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人工智能

打造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成都将从六个方面发力

作者:红星新闻发布时间:2023-01-04

原标题:打造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成都将从六个方面发力

无人驾驶、智能家居、远程医疗……如今,人工智能(AI)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金融、交通、医疗、安防、教育等领域,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近日,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官网获悉,为进一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成都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以下简称《规划》)于近日印发。

成果:

2021年成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排名全国第5,共597家

《规划》显示,“十三五”期间,通过市场主体培育、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资源集聚、示范应用推广等举措,成都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2021年,全市共有人工智能企业597家,企业数量排名全国第5;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413.9亿元,较2020年增长107%。

另外,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创新机构加速涌现,数据资源、产业人才迅速集聚,人工智能场景应用不断深入,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都平原经济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产业规模较小,2021年成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约为北京的1/2,且缺少本土培育的链主企业。此外,国家级创新平台布局较少,高层次人才缺乏,成都人工智能领军人才仅占全国的5.6%。

目标:

到2025年,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产值突破1500亿元

《规划》指出,至2025年,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以及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成效明显,成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要素集聚与培育体系完善,人工智能在生产生活城市治理应用广泛,打造创新活跃、能级领先、生态完备、应用广泛的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

《规划》显示,要建设技术水平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在计算机视觉、人脸识别、无人智能、深度学习等技术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到2025年,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数量达到10个以上,人工智能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30%以上。

要打造产业能级处于全国第一梯队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主阵地。在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智能交通、智能制造等领域,加快培育一批龙头、链主、领军、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到2025年,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产值突破1500亿元,百亿级产业集群数量达到5个以上,企业数量达到1000家以上。

要构筑要素聚集度位居全国前列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示范地。在人工智能高端人才、资本投资、创新平台布局等方面加速集聚。到2025年,全市人工智能产业从业人员数超过100000人,高层次领军人才超过30人,投融资规模突破300亿元。

要建设全国最具特色的人工智能场景引领地。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在产业发展、美好生活、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智慧蓉城运行中实现深度应用。到2025年,全市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场景数量达到100个以上。

重点:

六大方面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成都未来将从哪些方面发力?《规划》指出,将从强化创新引领能力、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推动企业发展壮大、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加快场景引领发展、完善产业发展生态等六个方面发力。

在强化创新引领能力方面,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为重点,将增强原创能力作为着力点,推动人工智能算法、算力、数据三大要素融合,形成产业创新发展的核心优势。

在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方面,推动面向基础研究、核心研发、共性技术、示范应用等的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以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为契机,以人工智能赋能全产业链为引领,深入推进产业智能化与智能产业化。

在推动企业发展壮大方面,坚持企业主体地位,推动大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打造以人工智能链主企业为核心、优势企业为支撑的企业集群。

在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方面,推进全市人工智能载体建设,推动形成由点及面、以强带弱、协同共进的全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格局。推进跨区域协同合作交流,促进人工智能创新链与产业链协同互补、数字要素与设施开放共享。

在加快场景引领发展方面,发挥好人工智能溢出带动性强的“头雁”效应,组织开展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在实体经济、民生服务、公园城市、智慧蓉城中的深度应用,以应用带动集成,牵引科技成果转化、重大产品创新和示范应用。

在完善产业发展生态方面,有效整合创新合作和产业化资源,培育融资多元化、人才多样化、治理敏捷化的产业土壤,打造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示范地。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实习记者 张芷旖

编辑 谭王雨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