式地图,引发大量二创内容产生,仅仅几个月时间,该游戏DAU(日活)破3000万,MAU(月活)接近8000万。
(图源自:东方证券)
最近网易又上线了大量有关AIGC的职位,其中AIGC关卡生成研究员的职责之一就是推动《蛋仔派对》生成关卡,薪资水平在60-85k,超越了大多数岗位,游戏公司对AI人才的需求也是在日益增长。
此外,昆仑万维的编辑器游戏《代号D》正在研发中;中手游《仙剑世界》中也将加入用户UGC编辑器,用户共创或将享受收益分成。
为什么玩家在游戏中的二次创作这么重要?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二次创作能带来游戏内容的放量,同时内容的爆发再吸引用户量级不断提升。
类似于抖音的用户裂变效应,每个新增玩家都能为平台带来更多的价值增量,他可能是玩家,也可能是创作者。UGC平台能让新增节点价值呈指数级的增长,而游戏质量的提升、游戏时长的增加以及创作速度的提高都会进一步促进这种增长。
至于变现方式可能也类似于抖音,游戏创作者可以在平台上创作游戏,而平台方则可以通过广告、抽成、工具收费等方式进行变现。
事实上Roblox在今年3月也发布了两款所有开发者都可用的AIGC道具:材质生成和代码辅助工具。以下是Roblox Studio负责人Stefano Corazza演示如何将自然语言转化为代码。
可预见的是,未来平台型游戏将提供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和更多的收益机会,为玩家和开发者带来更多乐趣和创造力。
更聪明的机器人玩伴,提高用户留存
机器人是另一个AI可以直接赋能的模式,一般BOT AI在竞技类游戏中更能发挥作用,因为当玩家盘子不够大,等了很久匹配不到对手,就容易流失。
而BOT AI可以介入填补空缺。比如吃鸡时凑不到百人跑圈,机器人可以充数;王者荣耀匹配不到人或者需要AI托管,机器人可以提供适应玩家段位水平的表现。
目前腾讯、网易BOT AI已应用在MOBA、FPS、格斗、自动驾驶等多个电竞赛道,根据2022TGDC信息,AI接入了腾讯5个品类14款产品,在用户活跃度和留存上带来3~5%的提升。
上图为《QQ飞车》中的影子挑战,通过影子的动作可以了解到自身的缺点和失误,能有效提升车技,另外跑赢BOT AI可能还会有金币和解锁地图的额外奖励。
可以想象的是,未来BOT AI将在游戏中为玩家提供更多帮助,比如在玩家不知道如何通关时,BOT AI会给你一份详细的攻略;当玩家对装备和角色犹豫不决,BOT AI会根据玩家的偏好提供建议。BOT AI既是玩家的虚拟队友,也能成为最贴心的向导。
总结
相信每位玩家在童年时都曾梦想过一个万物皆可互连的游戏世界,在那里我们可以自由穿梭于各个角落,倾听每个NPC独特的故事,并与无数人一同展开冒险。随着AI技术的突破,这种想象正逐渐变为现实。
如今AI带来的降本增效已开始兑现,而AI给游戏带来创新的玩法才是更重要的,包括接入多模态后更加智能,更具“人情世故”的NPC、鼓励玩家参与创作的UGC平台和更聪明贴心的机器人向导。
接下来我们应该关注的是,随着AI功能的愈加丰富,能为公司带来多少流水增长和每用户贡献收入(ARPU)的增加,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真正"爆品"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