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速成公文”虽好,使用要适度
原标题:“AI速成公文”虽好,使用要适度
进入写作页面,输入标题或计划内容,选择所需文本长度,点击“一键生成”按钮,由AI自动生成初稿……近期,不少AI软件陆续推出了公文写作板块,或上线“公文版”,提供通知公告等法定公文,以及讲话稿、工作总结等事务性文书的写作生成服务。人工智能开始悄然影响公文写作等日常政务工作,这一现象引起社会关注。(11月19日《半月谈》)
相较此前公文写作辅助软件仅具主打素材金句、排版校对、模板搜索等简单功能,如今的AI写作软件竟可宣称“自动生成公文”。这种“一键炮制”的智能化技术进步,着实为党政干部、国企员工、中小学教师等群体中有大量公文写作需求的人们排忧解难。这引发不少网友的点赞:“再也不用怕催材料了”、“行政人的救星”、“准点下班不是梦”。但正如那句广告语“酒虽好,可不要贪杯”,“AI速成公文”虽然方便,但僵硬、套路的痕迹难除,难以对接丰富多彩的客观现实,恐只可借力,不能过度依赖。
诚然,对于拟制单位通知、公告等法定公文,以及讲话稿、工作总结等事务性文书的写作,的确不乏相对固定的模式、程序及内在规律性,以不断革新、进步的科技水平可以创造出具有相应针对性的人工智能写作软件,这在一定程度上着实为写作人减轻了负担。公文速成被誉为“无痛写作”,既表明众多公文撰写者“苦公文写作久矣”的痛苦心态,也着实表达出他们对公文速成的关注与欢迎。不过,再智能的写作模块也不能被套用于千变万化和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再智能写作软件也取代不了人们活生生地动脑思考。
所谓“借力”,就是一种对写作软件所持的参考性、辅助性和启迪性的开放式态度。在一些公文写作软件开发商看来,AI模型基于大量公文语料训练,既可帮助经验、能力不足导致写材料困难的在职人员,也可以为有大量材料写作需求的人提高工作效率;AI写作软件定位更像工作秘书,通过与人的交互,帮助工作者发散思维、组织语言、优化结构,是技术与人共同完成公文写作。现实中多位有公文写作经验的地方干部,在阅读多篇示例文章后也普遍表示,AI写作优点在于条理清晰、主题明确,但内容失之笼统,语言相对僵硬,不贴合实际工作。由此看来,不把“AI速成公文”当固化,而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实际有所“变化”,不失为一种理性、明智和积极态度。
撰写政务材料,虽然不乏基本程序与写作规律,但却需要有大量理论知识、实践案例和辅助性数据来支撑。对于那些工具性、客观性较强的内容,一些政务部门虽乐意采用新的技术手段。但平心而论,由AI生成的公文看上去框架齐全,其实空无一物,没有实际内容;所载文章对于地方的基本情况了解不全面、不准确,更不懂当地的新政策、新提法,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更缺乏吸睛点,难以满足领导要求的吸引力。
公文撰写过分依赖AI生成,尽管在技术上或有助工作效率提升,但久而久之势必诱发懒惰依赖心理,导致公文的“模板化”“八股化”,不利于改善文风,更有可能成为下级应付上级材料要求的形式主义工具。(张玉胜)
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