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风拂面,除了春的气息,还拂来了火爆全网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ChatGPT。
凭借着强大的信息整合能力、自然语言处理能力,ChatGPT能够轻松进行有逻辑的聊天对话、撰写论文,甚至创作诗歌,就连做表格、写剧本、编代码都不在话下,不少人调侃,“自己的工作都快被ChatGPT替代了。”
人工智能的发展影响着各行各业,教育也不例外。网上也出现了很多追问:
面对ChatGPT,传统教育已被逼入墙角?
ChatGPT对孩子成长带来哪些挑战?
教师会被ChatGPT取代吗?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再度引发大家思考。
开学前,芭德美际全校老师举行了系列培训讲座,邀请专家进校讲座、开展学术教研答辩……从专业研讨出发,探讨人工智能下的教育走向。
杜威遇见ChatGPT会说什么?
培训会上川大教授这样分析
人工智能时代如何理解教育Chat GPT?四川大学哲学与教育学教授刘莘博士受邀走进芭德美际学校,以命题化形式为全校老师解读杜威的《民主与教育》,在看见杜威教育思想的同时,与老师们探讨Chat GPT带给教育的冲击。
刘教授用生动的语言结合真实案例的形式,将生涩难懂的教育著作中的干货经验娓娓道来,他表示,“每位老师才是教育的践行者,希望杜威的《民主与教育》能给予老师们一些理论指导。”
如果杜威穿越回来,遇见人工智能Chat GPT会说什么?刘教授进行了大胆地猜测,“杜威可能会说,人工智能能够讲授知识,但不能传递经验,不能生长经验就意味着没有成长。”
那Chat GPT能够代替传统学校和教师吗?杜威在《民主与教育》中提出了普遍经验和特殊经验,普遍经验是指人们在社会中共有的经验,而特殊经验则是指个体在特定社会环境中所经历的经验。
刘教授进一步解释:教育是为帮助孩子成长,而成长需要奠定经验,不只是在学习静态的知识,而是在经验中去得到生长,人工智能教师即使变得很厉害,也不能在培育人的意义上进行一个全方位的经验支持。
相反,刘教授认为人工智能应该成为教师的好助手,“我们可以畅想,在不久之后,人工智能可以根据学生作业,分析其知识漏洞,让教育变得更有针对性。”
如何认识中高考改革趋势?
市教科院专家带来专题讲座
如何认识新高考改革趋势?新高考下中学教育该如何改革?又带来哪些启示和思考?教师培训中,学校邀请到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学教研员黄祥勇老师,为中学老师进行专题讲座。
从近几年的高考数据、高考命题趋势出发,黄老师用实际案例向老师们展示了一线教学中应该看到的改革趋势:反刷题、反套路、反应试。高考命题改革有“三无三不”:无价值不入题;无思维不命题;无情景不成题;老师们要清楚高考命题的三条线:核心价值是金线、能力素养是银线、情景载体是串联线。
新时代背景下(中)高考命题走向何方?黄老师表示,未来语文将更注重新课标与学生综合能力,数学刷题练习的“精熟度”将无法得高分,英语将更加注重工具性,理科综合考察将更灵活,更注重实验能力,文科综合将更加突出综合性和应用型。总之,未来命题将从知识立意走向能力立意,再到素养立意。
新高考改革影响的仅仅是高中吗?初中阶段教学又该如何应对改革?黄老师也为老师们给出建议:在教学过程中,要解决潜能生的假性学习,中等生的浅表性学习,优等生的重复性学习,尤其不能用刷题去磨灭孩子的创造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既要专业,又要博众家之长,增加课堂趣味,这在初中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新高考又为什么要导向素养?黄老师表示,基于核心素养命题,是整个高考的重点和核心,在中小学教育变革中,要掌握三个抓手:一是抓基础学力,二是抓全面发展,三是抓自主选择。通过真实情景、复杂问题,实现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的整合提升。
面对ChatGPT的挑战,
就教育行为本身而言,
以知识传递为核心的教育模式,
不可否认已被逼入墙角。
单纯培养学生拥有高分数,
不再是适应未来的教育。
芭德美际究竟如何接招??
从小学的五疑问辩课堂,
专职思辨课程,
到中学的思辨议事会,
永葆孩子的惊奇之心,
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
凭借“高分数·高素养”,
凭借独有的经验与思想,
应对不断发展的人工智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