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秋秋
4月1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这意味着国家将着手AIGC技术及相关内容的规范和管理。
据征求意见稿,国家支持人工智能算法、框架等技术的自主创新、推广应用和国际合作(第三条),同时研发和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面向中国境内公众提供服务的对象都需受本办法的规范(第二条)。
规范内容共二十一条,涵盖了知识产权、隐私安全、内容风险等大部分AIGC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例如办法规定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或服务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第四条)、保护用户隐私(第十三条等)、规范训练方式(第七条等)、规范内容生成(第十二条等)、区分AIGC和其他内容(第十六条)……同时,第二十一条的内容似乎意味着该办法将于2023年内实施。
过去半年,从AI作画到GPT4,AIGC技术逐渐成了影响大部分产业发展的庞然大物,因此这份征求意见稿的放出意义重大,既表明了国家对于AIGC技术的态度、一定程度遏制住了AIGC的野蛮生长,也将让更多相关服务商和创作者们的行为得到规范,权益得到保护。
对于这份征求意见稿的专业解读,葡萄君也咨询了诺诚游戏法。他们认为该办法兼具技术保护和应用规范两方面。其中技术方面,办法第七条强调了向AI投喂「素材」时,应当注意知识产权和个人信息的保护,确保产品训练数据来源的合法性,这是开发人工智能生成产品的基本条件。
规范应用方面,网信办对提供人工智能生成产品的主体采取了较为严格的审查措施,包括对生成内容加以审核,不得对产品夸大宣传或进行不当商业营销,否则按照第五条规定,将由产品提供者承担民事、行政乃至刑事责任。
整体上,诺诚游戏法认为监管部门在本办法中,同时明确了对AIGC的鼓励态度和管理方案,因此,未来AIGC相关内容将呈现业务推进与法律监管并行的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同日《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拜登政府也已开始研究是否需要对ChatGPT等AI工具进行审查,而作为潜在监管手段的第一步,美商务部当天正式就相关问责措施公开征求意见,包括新AI模型在发布前是否应该通过认证程序等问题。
以下为征求意见稿全文: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为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研发、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面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公众提供服务的,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生成式人工智能,是指基于算法、模型、规则生成文本、图片、声音、视频、代码等内容的技术。
第三条国家支持人工智能算法、框架等基础技术的自主创新、推广应用、国际合作,鼓励优先采用安全可信的软件、工具、计算和数据资源。
第四条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或服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尊重社会公德、公序良俗,符合以下要求:
(一)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应当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得含有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宣扬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暴力、淫秽色情信息,虚假信息,以及可能扰乱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的内容。
(二)在算法设计、训练数据选择、模型生成和优化、提供服务等过程中,采取措施防止出现种族、民族、信仰、国别、地域、性别、年龄、职业等歧视。
(三)尊重知识产权、商业道德,不得利用算法、数据、平台等优势实施不公平竞争。
(四)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应当真实准确,采取措施防止生成虚假信息。
(五)尊重他人合法利益,防止伤害他人身心健康,损害肖像权、名誉权和个人隐私,侵犯知识产权。禁止非法获取、披露、利用个人信息和隐私、商业秘密。
第五条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提供聊天和文本、图像、声音生成等服务的组织和个人(以下称“提供者”),包括通过提供可编程接口等方式支持他人自行生成文本、图像、声音等,承担该产品生成内容生产者的责任;涉及个人信息的,承担个人信息处理者的法定责任,履行个人信息保护义务。
第六条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向公众提供服务前,应当按照《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安全评估规定》向国家网信部门申报安全评估,并按照《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履行算法备案和变更、注销备案手续。
第七条提供者应当对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预训练数据、优化训练数据来源的合法性负责。
用于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预训练、优化训练数据,应满足以下要求:
(一)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
(二)不含有侵犯知识产权的内容;
(三)数据包含个人信息的,应当征得个人信息主体同意或者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四)能够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客观性、多样性;
(五)国家网信部门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其他监管要求。
第八条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研制中采用人工标注时,提供者应当制定符合本办法要求,清晰、具体、可操作的标注规则,对标注人员进行必要培训,抽样核验标注内容的正确性。
第九条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规定,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
第十条提供者应当明确并公开其服务的适用人群、场合、用途,采取适当措施防范用户过分依赖或沉迷生成内容。
第十一条提供者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对用户的输入信息和使用记录承担保护义务。不得非法留存能够推断出用户身份的输入信息,不得根据用户输入信息和使用情况进行画像,不得向他人提供用户输入信息。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二条提供者不得根据用户的种族、国别、性别等进行带有歧视性的内容生成。
第十三条提供者应当建立用户投诉接收处理机制,及时处置个人关于更正、删除、屏蔽其个人信息的请求;发现、知悉生成的文本、图片、声音、视频等侵害他人肖像权、名誉权、个人隐私、商业秘密,或者不符合本办法要求时,应当采取措施,停止生成,防止危害持续。
第十四条提供者应当在生命周期内,提供安全、稳健、持续的服务,保障用户正常使用。
第十五条对于运行中发现、用户举报的不符合本办法要求的生成内容,除采取内容过滤等措施外,应在3个月内通过模型优化训练等方式防止再次生成。
第十六条提供者应当按照《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对生成的图片、视频等内容进行标识。
第十七条提供者应当根据国家网信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的要求,提供可以影响用户信任、选择的必要信息,包括预训练和优化训练数据的来源、规模、类型、质量等描述,人工标注规则,人工标注数据的规模和类型,基础算法和技术体系等。
第十八条提供者应当指导用户科学认识和理性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不利用生成内容损害他人形象、名誉以及其他合法权益,不进行商业炒作、不正当营销。
用户发现生成内容不符合本办法要求时,有权向网信部门或者有关主管部门举报。
第十九条提供者发现用户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过程中违反法律法规,违背商业道德、社会公德行为时,包括从事网络炒作、恶意发帖跟评、制造垃圾邮件、编写恶意软件,实施不正当的商业营销等,应当暂停或者终止服务。
第二十条提供者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网信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法律、行政法规没有规定的,由网信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依据职责给予警告、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责令暂停或者终止其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服务,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自2023年 月 日起实施。
文件内容来源:“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
游戏葡萄招聘内容编辑,
推荐阅读
行业 招聘季 | AI狂潮 | 二次元UGC
悠星出海 | 2023腾讯归来 | 行业陷阱
蛋仔派对 | 血洗美国畅销榜 | 万智牌
设为星标(流程如上图)
可第一时间收到推送和 完整 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