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被称为AIGC元年,全球对AIGC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
ChatGPT 石破天惊的亮相,AI绘画的火爆,短短几个月内迭代的浪潮就伴随着争议拍打着各行各业……AIGC的到来是机遇还是挑战?
图虫创意联合NVIDIA共同发起「AIGC内容新生态」主题沙龙,邀请行业大咖们围绕话题“当机遇与挑战共舞,如何解锁AIGC的创造力?”通过线上直播进行解读分享。
本次活动邀请到英伟达解决方案架构师刘一鸣、图虫创意版权经理寇宏、青年艺术家董瑾,分别从技术、平台、创作者的角度出发,带领大家一起感受AIGC的发展趋势,探索科技未来的潜力。
刘一鸣
「英伟达解决方案架构师」
刘一鸣深耕多年深度学习的应用开发领域,于2020年加入英伟达中国。他在英伟达专注基于GPU的应用加速和推广GPU在互联网企业的应用,协助企业用户运用英伟达的软硬件解决方案设计并搭建高性能GPU应用。可以说刘一鸣是从底部推动大家迈入AI时代的幕后功臣们的一员,对AI技术的底层运行逻辑有着深度了解。
技术是一切的基础。
生成式AI模型的训练和推理目是技术方面非常火的一个课题,刘一鸣指出:“为什么我们需要去关注生成式 AI 模型的训练和推理?”因为无论屏幕前的你是开发者还是使用者,都会想在自己生产设计过程中加速自己创作作品的工作流程。这一切的前提是“训练出一个能够在硬件上有效执行推理的模型”,而这个模型的硬件层几乎都基于英伟达的GPU。刘一鸣详细介绍了英伟达的技术在AIGC方面的一些应用以及英伟达后续在这方面计划做的投入和提升。
如何高效地训练这样的一类模型?
这个就涉及到大家如何去高效地使用GPU?GPU相较于CPU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是并行的运行过程,非常擅长同时处理很多事情。而CPU更多的是序列的运行过程。所以在这方面英伟达发挥GPU的特点,针对生成式 AI 模型的开发者们提供了一个叫Nemo的框架。这个框架会施行四种并行的策略,来帮助大家去训练大规模的语言模型。
语言模型的一个特点是转换器结构的累加,这就意味着它的参数量是非常大的。GPU 的计算能力很强但记忆容量非常有限。所以英伟达做了很多优化,利用成千上百的GPU集群来更好地完成这样的事。Nemo 的框架就是英伟达的一个尝试。刘一鸣从专业角度解释了Nemo的运作原理和优势,观看直播的听众们纷纷感叹干货满满。
董瑾
「青年艺术家/设计师/高校教师」
董瑾有三个身份。作为艺术从业者是做一些更自由、更探索性的艺术表达;作为设计师是要去解决商业问题,为客户提供服务方案;作为高校教师是和当下的年轻人去共同探讨未来数字艺术的发展可能性。无论从横向纵向来看,她都能接触到更广泛的创作者群体。
何为艺术表达?
不管是电脑绘图,还是油画国画或者其他媒介的综合表现,创作其实都是相通的。整个艺术学习培养领域需要更多元化的人才,可以在各个领域间自由跨度,自由表达的人才。在以前技术生成更多的是去服务商业项目,所以董瑾把艺术创作的部分区分得比较开,但现在随着技术越来越多地冲击到了艺术的部分,她和身边的创作者小伙伴才有了焦虑和紧迫感,反过来更多地去接触和了解AIGC。
AIGC帮助创作者降本增效。
比如油画因为创作周期的限制,一年内的产出是非常有限的。于是董瑾尝试着用AI的生成方式进行了生成,虽然对结果不太满意但是她发现身边不少艺术家朋友都在拥抱新工具,进行类似的尝试。确实在生成过程中,因为模型训练、绘画积累、质感等问题,现阶段AIGC还需要创作者去做大量前期的测算工作才能慢慢得到优化,但未来可期。
作为创作者可能最早冲击到的是学生或者是插画师,因为在相对早期的时候,大量的AIGC平台在二次元风格模型创建上面表现出了非常强大的优势,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生成大量的二次元风格图。尤其在学生这个年纪是最喜欢画这种风格作品的一个阶段,所以会非常焦虑。后来随着AIGC技术快速地发展,其他风格也逐渐被波及到,大家才真的感受到了人工智能发展对于艺术创作者的冲击。但在这个过程中,AIGC带给创作者更多的还是启迪,它带给创作者们在思考方式上有了更多新的的拓展联想,展现出了人类所不可企及的自由想象力。
董瑾|使用Draft生成
创作者是否会被取代?
这个问题上董瑾持乐观态度:“人工智能说到底还是技术工具,如何去运用它?最终还是要看设计者能够在其中扮演怎样分量的角色。”这和刘一鸣的观点不谋而合。
就创作层面而言,刘一鸣认为AIGC只是改变了互联网搜索的交互方式和生产方式,去让生产方式更智能化、更便捷,并不会取代设计师和开发者的整个创作过程。董瑾同样认为AIGC作为一项工具,能够有效帮助艺术创作者在不同的作画风格间穿梭,在极短的时间成本下进行更多的风格尝试。
杨茜家|Mj线稿+SD着色生成
寇宏
「图虫创意版权经理」
寇宏在大型互联网企业知识产权领域从业已有8年之久,熟知版权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拥有版权诉讼、合规风控、法律培训以及版权实务的丰富经验。作为一名资深法律从业者,寇宏对热门的AIGC版权争议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并收集了相关行业案例进行研究分析。
AIGC已经出圈。
AIGC暂无一个特别规范和统一的定义。据现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2条,相对较明确的定义为:基于算法模型和规则生成图片、文字、声音、视频代码的技术内容的统称。在这个技术概念的理解下,寇宏为我们带来了创业领域的模型一览,展现出AIGC多模型、多形态的创作特点,非常符合市场对于多元的、新鲜的、以及更有竞争力、更有生命力的内容需求。
版权之争是AIGC目前争议最大的地方。
作为图虫创意版权经理,寇宏认为:“它其实不仅仅是版权法律的问题,甚至可能包括了一些法律风险数据,还有人伦道德相关的一些风险。”为了帮助大家厘清AIGC生成物的权利界定,寇宏举了两个例子:
2019年第一例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宣判案件,案件中涉及的AIGC内容生成被裁定不是我国著作权法所称的“基于人类的创作”,而是基于数据差异化产生的一篇内容,它不具有作品独创性的特征。分析报告的独创性不属于作品当中版权人所享有的权利,并且也不符合应该由自然人创作完成并且享有自然人创作的独创性的定义,所以不构成现有著作权法上的作品,也就不享有著作权。
但同样是2019年的另一宗案子,dream writer在法院审理的时候被认定只是一个工具,其中股市的数据调研,还有相关的深层次分析,是由dream writer主创团队人员的个性化安排和选择所决定的,也就是说它体现了人类的创作选择和独创性的表达,于是构成了著作权的侵犯。这是和上一个案件是完全相反的结果。
寇宏认为,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的时候,会重点论证主要是人创作完成的,还是由工具创作完成的?在这一点上其实是和我国现有著作权法的基本要求是完全契合的。
无独有偶,美国版权局拒绝为AI智能画作授予版权认可的事也进一步体现了全球对于版权保护的态度:基于人类的思维和创造所呈现的结果是赋予版权保护的前提。
2023年4月,国家网信办出具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鼓励AIGC行业的发展。图虫也迈步紧跟,希望结合更多AIGC玩法,让社区的创作者们创作出更有趣味性且符合市场的内容,让创作变得更加简单和高效。目前图虫AIGC大赛正在火热进行中,通过大赛的形式让更多创作者通过实践体验AIGC时代的创作魅力,欢迎各位创作者们积极参加,一起探索AIGC的创作乐趣。
至此,图虫创意联合NVIDIA共同发起的「AIGC内容新生态」主题沙龙圆满结束。三位嘉宾不仅梳理了各自领域AIGC的发展脉络,也分享了基于行业角度对AIGC的思考,拥抱机遇,共面挑战!
随着AIGC的应用逐渐普及,每个创作者都应直面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同时每个创作者也将借此释放出超乎想象的创造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