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AI大模型|人工智能|英伟达|微软

资本市场丨科技巨头加速布局AI大模型 竞争风云再起

作者:中国经济时报发布时间:2023-05-30

原标题:资本市场丨科技巨头加速布局AI大模型 竞争风云再起

透视AI上市公司

编者按

人工智能改变世界的速度远超出人们的想象。最近,ChatGPT接连通过美国医师、注册会计师考试。人工智能上市公司受到资本的持续关注。英伟达、微软、谷歌等全球科技巨头在人工智能领域有哪些技术突破?中国上市公司布局人工智能的现状是怎样?未来AI板块行情会如何?本期资本市场将作深度分析,敬请读者关注。

片来源/新华社

展望未来AI前景,专家表示,大多数公司可以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来发现最优的运作模式,并对生产管理和市场需求与演变进行可靠的预测,人工智能及其工具将是推动下一代消费者和各行业企业信息技术应用和工具的关键。

■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刘慧

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世界,而改变的速度,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且不说ChatGPT已通过美国医师、注册会计师考试,它还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一位互联网大佬说,他上小学的女儿用ChatGPT和一键生成的人工智能(AI)图片创作出自己的第一篇小说,他看完以后十分欣喜。另一位科技公司创始人说,正在和AI练习英语口语,AI可模拟各种生活场景。

有经济学家称,ChatGPT正在成为第25种通用目的技术,此前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是轮子。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大模型平台是AI发展至今一个里程碑式的工具,也是信息技术革命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很多人会好奇地问:全球科技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有哪些技术突破?中国上市公司布局人工智能的现状又是怎样?未来人工智能会怎样改变世界?

全球顶级人工智能公司在做什么

全球AI技术进展最快的仍来自美国和欧洲。研发ChatGPT的美国OpenAI公司创始人马斯克已退出该公司,他5月23日谈到中美人工智能的差距时表示,“这个差距大概有12个月。”

中国物联网产业带头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易卫东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球顶级的人工智能公司除了OpenAI以外,还有英伟达、微软、谷歌、亚马逊、IBM。

易卫东为记者一一介绍了全球科技巨头最近在做什么。英伟达是AI算力与运算硬件平台的世界级巨头,其GPU、DPU,CPU、系统及其软件处于市场领先与领导地位,正创造适合AI使用的超级计算机,并解决普通计算机无法解决的AI问题,NvidiaAI框架和开发工具能快速构建、部署和管理定制应用程序。

微软是本轮AI浪潮的发起者,不仅在AI方面大量投资,它还与OpenAI、英伟达合作。微软在开发名叫Athena的芯片,目标是给OpenAI提供算力引擎,并最终通过微软的Azure云服务来抢夺英伟达的市场。

谷歌是AI底层大模型及其应用的引领者,是全球搜索引擎巨头,也是本轮AI技术浪潮的引领者。谷歌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方面投入大量资金,研发的自然语言模型BERT具有超强的人类语言理解能力并已用于搜索引擎,最近开发了名为DialogApplications语言模型(LaMDA)的生成人工智能工具,使用类似于OpenAI的技术。

亚马逊是AI行业应用的引领者,所研发的人工智能算法支撑其用于电子商务、视频和音乐流媒体的推荐引擎,还使用人工智能来确定产品排名、优化物流业务等。长期以来一直寻求实施的无人机配送也是这家科技巨头的另一个人工智能应用。人工智能为其提供了更好的基础平台,能帮助公司快速有效地进入新业务,并开拓新市场。

IBM是AI企业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的领导者。IBM聚焦研发与应用人工智能,增强人类智能、提高管理效率或降低生产成本方面的技术和提供服务。

赛迪顾问人工智能产业研究中心副总经理杜欣泽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全球来看,除了OpenAI、谷歌、Deepmind、微软之外,有代表性的算法研发公司有三家:Anthropic、AI21Labs、StabilityAI。

Anthropic是一家由前OpenAI团队创立的人工智能科技公司,推出的Claude与ChatGPT功能类似。

AI21Labs是一家2017年成立于以色列的提供自然语言处理服务的公司。

StabilityAI公司成立于2020年,主要从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研发,推出的文生图模型StableDiffusion能创作出高分辨率的图像创作,直接推动了AIGC(人工智能内容生成)在虚拟现实、游戏、电影制作等领域的应用发展。

在杜欣泽看来,ChatGPT所引发的人工智能技术革命,对于产业来说具有极强的颠覆性,一方面,基于生成式预训练模型的AIGC应用,打破了人类对机器能力的固有认知;另一方面,大模型带来的机器理解能力进步将颠覆人与机器的交互方式,从而改变未来的商业模式。

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称,“虽然现阶段AI大模型不完善,但蕴含着几十万亿美元的商机。”但大模型训练也只有科技巨头有实力实现。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戴琼海表示,算法大模型成本日趋高昂,GPT-3训练成本单次约500万美元,GPT系列研究投入累计超过30亿美元。并且模型日趋庞大,GPT-3训练数据约为人民日报45万年的文字量。

没有足够投入将不能直接参与下一代AI产业

中国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概念股不在少数,算法模型如百度、三六零,超算算力如中科曙光、华为、浪潮信息,基础算力如奥飞数据;“AI+教育”如科大讯飞,“AI+工业”如中控技术,“AI+医疗”如创业慧康,“AI+金融”如同花顺、东方财富,“AI+网络安全”如安恒信息,等等。

IBM大中华区董事长陈旭东最近表示:“近60%的中国企业正在积极布局AI,70%的企业正考虑用AI加速环境、社会、治理等方面的进程。”

中泰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杨畅对本报记者表示,人工智能的概念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被提出,但因理论受限而几经低谷,自2006年深度学习算法提出以来,人工智能迎来第三次发展浪潮。目前,国外以ChatGPT-4为代表,在人工智能大模型上已经形成了领先优势。国内涌现出百度文心一言、阿里达摩院多模态M6、华为与鹏城实验室合作开发的盘古大模型、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的悟道2.0等多类别大模型。

记者联系百度、华为、腾讯等公司关于人工智能的采访,公司未能给出更多回应。但百度董事长李彦宏在中关村论坛上表示,“未来所有的应用都将基于大模型来开发,将融入实体经济中。大模型将改变世界。”

易卫东告诉本报记者,国内上市公司涉及人工智能大模型、生成式AI相关的技术板块,基本上是在看到大模型机会和热度后才转进来的,有的公司技术上并未有实质性创新或突破。2010年-2018年的AI创业潮中涌现出的AI独角兽上市企业,其核心技术也主要是基于深度学习的小模型,行业应用有局限。至于真正能为AI大模型提供算力硬件的国内上市公司,目前还没看到。总体来看,这些与AI有关的上市公司其底层核心技术主要还是通过学习引进和消化后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独有核心技术尚需时日。

易卫东表示,在类似OpenAI的原创底层大模型核心技术方面,李彦宏曾说过:“中国基本不会再出一个OpenAI。”这些公司基本上做语言类或图像视觉类应用,最多的是做多模态应用的公司,很少有公司做底层大模型或大模型基础架构优化。具体方向中,少部分公司是在谈话机器人ChatBot领域,大部分是生产力工具领域,包括文案写作、脚本生成、虚拟人物、视频广告生成等。

杜欣泽告诉本报记者,国内人工智能板块的上市公司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大型科技企业,第二类是依托人工智能浪潮快速发展的企业,第三类是传统行业企业,依托特定行业中的市场优势开展人工智能研究,推动自身业务升级。ChatGPT的出现不仅让人们看到超出人类想象的机器创作能力,还让从业者看到了人工智能技术从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转变的可能,这直接推动全人工智能行业进行技术革命,非常多的企业开始进入到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的技术竞争之中。

因此,在杜欣泽看来,判断未来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是否真正具有技术实力首先要看公司将在大模型领域投入多少资源,大规模的算力投入和百人以上的核心算法工程师的进入将是发展大模型核心技术能力的必要条件,而没有足够研发金额投入、没有成立专门AI算法工程师团队的人工智能板块企业将不是下一代人工智能产业的直接参与者。

展望未来AI前景,易卫东表示,大多数公司可以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来发现最优的运作模式,并对生产管理和市场需求与演变进行可靠的预测,人工智能及其工具将是推动下一代消费者和各行业企业信息技术应用和工具的关键,这与10多年前的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生态系统的诞生和发展十分相似。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帮助企业把AI技术推向市场的各主流领域。

观察

AI行情将“去伪存真”

片来源/新华社

■张炜

近日,科大讯飞盘中突然大幅跳水。该公司回应表示,“股价下跌系某生成式AI写作虚假小作文导致,谣传风险为不实消息。”据悉,有人用生成式AI写作了一篇“科大讯飞出现重大风险”的警示文,该文流出后引发关注。

科大讯飞是2023年以来AI行情的热门股之一,前4个月最大涨幅超过110%。站在大模型发展的风口,该公司发布了“星火认知大模型”,还信心满满地对标ChatGPT,提出了明确的赶超时间表。股价因传言而剧震,实际反映出大涨后的市场分歧。

AI的发展前景被普遍看好。美股市场上,英伟达业绩高于市场预期,5月25日股价暴涨24.37%,2023年以来累计涨幅超过160%。国内产业政策方面,“十四五”规划将人工智能列为前沿科技领域的“最高优先级”之一加快发展。

在近日举行的股东大会上,腾讯CEO马化腾被问到人工智能问题时表示,“我们最开始以为这是互联网十年不遇的机会,但是越想越觉得这是几百年不遇的、类似发明电的工业革命一样的机遇。”

然而,A股市场上的AI题材狂飙之后出现了市场分歧,个股走势开始分化。有的继续狂欢,有的则出现20%甚至30%以上的回调。

前海开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近日指出,前期领涨的人工智能板块出现了大幅调整。在年报与一季报披露之后,会发现人工智能板块很多股票业绩不太理想,很多个股甚至出现了较大亏损,而股价则是在2023年出现了大幅上升。这可能会使得投机过度的风险大大增加,让追高投资者承受较大的风险。

AI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投资者可以更加看重公司的成长性。但需要看到,A股尚未形成价值投资占主导的市场格局,热点炒作往往“虚火”过旺,鱼龙混杂、良莠不分。有的个股“蹭热点”,有的面临业绩证伪。以之前火爆的元宇宙概念炒作为例,顶着“网络游戏第一股”光环的中青宝曾两个月内大涨近4倍,但其2020年至2022年连续3年亏损,股价现已较2021年的高点累计跌去近六成。

短期来看,令AI板块承压的主要是获利回吐与大股东减持两大风险。由于前几个月的累计涨幅偏大,不少个股股价翻倍,虽然短线有了明显回调,但获利回吐的压力仍存在,尤其是游资参与度较深的AI概念股。

大股东减持给AI行情“泼冷水”。海天瑞声3月29日冲高至近270元,较1月股价启动前大涨310%以上,随后披露了重要股东减持的计划。截至5月25日收盘,该股较高点累计下跌逾45%。再看另一只AI牛股——漫步者,年内累计涨幅一度超过150%,但随着5月10日公告重要股东拟减持,股价见顶回落。截至5月25日,该股累计回调超过25%。

有机构分析认为,AI板块依然会成为未来A股结构性行情的热点,但盲目爆炒的集体狂飙已过去,将进入“去伪存真”的阶段。华安证券称,AI主线将贯穿今年始终,市场拔估值行情希望率先反映可能涌现的“超预期”,但不同投资者对业绩兑现的时滞容忍度不同,行业今年经历较大涨幅后可能存在调整,建议“去伪存真”。国泰君安研报分析认为,AI行情步入“去伪存真”阶段,优先布局能率先步入加速成长期的细分方向。

AI行情“去伪存真”的关键在于回归基本面,有实质性利好落地或成长性兑现的会继续受到资金的关注,而蹭热点的概念股将被打回原形。

释疑

人工智能会抢哪些人的“饭碗”?

片来源/摄图网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孙兆

人工智能会抢哪些人的“饭碗”?

ChatGPT-4日前完成并通过四大会计行业执业资格考试,平均得分高达85.1。ChatGPT的诞生引发AI与人“抢饭碗”的讨论。人工智能将来是否会替代更多的工作岗位?如何理性看待人工智能与就业之间的关系?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就目前人工智能发展进程而言,部分人工智能可以在一定的领域取代人工岗位。而对于需要建立形象思维、审美思维和情感思维的人工智能,还不具备大范围取代人工岗位的技术条件。对于灵感衍生功能、创造性集成能力和高级情感活动等,人工智能存在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的瓶颈,仍无法取代人工,无法占有人工岗位。但未来不排除在原发创造性思维、高级情感互动等领域取得技术和算法上的突破,从而在更多的领域取代人工岗位,冲击人工就业市场。

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会导致人工就业市场萎缩,但可以导致生产力和生产效率提高,社会财富的增加,人们的福利提高,幸福感增加。所以,理性看待人工智能发展与就业的关系,要结合人工智能发展的效益和效果,要认识到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的时间上的富足、财富上的增加和心理上的愉悦感。因此,在支持人工智能发展的同时,要尽快研究基于人工智能广泛应用背景下的社会财富分配制度。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人工智能可能会提升整体的产业效率,但人工智能对就业来说,更多的是辅助的关系,而不是平替。一些岗位可能确实会受到影响,但也会增加新的工作岗位。每一次的技术进步都能促进就业和提升就业质量和结构。目前来看,距人工智能在短期内大规模替代人工仍有一定的距离。

人工智能属于生产力工具,通过人工智能提升生产力水平,有可能实现就业岗位的社会利益最大化。一些岗位可能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但这是结构性的,能很快被市场消化。随着技术革新加速岗位迭代,为了更好胜任新衍生出的岗位,就业人员可能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来学习新技能,大部分就业人员能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少部分人可能会受到冲击,针对这一部分人,社会和政府应予以帮扶,甚至要给予必要的最低保障。总体来说,要用积极态度拥抱技术的变化。

防范AI诈骗,你准备好了吗?

近日,内蒙古包头市公安局电信网络犯罪侦查局发布一起使用智能AI技术进行电信诈骗的案件,福州市郭先生10分钟内被骗430万元。防范AI诈骗重点在哪些方面?监管应从哪些方面发力?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当前是一个技术“爆炸”的年代,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在短短20年内集中面世。这种背景下,新技术的正反两方面效应都会出现。利用人工智能诈骗、侵犯等也都不是危言耸听。

未来AI诈骗的重点多在高收入人群、中老年人和涉世未深的青少年,犯罪分子会借力人工智能,利用亲情、友情等进行诈骗。针对于此,要强化政府和行业监管首先是宣传引导,要强化全民防范人工智能诈骗的意识和能力,教人们方法,让国民重视。加强新型监管设备的引进和使用,最重要的是要取得监管技术上的突破,用AI监控管理系统监管AI诈骗活动,利用发达的监管网络和平台,及时发现诈骗端倪和线索,将诈骗消灭在萌芽状态。强化防范AI诈骗的人才团队建设,引导高校和企业适应AI时代特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的改革和调整。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监管重点应该在于如何在不影响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提下推动监管,让人工智能在健康环境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监管在规则制定上要具备可执行性,在监管手段上要更多依赖技术手段。规则越细对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发展越有利。监管手段既要有以算法为主导的监管技术,也要发动平台及用户积极发现问题。及时处置违规。其难点在于当前人工智能犯罪具有隐蔽性,不易发现。在人工智能监管方面,比如,要求人工智能作品标明出处,标明生成是可行的,还可以通过技术算法来辨别是否生成,继而对违规上传者进行一定的处罚。

(本报记者孙兆采访整理)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解读丨工业利润降幅收窄 仍须持续提振企业信心

●关注丨北交所公司超200家在即 将稳步提升交易活跃度

●智媒周刊丨海南旅游业发力“做加法”

●热点丨人工智能将赋能千行百业创造新岗位

●民生论谈丨“以案释法”促进灵活就业人员劳动保障制度建设

总 监 制 丨 王辉 王继承

监 制 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蒋 帅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Copyright © 2025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