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款由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研发的聊天机器人程序ChatGPT,热度持续飙升,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了大量用户,因其出色的用户体验,成为一款现象级产品。
简单来说,ChatGPT就是一个会聊天的机器人。它可以进行长时间、流畅的对话,回答问题,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并撰写人们要求的几乎任何类型的书面材料,用时仅需1秒钟。
据外媒报道,“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最大的投资方微软表示,可能会将ChatGPT整合到Word、PowerPoint、Outlook和其他应用程序中,此举可能会改变超10亿人编写文档、演示文稿和电子邮件的方式。
随着ChatGPT热度飙升,质疑和争议也随之而来,有分析指出,这种技术在教育和学术界可能引发滥用问题。
调查显示在美国,有不少大学生在用ChatGPT做作业。因此纽约、洛杉矶等城市,已开始禁止在教室和任何学校设备上使用ChatGPT,理由是学生可以使用它轻松完成各类作业与测试。
ChatGPT的走红也引发了学术界的担忧,强大的语言理解和学习能力,使其产出的学术摘要可以骗过期刊审稿人。目前,已有多家知名学术期刊正在更新编辑规则,禁止将ChatGPT列为论文合著者,且不允许在论文中使用其所生产的文本。
此外,还有用户声称,已经找到了挖掘其所谓“黑暗面”的方法,可利用所谓“越狱”技巧迫使人工智能违反自己的规则,为用户提供任何他们想要的内容。
欧盟官员日前表示,正在评估ChatGPT的风险,考虑设立规章制度,以规范其使用,确保向用户提供高质量、有价值的信息和数据。
上海市人工智能学会副秘书长江勇博士分析,科技的进步在历史上都是“双刃剑” ,既要享受到科技的成果,同时也要去防范风险和不足,特别是在立法上要设置“红线”,运用法治工具,才能让人工智能新科技走得更长远。
(看看新闻Knews编辑 郝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