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科技圈的“中年人”,渴望重新回到自己的春天。
作者 | 来自镁客星球的王饱饱
三家中美科技巨头,又一次在同一个方向上迅速达成了共识。
北京时间2月8日凌晨,微软在“神秘活动”中高调宣布推出了新的人工智能搜索引擎必应(Bing)和Edge浏览器。其中,新版必应基于OpenAI的语言模型运行,比眼下大火的ChatGPT更加先进,用户可以轻松地从传统的结果列表模式切换到人工智能聊天模式。而新的Edge浏览器增加了可以聊天和写作的必应。
而就在十几个小时之前,谷歌和百度这两家全球和中文搜索引擎巨头,同样就旗下业务做出了AIGC方向上的调整。
谷歌宣布,公司基于大型语言模型LaMDA的聊天机器人Bard,将向可信赖的测试者开放,并准备在“未来几周内”更大范围地提供给公众,并“很快”将人工智能工具整合到核心搜索中。
百度则官方确认,即将推出类似ChatGPT的对话式AI工具“文心一言”(英文名为ERNIEBot)。坊间有消息称,目前百度正在对“文心一言”进行内部测试,相传将于3月完成全部测试。而鉴于目前ChatGPT的火热程度,正式的发布时间也有很大可能会被提前。
全球爆火的ChatGPT像一条鲶鱼,搅动了沉寂已久的搜索引擎江湖,也让1975年成立的微软、1998年成立的谷歌和2000年成立的百度这三位科技巨头圈的“中年人”,像浑身都是干劲的年轻人一样,久违地暴走了一回。
一、挑动神经的ChatGPT,与科技巨头的暴走
ChatGPT火的很突然。
从数据上看,其上线不到一周便突破100万用户;推出仅两个月,月活用户已经突破了1亿,成为史上用户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级应用程序;据Similar Web的数据统计显示,今年1月,全球每天约有1300万独立访问者使用ChatGPT,是上一个月的两倍多,堪称是一场彻底的“病毒式传播”。
实际上,聊天机器人并不是个新鲜事,无论是“小度”、“小爱”或者“小冰”,此前都曾以智能音箱、手机助手等不同面貌出现在人们生活中。但关键在于,与ChatGPT相比,他们都不够那么像“人”,以至于在很长时间里,对于用户(尤其是年轻人)来说,更像是一块食之无味的鸡肋。
而ChatGPT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
从功能上,它解决了“好玩”且“有用”这两个用户刚需;从话题度上,几乎全球的科技媒体都在为其“造势”。因此,尽管ChatGPT并未向远隔重洋的一些国家开放功能和服务,但并不影响用户费尽周折也要亲身尝试,同时也让一些ChatGPT的“李鬼”大捞了一把。
但比用户更激动的却是巨头科技企业。
早已站在OpenAI(ChatGPT是其旗下业务)背后的微软几乎是“迫不及待”地宣布了100亿美元的追加投资。同时有知情人士透露,未来,类ChatGPT技术将会整合到Word、Outlook和PowerPoint等应用中,为Office用户提供一种新的编写文本的方式。而微软在2月8日对新版Bing和Edge的官宣,则意味着微软正彻底“拥抱”并“转向”AIGC(ChatGPT的本质技术)。
素有AI“黄埔军校”之称的谷歌,与中国搜索巨头百度同样迅速跳入了这个新战场。在微软官宣之前,谷歌就表示将发布一款名为“Bard”的新对话式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忙中出错的Bard在首次演示就出了错,让谷歌一天就丢掉了9%的市值);百度也对外确认已投入研发项目名为文心一言的类ChatGPT产品,预计今年三月完成内测,届时将向公众开放。
为什么巨头的反应如此强烈?又为什么是微软、谷歌和百度抢先“押宝”?
二、AIGC,正在颠覆搜索
一方面,不同于两年前的元宇宙那堪称雾里看花的先锋概念,ChatGPT作为一款消费级应用,其实实在在的用户注册量、日活、月活等数据挑动着这些互联网巨头的神经,毕竟,在TikTok之后,业内已经很久没有一款新的应用能够爆发出如此旺盛的生命力了。
但更重要的是,ChatGPT的技术本质:AIGC,极有可能对传统搜索引擎的产品形态形成巨大冲击。
直到今天,搜索都是互联网最常用、重要的功能,甚至可以被理解为是互联网的“本质”。而搜索引擎完美契合了用户对搜索的需求,从而发展成为了一个“全民应用”。以中国互联网产业为例,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51亿;其中,我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8.21亿,网友使用率为78.2%,同网络支付、即时通讯一样,是互联网的底层基础服务。
但搜索引擎的“输入关键词-返回数万条列表式结果”的产品形态毕竟已经存在了20多年,在今天的互联网看来已然是个“老古董”;再者,从消费行为来看,搜索型消费逐渐向推荐型消费转变。传统的网络消费行为主要基于对产品及服务的信息搜索展开,而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基于算法的个性化推荐正在成为主流;另外,搜索引擎的用户数量正在快速下降:还是以中国为例,对比2022年6月和 2021年12月两个时间节点,6个月的时间里搜索引擎的总用户数量就减少737万,
正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ChatGPT的机会来了。
未来,在ChatGPT相关技术(主要是AIGC)的支撑下,搜索引擎将不再仅仅为用户提供“网页”,而是在深度搜索后,综合成一个最贴切的答案、以一种最适合人类阅读的方式提供出来。也就是说,新的搜索引擎,将提供“搜索+思考+整理”后的答案。
巨大的变革下,搜索引擎巨头安得不惊心?
因此我们看到,微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Satya Nadella表示:“这是搜索领域的全新一天,我认为这项技术将重塑几乎每一个软件类别。AI搜索竞赛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迅速采取行动。最重要的是,我们希望在搜索领域再次获得创新的乐趣,因为现在正当其时”;Gmail创建者之一、谷歌老员工Paul Buchheit宣称“谷歌可能只需要一两年时间,就会被彻底颠覆”;百度的李彦宏已经将2023年一季度OKR关键任务标为“引领搜索体验的代际变革”。
浪潮之下,人人求变。
三、隔空赌局,彼此充满怨念的“中年人”渴望找回“失去的年代”
回顾百度、谷歌和微软三家企业在搜索引擎产品上的历史交战,可谓是剪不断,理还乱,
百度与谷歌的中文搜索引擎之争,虽然以谷歌2010年退出中国为告终,但百度反而迎来了整体业务的业绩下滑;而在全球市场予取予求的谷歌搜索,多年来始终被微软的Bing搜索引擎借助“反垄断”困扰。此前微软已经向美国司法部提供了超过40万份文件,来配合官方对谷歌在搜索业务方面的大规模反垄断诉讼。
不过对这三位巨头而言,除了彼此之间的商战恩怨和对搜索引擎市场的“矛与盾之争”,更为重要的也许是试图找回彼此在移动互联网时期“失去的年代”。
面对苹果在手机业务上的巨大成功,尽管谷歌旗下的Android可与前者的iOS平分天下,但谷歌在手机终端硬件方面却始终做的不温不火,并未获得理想中的成绩;
而微软更是在移动互联网时期几乎“颗粒无收”:Windows Phone系统从50%的市场占有率一路掉到不足1%,彻底退出竞争。
时代的潮水从不为谁驻足。面对来势汹汹的TikTok、META等科技新锐的步步紧逼,失去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三个科技圈的“中年人”只能不断寻找新的机会。因此才有前面对“元宇宙”的持续投入,和今天对AIGC的“过激反应”。
大象转身,殊为不易,但科技行业重新洗牌的机会也并不多见。百度、微软和谷歌已经选择了豪赌一场,这是追回昔日胜利荣光的执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