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GPT-4|清华|人工智能

多方解读 | GPT-4会取代程序员吗?国内AI企业如何接招?哪些创业机会涌现?

作者:京津冀消息通发布时间:2023-03-18

(来源:天津数港)

原标题:多方解读 | GPT-4会取代程序员吗?国内AI企业如何接招?哪些创业机会涌现?

01

GPT-4会取代程序员吗?

中新财经专访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

常务副院长孙茂松

3月15日,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茂松接受中新财经专访,解答了GPT-4的相关问题。

中新财经:有消息称,GPT-4能使用几乎所有编程语言,它会对程序员产生影响吗?

孙茂松:GPT-4可能会给从事相对简单编程工作的程序员,带来一定的压力。如果程序员不进行适应性的调整,可能会面临风险,但这种压力也会促使程序员追求自身进步。

对于程序员来说,需要提高写复杂代码、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程序员能解决的问题越困难,机器能做到的可能性就越小。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它也可能帮助到程序员。比如采用人机混合的形式,程序员和机器一起工作,使工作变得更有效率。

GPT-4所写代码的准确性和可用性,比上一个版本会大幅提升,但它写的代码,并不保证一定都是对的,还是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程序员和它一起工作。如果在运行时,发现GPT-4写的代码不对,程序员就需要重新审视代码,然后进行修改。

中新财经:未来,人工智能会替代人类的很多职业吗?

孙茂松:我不太觉得人工智能会大范围替代人。从机理来说,机器的定位还是帮助人,作为人的得力助手帮人做相对简单的智力工作,让人从一些繁复的智力工作中解脱出来。而人在做复杂工作的时候,机器也可以帮人省掉一些事,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本质上看,机器是无法取代智慧的。人工智能难以取代高级的智力活动,反而可能使人受益。越能体现人智慧、体验、悟性的东西,对机器来说就越复杂……越深层次的,越取代不了。

02

国内AI企业如何接招?

每日经济新闻特约评论员 盘和林:

国内企业要“结硬寨”

首先,国内生成式AI企业要走积累的路子。生成式AI需要持续大规模算力投入,微软为GPT提供超过3万张A100芯片的算力支持,一张A100价格要20多万元人民币,而算力训练每次都要消耗大量能源。GPT-4百万亿的参数也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来完成积累。而在数据方面投入的价值也很高,GPT从一 开始就重视“小数据”,也就是高质量数据,而高质量数据是GPT领先于其他生成式AI的核心竞争力。与之相对应的,数据质量提升是需要钱的。综上可以看出,算力、数据、算法调参这三个方面,OpenAI前期烧钱的规模是海量的,而GPT-4也是一步步技术积累的最终结果。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点也不夸张。

其次,国内生成式AI企业要在基础科学上做积累。大模型算法的道理并不复杂,复杂的是算法细节,自从微软收购OpenAI后,OpenAI的算法不可能开源,所以“等、靠、要”的做法已经行不通,国内AI企业要在算法技术上投入研发,构建中国AI企业自身的算法能力,然而算法的精益也要依靠基础科学的进步,比如基础数学研究。所以要积极在学术上加强投入,而不应该仅仅聚焦在应用科学层面。

再者,国内生成式AI企业不要盲目地推出对标产品。前车之鉴就是谷歌,在OpenAI推出产品后,谷歌匆忙应战,结果发布会的若干个小瑕疵导致谷歌股价暴跌。国内生成式AI企业要清楚认识到,这一次ChatGPT的成功和过去其他概念有所不同,其成功基础在于用户的认可,用户是会拿着ChatGPT和其他竞品比较的,这就让后来者实际上更难做,要求也更高。如果生成式AI方面没有达到ChatGPT的效果,则往往会暴露自己能力上的短板。反过来说,国内生成式AI企业也可以另辟蹊径,GPT-4并不是万能的,在其短板领域完全可有一番作为。

综上,国内AI企业还是要重视积累,包括参数积累、数据训练积累以及算力积累。科技的道路,弯道超车的机会有,但不多,诸如新能源车我国就实现了弯道超车,但大多数科技领域开展的是阵地战,要尝试“结硬寨,打呆仗”的做法,夯实中国生成式AI发展的基础,推出成熟度较高的产品。

03

ChatGPT浪潮重构互联网生态

哪些创业机会涌现?

每日经济新闻采访AIGC领域的

一线投资人

刘天杰:生态重构

三类创业机会涌现

随着ChatGPTAPI的开放,调用这个接口来实现AI赋能成为许多创业公司的追求,这种热潮不免让人想起元宇宙、Web3等新概念引领的风潮。许多人会问,看看两年前扎克伯格看好的元宇宙如今在哪儿,未来ChatGPT又会在哪儿?不过,在刘天杰看来,这一波兴起的AI浪潮与前一段时间的元宇宙、Web3有本质上的区别。

“元宇宙、Web3是一个分布式的东西。在这里,大家希望互联网信息或者经济系统,都用一个分布式、加密式的方式去重构。”他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道,“但当前这一波AI浪潮恰恰相反,它会变成一个非常集中的东西,未来AI的底层能力将由有基础预训练大模型能力的几个大厂提供,其他人就在这些底层大模型上去开发应用。”

“所以说,整个互联网的生态我认为是重构了。这有点类似于当年的云服务,由几个大厂来做云服务厂商,在云之上,你们去开发各种各样的应用。”刘天杰进一步说道。

在ChatGPT引领的这一波AI浪潮中,刘天杰看到了三大层次的创业机会。第一类是做中文的底层大模型。“这类创业者往往都是高校出来的,比如说清华系有一大堆人在做底层大模型。但任重而道远,训练底层大模型,一是非常烧钱,二是要有足够强的算力。”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另外,小公司收集训练集的能力不够,而大模型的‘大’,大在它的训练集。小公司并没有积累大量的数据。”他说道。

第二类是中间层,比如做模型的微调、预训练;或者在底层大模型的基础上训练新模型,比如虚拟人模型。“这些模型是基于底层大模型的语义能力,然后在这个能力之上加了各种限制条件。”他说道,这里有一些创业机会,但并不算多。

第三类是应用层,这也是大多数创业公司正在探究的道路。“目前最直接的是生成图片、文字、视频甚至3D内容。但是这些相对来说壁垒不够,因为模型也不是你的,训练集也不是你的,无非就是做一点优化的工作。”刘天杰说道。

“当然还有更前沿的,就是科学家团队在探索真正的终局——通用智能,但这一块现在还在一个非常早期的阶段。”他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道。

综合自:中新财经、每日经济新闻

天津数港

数据驱动智能,创新引领未来

编辑:时悦 潘玥

审核:邓晶龙


Copyright © 2025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