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第三届读客科幻文学奖颁奖典礼在上海书展举行,历经三个月的激烈角逐,共产生34名科幻文学获奖者,其中3位作者将金奖收入囊中,展现出新一代中国科幻新锐力量的风采。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获奖作品中,出现了诸多对人工智能的探讨,不仅有对AI危机的担忧与警惕,也有对AI的积极期待。那么,科幻作家如何看待人工智能?ChatGPT的技术发展对文学创作而言,是掣肘还是助力?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江晓原、《科幻世界》副总编姚海军围绕科幻写作的现状与发展进行了深刻讨论。
“ChatGPT,把语言的问题推到了更加极致,让它成为危及生死存亡的问题了。”对这个问题,严峰直言,“ChatGPT就是把所有东西都化曰为语言,这个语言又化生万物。ChatGPT的运作机制就是语言。它用语言建构一个世界,包括活色生香的、3D的或者是音乐共话视频的。21世纪从这个意义上,是20世纪语言学转向新的阶段,是由技术推动的。”
作为科幻作品的资深编辑,姚海军对AI和写作感触颇深,在他看来,所有的事情都是分寸的问题。他认为人工智能确实带来了一些改变:“现在用的图书的封面设计,我就觉得特别漂亮,效率也很高,确实比我们请一个画家画,无论从成本和速度来讲都会快很多。”
江晓原也十分乐观,他认为无需将ChatGPT当回事儿,他强调这款AI的商品属性,并非是能带来某些划时代变化的产物。严锋更是直接认为ChatGPT是在帮人类的忙。“技术化,这个恰恰是ChatGPT最擅长的东西,而且你不用担心,我们已经在借助机器给我们帮各种忙了,如果你拒绝机器的话,我们就不要过日子了。”他赞扬ChatGPT对人类是一种解放,他说,“ChatGPT帮你进行头脑风暴,帮你寻找写作素材,打开脑洞,包括世界、技术化问题,因为我们每个人,知识领域都是有限的,这方面如果机器能够很快的给我们提供,我们可以更集中做更有创意创造性的工作,这是一种倒逼。”
戴锦华
但是,戴锦华则有不同的意见。她首先列举了如今在好莱坞发生的大罢工和欧美作家对AI技术的诉讼,来强调ChatGPT带来的危害。紧接着她回答了严锋的问题,戴锦华认为:“一旦ChatGPT占据了人类既有的全部资料库,它会成为比人类更高明的说书人。”戴锦华强调了人的主体性,认为许多科幻作品是来自人的丰富情感体验,这是ChatGPT绝做不到的。在这个基础上,戴锦华强调了“人性的忧危”,她说:“人性的忧危,包括人性深远的直面,包括人类对自己自身力量的信仰,我不认为未来是人机大对决的时代,但是人类反身的自我追问,恐怕已经非常急迫了。”
戴锦华强调对抗ChatGPT,或者说它无法复制的,正是人在某种体验后的批判性。所以她会更喜欢一类作品,那种作品拥有“某一种决绝,某一种勇气和执念,某一种追问和质询的态度”,因为“表达绝望的人,才反而是心怀希望的人”。她说,她期待更多对此话题探讨的科幻作品出现,“科幻作为未来的哲学,和科幻作为现实的预警者,我在今年作品当中强烈感觉到了中国科幻、年轻人的科幻、原创科幻,开始自觉履行这部分,而此前原创科幻写作当中,一直有一种科学进步主义,或者叫反抗失败主义这样一个基调,而在这次作品当中,我觉得我们的年轻科幻作者表达出了那种非常强大的想象力,同时表现出了一种坚强的勇气,一种勇敢和坚强的态度,这是特别感动我的地方。”
红星新闻记者 毛渝川 蒋庆 编辑 乔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