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AIGC|AI大模型

AI专业跌落搜索热度攀升榜首,意味着什么?|1号AIGC季④

作者:传媒1号发布时间:2023-06-15

原标题:AI专业跌落搜索热度攀升榜首,意味着什么?|1号AIGC季④

互动话题:你开始学习AI了吗?

作者|卢枫

又是一年高考季。今年以来,当AI大模型引领的技术革命开始改变职业生态,当AI和AIGC人才站上高薪风口,外界想当然会认为,想要了解AI专业的学生和家长会增多。但事实似乎并非如此。

根据百度每年高考前夕发布的《百度热搜·高考大数据》,今年以前,AI曾连续3年蝉联搜索热度增幅最高专业,2020年至2022年高考前30天内,AI专业搜索热度上升同比增幅分别是42%、52%和54%。但是今年,这一数字下降至21%,AI专业搜索热度也断崖下跌至第7位,取代其成为搜索热度攀升新榜首的专业是「航空航天工程」。

目前,尚未有关于此「逆潮流」变化的「权威」解读。在此仅猜测背后可能的原因:

一方面,我国AI学科在高校建设仍处起步阶段的事实,正在变得「可视化」。

也是在今年高考之前的5月底,《人物》杂志发布了题为《第一批读人工智能的「双非」学生,抓住风口了吗?》的文章,关注到选择AI专业的普通高校学生的迷茫:老师们常说「人工智能专业好就业」,但没有老师告诉学生「好就业到底是就什么业?具体是什么方向?什么岗位?」;大部分AI专业被设在计算机学院下,不仅学生们搞不清AI专业课和计算机专业课的区别,连老师们也是「边学边教」。

这篇文章获得了10万+的阅读量,有类似处境的在读大学生留言,「只能转方向考研」。

另一方面,在这个属于AIGC的春天,普通人有了接触AI大模型的通道,AI专业也变得不再神秘或者「高大上」。各行各业都在关注AI和AIGC如何落地,多种应用接连面市,让还未踏入大学的高中生无法预计等他们毕业后,行业生态会走向何处。

相比之下,短期来看,已经身处就业市场的打工人们似乎可以更乐观一些。虽然,因为AI失业的第一批人,已经开始在游戏、绘画、模特、文案、IT甚至律师等行业出现,百度CEO李彦宏也提到,「大家能够看到现在的工作会消失,但是看不到什么新的工作机会会被创造出来」;

但是,近期智联招聘北京分公司市场与用户增长部市场总监王曼丽女士在接受《传媒1号》采访时表示,智联招聘上在招的AI就业岗位越来越多,涉及文娱行业的包括AI设计师、AI训练工程师、AI产品运营、AI语音录制、AI数据标注、AI绘画训练师等。智联招聘内部今年也在内测一款AI对话产品,可以应用户的需要自动生成简历和招聘广告,帮助企业写JD、帮求职者写简历,可能未来也会基于此产生新的相关职业,如AI训练师等。

「未来,AI职业的空间极具想象力。」王曼丽女士特别提到,人们应该更多关注诸如AI+资讯、AI+绘图、AI+设计等「AI+具体业务领域」,这是普通人胜任AI新职业的机会。

技术的快速迭代,留给我国培养AI人才的时间并不多。就业市场的火热,应该试图去寻找一条可以往下游传导的路径。

泛文娱行业对招聘AIGC人才反应迅速

在王曼丽女士看来,不论是AI人才还是AIGC人才,都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AI是一门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智能行为科学的统称,涵盖了训练计算机使其能够完成自主学习、判断、决策等人类行为的范畴。AI人才是掌握AI技术,并能研究或运用该领域内的专业知识或技能的人才。这些人才通常掌握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相关技术,能够开发和应用这些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AI人才与不同业务结合可以服务于不同行业、岗位,例如AI投资经理、AI设计师、AI算法工程师等。

图片来源:Financial Times

AIGC是分支之一。ChatGPT催生了AIGC的新风口,新技术引发资本热潮,进而推高人才需求和身价。根据脉脉高聘人才智库今年3月底发布的《2023AIGC人才趋势报告》,今年1月至2月,国内AIGC招聘需求量同比上涨31.3%,创历史新高。其中,图像识别、算法研究、深度学习岗位因技术难度较大、岗位薪资均已达百万元人民币。此外,AIGC产品经理虽非技术岗,薪资水平也达到90万元人民币,远高于其他产品经理岗的薪资水平。

智联招聘的数据进一步显示,泛文娱行业对招聘AIGC人才反应敏捷迅速。根据智联招聘《中国数字劳动力供需演变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1月至7月,文化/传媒/娱乐/体育行业数字渗透率达到12.4%,仅次于IT/通信/电子/互联网行业,位居各行业数字职业渗透率第二。这表明,文化/传媒/娱乐/体育行业的数字化渗透率较高,超过生产/加工/制造/能源/矿产/环保/金融业等传统数字化渗透率较高的行业。

正是因为文娱行业站在大众舆论最前沿,AIGC不尽如人意的一面也较早在此暴露出来。4月,名为《Heart on My Sleeve》(《袖上之心》)的AI歌曲,被唱片公司与流媒体联合抵制下架。此前的2月,爱奇艺宣布全面接入百度大模型「文心一言」,合作业务中明确提到了「小说创作」。当写作者开始使用AIGC辅助写作甚至直接AI写书,免费网文、自媒体网文等业态的前景会受到巨大冲击。好内容的标准是什么,似乎需要被定义。

综艺《毛雪汪》已经开始尝试使用ChatGPT撰写台本。文娱业是否存在被AI彻底替代的岗位?对此,王曼丽女士认为,由于AIGC技术尚未完全成熟,无法达到完美的智能化水平,或者需求被提出时,AI并不能完美消化并给予相关建议举措,会出现一些出人意料的失误。比如,套路化,文本比较中规中矩,没有「梗」,缺乏个性色彩等。但也要认识到,随着技术的进步,AI对真人的模拟程度提高,可以在短时间内提供灵感,创造庞大的素材库。

我国AI人才生态,存在明显分化

综合不同主体的统计数据,基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配合着我国对AI人才需求的增长,我国年轻群体对泛AI领域的热情也较为高涨,教育行业也有意识从娃娃抓起;但是,如前文提到,高等教育系统并没有准备好,AIGC人才供需出现结构性失衡。

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今年6月对1560名14岁至35岁青少年进行的「青少年眼中的科学和科学家精神」调查显示,AI(69.4%)是受访青少年最关注的科学领域,今年高考季「抢」了AI专业头把交椅的「航空航天」位于次席。

图片来源:Swiss IPG

14岁至35岁的统计年龄层,是我国官方界定的青年的年龄范围,但放在AI行业发展上,也是个有着很大讨论空间的设定。

从上往下看,AI特别是AIGC人才,确实正在打破职场人「35岁危机」的束缚。

近年来,35岁成为很多企业的「招聘红线」,在舆论场上也时常出现「职场35+危机」的话题探讨。但是,拉勾招聘今年4月发布的《2023第一季度AIGC人才供需报告》显示,24%的AIGC技术类人才的年龄超过35岁,而普通技术类人才年龄超35岁的占比仅为17%。相较而言,AIGC技术类人才的职场年龄天花板更高,打破了职场「35岁门槛」的束缚。

从下往上看,科技产业是长跑,必须承认,爆发力层面,我国并不占优势;那要深耕持续力,少不了关注基础教育的「未雨绸缪」。

前段时间,「AI将成为浙江中小学必修课程」的消息也引发了一波讨论热潮,虽然这一消息在后来被认定为误读,但是AI确实已经进入杭州、温州等浙江省内地市中小学选修课的课程表。在2022新版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选择性必修4》的课本里,ChatGPT带热的神经网络学习,就是其中一节内容。不止是浙江,包括湖北武汉、深圳市南山区、湖南湘潭、湖北鄂州等在内的多个地区,均发布了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的教育实施方案。

而连接下和上,即基础教育科普和职场内各行业应用的,正是最能左右AI人才大盘的高等教育。

事实上,早在2018年,国内就有35所高校率先获得人工智能专业建设资格,其中多数是实力较强的985、211院校,此后几年,各地的普通高校也相继跟上,甚至还包括专科院校。但是,根据前段时间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人才发展报告(2022)》,在我国从事AI工作的近100万人中,只有0.1%的人拥有博士学位,而大多数人拥有硕士学位或更低的资历。这反映出,我国AI人才的整体学历水平较高,但高端人才严重缺乏的现状。

另一组数据来自脉脉高聘人才智库的《2023AIGC人才趋势报告》,热招岗位偏技术岗位,以算法工程师等研发人才为主,热投岗位则以AI产品经理类、运营类等非技术岗位居多,AIGC人才供需结构性失衡

「只有高学历AI人才才是AI行业的主角」的观点,或许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准大学生们对AI专业的看法。

其实也不尽然。如果参考ChatGPT以90后为主的团队组成,成员的学历在本、硕、博的人数相对均衡,其中,27人具有本科学历,25人为硕士研究生学历,28人拥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占比分别为33%、30%、37%。但是,「背景豪华」即「出身名校」是这支研发人员占比近九成(88%)的团队非常醒目的标签。这也呼应了,文初提到的《人物》一文中,普通高校AI专业学生的困境。

图:ChatGPT 团队成员毕业高校人数TOP 10

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吕建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在顶层设计方面,我国AI教育还缺乏统一的指导思想,市面上的教材很多,但缺乏成结构的知识体系,各个学龄阶段需要学习哪些内容还没有达成共识;在实施过程方面,师资的建设落后于专业设置,「做AI的人,号称研究AI的人非常多,谁都可以讲几句,但是真正能够做教育的人就很少,能够当老师教的人更少」。

AI新时代,人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AI与教育,AI教育,是两个不同但紧密相关的话题。

在资源方面,AI的确有利好教育公平的一面。王曼丽女士也认可这一点:在AI技术的支持下,确实可以消除一些教育中存在的师资力量差异,提高学生们获得同等学习机会的可能性,教育平等一定会比过去更好。AI技术为实现教育平等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但想要真正做到教育平等,还需要社会、学校等多方面共同努力。

可就像「这届高考作文忙坏了AI」的热议话题所折射出的,很多高校在担忧,AI带来的学术诚信危机,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外很多高校都官宣禁止使用ChatGPT。

(然而)作为招聘方,AI发展势不可挡。目前智联招聘已经出现了AI产品运营、AI对话评估、AI业务策略训练师等职位,并且职位数量和类型还在不断丰富。」王曼丽女士指出,高校和教师应当对论文的评价标准、学生的考核方式等作出调整,在避免AI抹杀学生「原创性」的同时,也培养学生更「高阶」的能力,使AI为更多大学生所用,让大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更新迭代。

图片来源:YouTube

当「AI为更多大学生所用」,AI本身的高等教育普及变得难度更高了。

2018年成立的南京大学AI学院,是全国「第一个吃螃蟹」成立AI学院的高校。南京大学AI学院副教授赵一铮今年5月在一场活动中介绍说,他们在对整个AI课程体系进行梳理之后,将其分为数理基础课、专业技术课、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系统级支撑,最后变成交叉应用。在这样一套体系里,大一的课程反倒变得最难。「这些十八九岁刚进大学的孩子,还满怀着一种想到大学先玩半学期的期望,以为AI课是上天入地的炫酷技能,结果迎接他们的是大量艰深复杂的数理基础。」

联系到王曼丽提到的「让大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更新迭代」,赵一铮也提到,掌握知识很重要,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变得更重要。从这个维度看,AI也凸显出关注社会关系、更强调价值观塑造的人文社科学科的重要性。

不止学校里的学生有学习AI的机会。ChatGPT跟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关系呢?在人人皆是内容创作者、人人皆可参与AIGC的当下,很多科学大咖在B站上向大家分享AI在各个领域的应用。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乔治斯穆特,甚至讲过AI技术如何帮助人类探索太空。B站CEO陈睿说过,「B站应该是全网AI相关内容最丰富的平台。」

1号结语

站在AI专业的门槛前,准大学生们的心情是复杂的,或迷茫,或担忧。

折射进更广泛的行业和社会语境下,人们始终无所适从的问题是,不知道该怎么和机器相处。站在招聘方,王曼丽女士也给出了答案——

未来,机器可能从纯粹的「工具」,转变为人们的「同事」「下属」「员工」,帮助人们更好地完成工作。未来机器的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减少成本,但并不能完全取代人类在招聘过程中的角色。企业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机制来确保机器和人类在招聘中的协调作用,避免出现冲突或误判的情况,并及时进行跟进和调整。

参考文章

第一批读人工智能的「双非」学生,抓住风口了吗?

https://mp.weixin.qq.com/s/4XYKP2dtvZ_Pt2eLseI-dA

文科生都能用AI编程了,大学计算机专业还教什么?

https://www.nbd.com.cn/articles/2023-05-11/2820648.html

都说 AI 在颠覆教育,教育工作者们怎么看?

https://mp.weixin.qq.com/s/hYeImdyY86A416RbLC43cg

被AI替代的那个人,会是我吗?

https://mp.weixin.qq.com/s/jkgAPiPgrICe3d4mZVWpNA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