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ChatGPT|OpenAI|阿尔特曼

CEO和董事会:权力的游戏

作者:钛媒体APP发布时间:2023-11-27

原标题:CEO和董事会:权力的游戏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定焦,作者 | 唐亚华,编辑 | 温故

“ChatGPT之父”、美国大模型创业公司OpenAI创始人兼CEO山姆·奥特曼(下称“奥特曼”),最近成了科技界的顶流。

先是奥特曼被公司董事会罢免,全球科技圈瞬间炸开了锅。随后又传出消息,奥特曼及其同事将加入微软,领导一个新的高级人工智能研究团队。吃瓜群众和一众媒体还在分析事件走向之时,反转来得太快,大洋彼岸又传来了奥特曼重回OpenAI担任CEO的消息。

事实上,CEO的罢免、出局与回归,在国内外科技互联网圈都不算新鲜事。

苹果的灵魂人物乔布斯、特斯拉早期联合创始人马丁·艾伯哈德都经历过被罢免,就连股神巴菲特,也曾差点被罢免。国内的新浪网创始人王志东、联想集团早期的董事兼总工程师倪光南、Blued创始人马保力(花名耿乐)、宝宝树创始人王怀南,也都离开了自己一手创办的公司。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创业者成立一家公司并带领其发展壮大,理所当然是这家公司的主人,有控制权、决定权。但事实上,公司在股权和架构设置上没有做好防范,或者引入资本后让出话语权,沦为资本的“打工人”,都是比较危险的情况。

一旦创始人和董事会大多数人的理念发生冲突,或者承诺投资人的业绩预期不达标时,董事会组织投票表决,同意罢免CEO的票数超过一半,就可以罢免创始人、CEO。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创始人、CEO也会用AB股、签署协议等方式来隔离可能的风险。

不过,罢免与反罢免,CEO和董事会之间的这场博弈,无关对错,只有立场。

一手创办公司,却被董事会踢出局

在国外,CEO被罢免的事件一直就不少。

苹果创始人之一的乔布斯,就和奥特曼有类似经历。1985年,由于个性强势,且与领导层的观念不同,乔布斯被董事会禁止参与苹果的一切事务。无法忍受权力被剥夺,乔布斯选择离开苹果。不过在1997年,苹果收购了乔布斯在离开后创办的NeXT,乔布斯也因此回到苹果并重新掌握了领导权。

特斯拉最初的创始人也并不是大家熟知的马斯克,而是一位叫马丁·艾伯哈德的工程师。马丁在2003年创办了特斯拉,一年后,马斯克对特斯拉投资了700万美元并进入董事会,后来成为特斯拉的董事长。由于马丁是技术出身,并不擅长运营之道,与马斯克产生巨大分歧,没过多久,便被马斯克辞退了。

股神巴菲特曾险些被罢免。2022年,美国加州公务员退休基金计划投票支持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罢免巴菲特的董事长职务,这次罢免行动,是该基金代表的“股东积极主义”与巴菲特“不干涉管理”的理念之间的碰撞。前者希望以最小的代价,驱动公司为社会、环境甚至政治力量付出更多,后者坚持在商言商,只赚看得明白的钱。不过,最终这场罢免未能成功。

但像罢免巴菲特这样的事,这个基金做了不止一次。1992年11月,加州公务员退休基金游说董事会,导致通用汽车董事长兼CEO罗伯特·斯坦普尔被罢免。2003年,加州公务员退休基金公开谴责理查德·格拉索,认为他作为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董事长兼CEO,工资太高了,本来该监管他的委员会又形同虚设。舆论纷纷质疑格拉索,第二天,格拉索就自动请辞。

有的公司CEO被罢免的过程,仿佛是一部惊心动魄的“宫斗剧”。

2022年10月,全球“自动驾驶第一股”图森未来罢免公司CEO兼联合创始人侯晓迪,理由是侯晓迪涉及向一家中国初创公司不当融资和转让技术,可能违反了信托义务和证券法,并以此欺骗投资者。

候晓迪自己的说法是:“公司董事会无故投票并决定免去我的CEO兼董事会主席一职,董事会的操作流程和结论都令人怀疑。”

后来,侯晓迪找到联合创始人陈默、吕程,三人联合用超级投票权暂结联盟,开除4名董事,重组了董事会,让权力再次回到了创始团队手中。但侯晓迪在2022年11月交出了公司的所有管理权和超级投票权,吕程担任了CEO,侯晓迪失去了实际权力。2023年3月,侯晓迪正式告别了自己一手创立的图森未来。

国内这样的事件也不少。

1984年,倪光南担任联想首任总工程师,推出联想式汉卡,从而成为对联想贡献仅次于柳传志的人。然而,1999年,一纸解聘书让倪光南离开了联想。柳传志与倪光南之争也被外界称为企业家与科学家之争。

互联网圈流传一句话,资本是“门口的野蛮人”。CEO被董事会罢免,也就是被其背后的资本赶下台,听起来就是一场“大戏”。

王志东曾是新浪网的创办人,领导新浪网成为全球最大中文门户,2000年新浪成功赴美上市。2001年6月1日,段永基等新浪5位董事在董事会上宣布免除王志东在新浪的一切职务。有报道称表面上是因为董事会不认同他给新浪网设计的发展模式,实际上是王志东在与资本的博弈中失败。

类似的还有大众点评网与美团网合并之后,大众点评CEO张涛等创始团队陆续退出,汽车之家的秦致等创始团队在平安系接管后被免职,宝宝树创始人王怀南以及核心创始团队也在复星国际成为第一大股东之后出局。

Blued的创始人兼CEO耿乐因股价不及 “对赌”预期,一些投资机构要求他按照事先约定的价格回购股权。耿乐只能出售和质押公司股份,最终离开他亲手创建的公司。俏江南创始人张兰在和资本的几番博弈后也丧失了对公司的控制权,离开了公司。

为什么CEO斗不过董事会?

董事会在一个公司里拥有罢免CEO的权利,这是根据《公司法》的规定来的。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圣提到,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罢免CEO的法律法规可能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在公司治理中,董事会通常是负责任命和罢免CEO的主要机构。董事会的权利如何运行,又来源于公司章程的规定。通常,如果董事会认为CEO不能有效地履行职责或者其行为不符合公司的最佳利益,就有权罢免CEO。

创始人从公司一把手到被罢免,有哪些原因?

最常见的董事会罢免CEO的理由,是双方对公司的发展理念不同。

比如乔布斯被罢免,是因为当年乔布想投入大量成本去研发新产品,但研发新品会导致公司利润下降,股价下跌,而董事会不愿意。OpenAI创始人奥特曼被罢免,网传原因之一是公司成立之初的规划是一家非营利性组织,专注于技术,实现通用AI,但奥特曼带领公司偏离原路线,走上了一条商业化之路。

而融资时签署了对赌条约、回购协议或业绩承诺,最终因为业绩或股价不达预期,创始人被迫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丢了自己的股份,最终狼狈离场,也是一种常见的情况。

比如Blued的耿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2018年公司完成1亿美元融资,其实这笔钱完全可以不要,当时公司的现金流是充足的,但他总觉得应该通过融资来提升自己公司的估值,结果就是“拿了的钱,最后都是你的债”。

他讲述,公司上市之前,有3家投资机构一直不签字,提出如果要上市,“你来兜底,签对赌甚至个人无限连带责任协议。”一旦股价达不到投资机构预期,耿乐只能把自己的股份出售或者质押给新公司,以偿还投资款,这笔钱大概有7000万美元。

Blued上市后因业绩亏损以及宏观环境影响,股价下跌,耿乐在对赌中失败,不得不离开了自己的公司。

股权合伙专家郭承植向「定焦」分析,一旦公司多次融资,投资方不会完全把控制权交给CEO,必定会要求董事会席位,因为投资人要对自己的投资收益负责。融资后创始人的股份被稀释,董事会成员组成也更复杂,等于让出了一部分控制权,甚至有的创始人变相成了资本的打工人。

郭承植还提到,罢免创始人、CEO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直接让CEO退出,回购其股份,相当于让CEO套现离场,这种情况比较少见,通常是因为团队太差或投资方太强势;另一种情况相对较多,是创始人继续保持股东身份和权益,董事会换一个CEO来管理公司。

当然,也有董事会在罢免CEO之后反悔,再把CEO找回来重新任职,典型的如乔布斯和奥特曼。

翻看过往案例,罢免CEO这类型事件多发生在科技、互联网等行业的公司身上。原因在于,这类型公司的发展速度较快、估值较高,他们上市资本市场也不太要求利润,更看重规模和营收。他们背后的资本投资的逻辑就是靠高估值套现,这就导致这些公司需要不断融资烧钱来换取增长和规模。

事实上,董事会从某种意义上跟创始团队很容易存在价值博弈和利益矛盾。郭承植解释,董事会可能希望短平快拿到收益,会更看重股价和收益,而创始人寻求财富回报是一部分,可能也想实现自己的理想,放弃短期利益,实现长期价值。这样双方在公司的发展速度、盈利模式、战略方向的规划上可能会存在偏差。

李圣补充,罢免CEO的机制可以保持公司运营的有效性、保障股东权益,缺点是影响公司稳定性,罢免程序复杂。

CEO反罢免,拿什么博弈?

是不是CEO就永远处于弱势地位,斗不过董事会呢?

当然不是。创始人、CEO也有种种手段来制衡董事会,和资本博弈,维持自己的话语权。

第一种方式是通过股权控制。比如创始人直接让自己在公司的持股比例超过50%,或者通过有限合伙企业的形式保持自己的控制权。

第二,协议控制。具体来说,创始人可以和股东签署一致行动人协议,创始人投什么票,股东也投什么票,或者双方签订委托投票权协议,股东把投票权委托给创始人,都能保证创始人的控制权。

第三种方式是通过约定进出董事会成员的条件来掌握控制权。比如马云在阿里的持股比例并不算高,但他依然能掌握阿里的绝对控制权。阿里2014年在美国上市时,马云持股比例为8.9%,随后经过几次减持,2020年财报数据显示,马云持股比例降到了4.8%。近两年阿里财报中已经不披露马云所持有的股份。

马云能掌握公司控制权的原因是阿里的合伙人制度。阿里的大事由董事会决策,但超出一半的董事是阿里合伙人,而阿里合伙人的加入和退出由合伙人委员会决定。根据阿里2023财年报告,目前合伙人委员会成员包括马云、蔡崇信、张勇、彭蕾、邵晓锋以及吴泳铭,马云和蔡崇信还是永久合伙人。

且阿里上市时,就已和软银等投资机构达成了一致,投资方只拥有分红权,不干涉管理,这就确保了马云手上的决定权。

第四种方式是AB股制度设计。AB股也就是同股不同权,将公司的股票分为A股和B股,对外部投资者发行的A股每股只有1票投票权,而管理层持有的B股每股有N票的投票权,不过我国的《公司法》不承认AB股的股权架构,这一做法仅限于在境外上市的公司。京东就是采用这种方式。京东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2月28日,刘强东持股为12.7%,有73.9%的投票权,京东的控制权一直牢牢掌握在刘强东手里。

创始人、CEO防止自己被罢免,还有一些非法律层面的手段。

郭承植提到,一个未雨绸缪的方式是,找投资方的时候,要看价值观是否匹配,考量对应的投资人是不是真的愿意陪项目走下去,是不是真的相信创始人;另一个相对有效的方法是,创始人、CEO掌握核心资产,比如技术专利、品牌,或者别的有足够差异化的竞争壁垒的东西。“有的创始人掌握核心技术,出局后可以马上创业再起家,或者去竞品公司任职,这也是谈判筹码。”

防止CEO被罢免的机制也有其两面性。李圣提到,优点是保证公司的稳定性,鼓励长期投资,缺点是这一做法可能会阻碍改革,过分保护CEO也可能会损害公司的利益。

在情绪上,大多数人会觉得创始人被罢免很悲壮,资本是嗜血的,社会舆论容易更多地支持创始人而非董事会。

事实上,视角不同,立场就不同。

从创始人角度来看,自己的公司自己不能做主,被罢免代表着董事会对他极大的不信任,甚至代表着有人想借此抢占公司;而站在资本角度,他们也要保证自己的资金收益率、回报周期等,并且确实有创始人达到一定财富阶段之后就没有心思保持创业状态了,找一个职业经理人来管理公司也不一定是坏事。

针对双方可能出现的矛盾,郭承植给创业者的建议是:第一,在公司融资、发展过程中,要判断好是不是真的需要太多融资,未来要如何平衡与投资方的关系;第二,做好公司早期法律架构与股权架构,避免投资方权力越线;第三,提前想好退路,假如真的被罢免,要有对冲措施。

不过,行业内的一个共识是,虽然董事会有这样的权力,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不会动用这个权力罢免创始人、CEO。毕竟,创始人是一个公司的灵魂,换帅是动摇军心的做法,对公司声誉也有影响。罢免CEO,无异于玉石俱焚、鱼死网破,走这一步棋,风险很大。

“总的来说,董事会罢免CEO和CEO防止被罢免都需要在保障公司的有效运营和保护股东利益之间取得平衡。公司应该制定合适的制度,以确保CEO既能得到应有的保护,又能接受合理的监督。”李圣说。


Copyright © 2025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