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十四五”以来,国内外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竞争加剧,以大模型、ChatGPT等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引爆了人工智能商业化发展新浪潮。
面对愈加细分的新赛道,徐汇正充分发挥拥有全市最齐全的产业门类、最集聚的领军企业群、最高密度的“智力池”优势,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加速构筑人工智能新高地。
逐梦“大模型圈”
2022年以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引发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大模型凭借优越的泛化性、通用性、迁移性将带来多个领域的代际变革,或将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分水岭。
徐汇区是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全国科普示范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重要承载区。“十三五”期间,徐汇区率先发力人工智能产业、建立起人工智能先发优势,“十四五”伊始,徐汇区立足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大力布局新赛道,谋求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空间。
加速人工智能产业“从有到优”,目前,徐汇区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超750家,人工智能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区高企总数约1/3,科技小巨人企业占全区科技小巨人企业总数的1/5,上市企业10家,独角兽关联企业20余家,已形成从基础、技术、产品到应用的全栈产业链,在经济、生活、治理数字化转型中全场景赋能,高端人才、行业组织、产业资本构建全生态平台,在上海乃至全国构成领先优势。
同时,徐汇已初步构建多层次科创体系,汇集了上海交大等18所高等院校,中科院上海分院等121家国家级市级科研机构,有110位院士生活或工作在徐汇,区域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连续6年位居全市第一。
当前,徐汇区拥有大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合计近200家,其中核心企业30余家,包括互联网大厂、AI企业、生态链场景公司等多元参与者,2022年以来诞生了两家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独角兽。汇聚了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期智研究院、商汤科技、MiniMax、无问芯穹等大模型企业和机构,已有全球最大参数规模视觉模型“书生2.0”、千亿级参数语言模型“商量SenseChat”与“书生·浦语(InternLM)”、多模态模型“书生2.5”等多个大模型进入测试或开源。
筑梦“大模型圈”
如何将徐汇建设成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的“排头兵”?全面提升大模型自主创新水平和拓展生成式人工智能场景应用是当下的首要目标。
通用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领域的终极目标。
以ChatGPT 、Midjourney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发了眼下的通用人工智能浪潮。通用大模型在参数规模和多模态两个方向上的量变突破引起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能力的质变,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术核心和成功关键,也展现出通往通用人工智能的可行路径。
为此,徐汇正合力攻坚通用大模型的技术壁垒,发挥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引领作用,整合顶尖科研力量,全面提升大模型构建、训练、调优对齐等全流程自主创新水平,开展大模型工程化攻关,建立自主开源的多模态通用大模型体系。
同时,开展大模型关键技术研究,全面提升大模型自主创新能力,支持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加快突破超大模型并行训练等技术难点。加强大小模型协同发展,加快基于大模型的下游任务高效迁移,以及大模型小型化技术研发,支持大模型更好适配多种场景任务。
从日常办公到家庭生活,再到网络社交,在新赛道,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融合赋能,让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落地。从与人顺畅对话到撰写合同和剧本,从检测程序安全漏洞到辅助创作游戏甚至电影,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能力正在快速演进。
围绕创建国家级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品牌,让更多创新场景、产品在徐汇诞生,徐汇将支持数字文娱、生命健康、金融科技等领域开展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创新和场景开发,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智能终端、元宇宙两大新赛道的创新应用,以及电商零售、智慧政务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率先落地场景,继而打造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强势发力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