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雪夜枫鳞
编辑|肉松
“中国电影产业要做大做强,怎么做?观影人次至关重要。什么是电影产业?观众走进电影院构成了最后的环节。如果观众都不去电影院,都去互联网上看短视频长视频,电影就没有产业了。观看方式决定了什么是电影产业和工业,只有更多人走进电影院,电影才是强大的。”
这是张艺谋在今年北京国际电影节大师班上对于中国电影工业的看法。在这场大师班中,张艺谋谈到了《满江红》的票房成功,反思了《狙击手》的创作问题,但聊的最多的还是对于电影工业的思考,而这恰恰是每一位北影节论坛和大师班的参与者所关心的。
第十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做出了诸多改变,比如首次将活动场地调整到郎园Station,陈可辛、姚晨、文牧野以及黄轩等知名影人参与到创投终审中,举办关注华语中小成本艺术电影论坛等等。不变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各个制片环节的工作人员都希望推动电影工业向前发展。
纵观今年北影节的各个论坛,三大话题是整个行业所关心的。其中包括了中国电影如何实现全球发行、AIGC技术如何助力电影工业向前发展,以及中国影人如何回归现实主义创作。
电影市场逐渐走向复苏,电影人们需要将目光投向不远的未来。可以预见的是,新技术将大幅度提升电影创作的效率,中国电影的影响力也将随着发行方式的转变走向全世界。但中国电影人都非常明确,只有回归现实主义创作,才能真正地赢回观众,和当下的普罗大众产生心的共鸣。
国产电影全球发行成主流,培育国际档期是关键
最近几年,中国市场中重要的国产的国产电影,往往都会选择在海外上映。随着发展的不断深入,很多电影公司在立项和制作的过程中,已经开始考量全球市场的发行和销售。中国电影不断地努力走出去,也是尝试讲好中国故事所必需的。
今年春节档的重点影片《流浪地球2》采取的正是全球同步上映的策略。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傅若清在强国产业论坛上表示,《流浪地球2》全球同步上映的原因非常简单,功夫片、武打片以及科幻类影片在海外产生共鸣的先决条件比一般的影片强。同时,《流浪地球2》是一部硬科幻大制作,他们非常有信心电影的品质可以在海外市场立足。
不过在推进全球上映的过程中傅若清发现,拷贝的传输、宣发人员的投入,加上当时国际航线都没有开通几条,如果想要在20几天的时间里搞定这一切还是非常极限的。
梳理《流浪地球2》的发行过程,傅若清认为这次和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选择了海外专业发行公司。通过专业的发行公司发行,无论在宣传、排片、布局上都比较张弛有度。上映一个月之后,我们依旧可以在美国的院线看到《流浪地球2》,这些都应该归功于海外专业发行公司。
博纳影业出品的《无名》同样选择了在海外上映,烂番茄评分高达98%。博纳影业董事长兼创始人于冬认为中国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的过程中,需要具备国际发行能力、出口能力和辐射能力,而中国电影的海外发行往往需要三步走。第一步就需要电影公司们培养国际买家,让全球买家到中国来看片。
“韩国电影当时为什么崛起?他们就曾经在釜山电影节把全球的买家请来,电影的价格便宜到一万美金十部片。等到买家回去赚钱之后,韩国电影就变成一个有意思的生意,买家们还会回来的,到时候还可以继续谈价格。《流浪地球2》这样的新片现在是十万美金,培养国际买家就是第一步,”于冬说道。
培育起国际买家之后,电影公司需要推进国际合拍。什么是国际合拍?于冬认为这种合作模式就是中国和海外的电影公司一起合作,共同拿出自己的市场发行能力和资金实力,先进行预售和投资,提前捆绑发行、捆绑利益。
最后,于冬认为真正地融入世界市场就是要打造成熟的国际档期。他认为今天中国电影已经具备了春节档全球同步的能力。每年2月份,中国各个电影公司就集中打造春节档的档期,和好莱坞打造圣诞节暑期档别无二致。
事实上,春节档所在的2月份实际上是全球相对比较弱的档期,但是海外有七千万华人,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希望能够获得同步观看中国大片的机会。所以博纳目前实现了全球200个首都,200个重要城市打造成熟的发行档期的能力。实现以上三点,中国电影才能真正地走出去。
作为曾经和迪士尼合作过《我们诞生在中国》的导演,陆川对中国电影走出去也深有体会。他表示中国电影需要利用世界渠道“借船出海”。
陆川直言,迪士尼发行《我们诞生在中国》这部中国电影的时候,许多环节都大开绿灯。所有迪士尼线下店的屏幕都在滚动放《我们诞生在中国》,而休斯顿的墨西哥、西班牙社区学校也纷纷组织学生们去观看这部电影。如果不是借着迪士尼这艘“大船”,《我们诞生在中国》很难有如此影响力。
AIGC助力剧本创作,技术成熟还需时日
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程度逐渐深入,电影人们也都意识到自身与海外电影工业在技术上的差距。随着AIGC技术浪潮的来临,更多电影人将会将会利用这些技术提升工作效率。
河豚影视档案在之前的文章中曾经提到过,许多影视工作者前期设计故事板和分镜,已经开始利用AI绘图工具来协助。现在,人工智能的影响已经渗透到剧本创作阶段。
知名编剧陈宇在第三届中国影都发展论坛上表示,最近一年他和他的团队针对人工智能剧本创作进行了一系列尝试。主题、场景提示词和情景概述等元素齐备之后,只需要30秒AI就可以生成部分小说电影片段。通过不断细化要求和条件,人们能够通过AI获得一段特殊风格的故事。
不过,陈宇和他的团队也发现了目前AI创作剧本的一些缺陷。当指令的复杂程度升高的时候,或者对于精确性有要求的时候,人工智能会出现理解偏差编辑紊乱的情况。
“人工智能模型需要海量信息输入,经过强大的信息,依赖大量的文本数据,经过预训练和整合,它需要大量的计算,包括训练,否则出来的东西是不行的。这就是一个算力问题和训练问题,目前情况下,跟我们普通人用的模型版本还是很成问题的,”陈宇说。
同时,人工智能创作出的剧本观感上会出现“似曾相识”的问题。对于人工智能来说,创新不是天然正确的东西,尤其是这个过程会消耗运算。因此,目前大部分AI进行剧本创作的时候,往往会进行搜索呈现,而非整合计算,这也是为什么AI创作的剧本会出现雷同的情况。
因此陈宇认为,由于这些桎梏,接下来的1年半人们还无法完全使用AI帮助剧本创作,但能够起到资料性和片段性辅助的作用。8-10年后,人工智能和创作者可以实现互相合作,甚至可能实现作者完成作品的一部分,AI根据作者已有内容进行作品的完善。直至技术成熟,AI可以完全承担编剧的工作,虽然它永远无法成为一个创作者。
现实主义不可或缺,年轻导演拿过接力棒
面向全球市场,拥抱AIGC新技术,都可以划归到中国电影人抬头仰望星辰大海的范畴,但“脚踏实地”仍然是中国电影不可或缺的,也是近年来普通观众一直呼吁的事情。所幸,华语电影的创作者们回归现实主义,力图以现实的笔触描摹出一幅幅当代众生相。
尹力导演在“现实主义电影作品的探究、追求和打造”主题论坛上表示,中国电影如果想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创作者勇于面对现实,把现实生活中体现本质的元素提炼捕捉出来,呈现给观众。
尹力认为,现实主义从诞生之始就是批判现实主义。近几年学界有了温暖的现实主义提法,不能说暂时是一种变通的方式。
残酷的社会现实让每个人都会找到你在生活当中共情之点。好莱坞能够在二三十年代得到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大萧条的社会背景,人们就更愿意在电影中离开现实,找回内心的温暖和愉悦。所以现实生活问题无法解决,社会政治生活无法回避的时候,电影或许能够提供一种不一样的方案。
论坛现场,路阳导演分享了一个他与现实主义相关的经历。路阳上学的时候恰逢北京召开亚运会,学校挑选了一些运动能力比较强的同学为亚运会开幕式做准备。排练了一年,但只有少数人才能参与开幕式表演。在这个过程中,路阳看到了一个拍电影的剧组来到学校,全景式拍摄他们训练和生活。
“亚运会结束,学校组织我们看电影,就是在我们学校拍的《我的九月》,导演是尹力导演。我很诧异的是,那些环境、那些人、那些样貌、生活都是我们特别熟悉的,但是在银幕上看来是完全不一样的。那次拍摄的是我们的生活,我觉得很熟悉,它也变成了另外一种更迷人的样子,我们也希望从现实主义电影中感受更多无从体验的生活,”路阳说。
幸运的是,当下年轻导演非常愿意从现实主义出发,把他们对于社会生活的所思所想用电影的方式呈现出来,《热带往事》的导演温仕培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热带往事》的起点是导演看过的一则社会新闻,温仕培对社会现象类的题材是非常感兴趣的,但最开始吸引他的还是人物的状态,这也是导演创作《热带往事》最核心的驱动力。创作的过程中,温仕培采用了一种更加抽象的、有距离的方式来构建这个故事,最终形成一种寓言式的体验。但归根结底,《热带往事》还是来源于社会现实。
中国的电影工业仍然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走出国门开枝散叶的同时,新技术的助力能够让人们看到中国电影无限新可能。但经历了发展和瓶颈之后,中国电影工业更需要脚踏实地得拓展题材类型,做好工业体系和档期的培育,最终实现市场和艺术性的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