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新能源|汽车|ChatGPT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现代化图景

作者:帮宁工作室发布时间:2023-04-03

原标题: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现代化图景

作者 | 龚宸芫

编辑 | 葛帮宁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我国正迈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新阶段。在全球汽车业转型之际,如何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路径?未来十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将呈现一幅怎样的图景?

2023年4月1日下午,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高层论坛上,来自政府相关部门领导,以及汽车、能源、交通、城市、通讯等领域的专家和企业高层,围绕“推进中国汽车产业现代化”主题,就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及政策体系,中国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汽车与能源、交通、城市协同的路径与方案等话题展开探讨。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强调,中国汽车产业进入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全面升级新阶段,亟需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跨部门协同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实现创新引领和高质量发展。

科学技术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相里斌表示,科技部不仅要加强顶层设计和前瞻规划部署,还会积极推动跨部门、跨行业、多主体协同创新,更要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强能力,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投入,从源头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同时,人才培养也是重要任务。

▲科学技术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相里斌

工信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工信部将与相关部门一道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领域包括:支持技术创新、积极扩大消费、推动车路协同、强化支撑保障、加大品牌培育。

▲工信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认为,汽车产业、信息产业、交通装备、能源化工相关产业将发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二三十年内将迎来第四次工业革命。

在高层论坛上,以比亚迪、广汽集团、长安汽车、吉利汽车为代表的企业高层,为如何推进中国汽车产业现代化纷纷建言献策。

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建议,延长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至2025年,且政府部门应该快速出台,稳定预期。

广汽集团副总经理閤先庆提出三条建议:一是出台全国性统一支持政策,多渠道激发内需消费潜力,稳定汽车市场。二是持续推进电池和新芯片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创新,强化供应链安全可控。三是加快完善自动驾驶汽车商业化运营法律法规。

长安汽车总裁、党委副书记王俊认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四个“优秀”,即共建优秀的环境、在中国的超大规模市场下成就优秀的企业、开发有竞争力的优秀产品以及培育优秀品牌。

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从出海层面给出建议:中国新能源汽车应该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和更加迅猛地速度走出去;同时,其不仅要走出去也更要走上去。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主办,清华大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协办。自2015年至今,已连续举办八届。

▍万钢

内燃机也能碳中和

“这两年我有两次机会出国,和一些国外汽车界同行讨论,他们担心内燃机今后怎么办?我觉得这不是内燃机的事情,你给它(内燃机)一个生物燃烧,它就还你一个碳中和;你给它燃烧氢气,它就可以搞个零排放。”面对不可逆转的电动化趋势,万钢为内燃机指出一条新出路。

为减少大气污染,欧盟计划从2035年开始禁止内燃机汽车销售,一度让大家认为欧盟将杀死内燃机车。

但由于德国、意大利等6国反对,欧盟做出妥协——3月26日,欧盟和德国政府达成协议,允许内燃机汽车在2035年以后出售,条件是使用新的合成燃料(e-fuel),而不是现有石油。

早在一年前,中国就已经采取行动。万钢举例道,比如有些企业已经开始开发插电/增程式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该领域有很大发展空间。

有观点认为,目前是电机时代,电机能更好地匹配内燃机,不少混合动力车型已经回归内燃机本质,采用1.5L+电机+电池动力系统组合可提供更好的动力,同时还能做到更低的油耗、更强大的平顺性能。

对于下一步工作重点,万钢认为是统筹推进插电、增程式混合动力协同发展。通过内燃机和电驱动技术的结合,以及与智能控制的融合,来提升内燃电力驱动集成度、智能化和高效率水平。

▍欧阳明高

3个10万亿规模产业待开垦

“进入2023年,我们又进入一个新的阵痛期,新能源汽车革命与汽车产业深度转型的阵痛期。”站在产业角度,欧阳明高点出新能源汽车辉煌背后的伤痛。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整车价格竞争与汽车产业链的转型阵痛;大规模新能源车普及,带来电动车充电难与能源产业链的转型阵痛;电池锂价波动与电池产业链的转型阵痛。

应对之策就是三条发展路径:其一,深化电动化,实行EV(纯电)和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双轮驱动。其二,面向低碳化,加快能源基础设施转型。其三,拓展智能化,创新动力电池商业模式。

欧阳明高认为,汽车全产业链向新能源转型还需10年时间,因此,全行业应该坚持过渡与转型并行互动,深入推进纯电驱动转型战略。

就近中期看,汽车行业正处在电动车价格偏高、电池成本偏高、补贴下降或停止的阶段。

5~10年内,插电混动(包括增程电动)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占比将有所提升,其市占率有望从2022年的22%提升到30%~40%。

中长期看,电池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的空间较大,电池购置和使用的综合成本还会继续下降,纯电动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2030年之后,这两种的占比会逐步降低。”欧阳明高判断。

未来10年,“屋顶光伏+电池储能(即车上电池)+车网互动+物联网”将成为黄金组合,打造万亿级产业。

欧阳明高强调,汽车产业、信息产业、交通装备、能源化工相关产业将发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二三十年内将迎来第四次工业革命。

其一,锂离子电池引领电动汽车革命。

汽车全产业链颠覆性转型已经开始。新能源汽车进入大规模产业化新阶段,预计2040年左右保有量达到3亿~4亿辆,发展成为10万亿规模大产业。

其二,碳中和战略引爆新能源革命。

新能源汽车普及将倒逼能源基础设施全面转型和新型储能产业大发展,电池光伏的黄金组合和氢能风电的白银组合预计15~20年发展成为10万亿规模大产业。

其三,ChatGPT引发人工智能革命。

汽车智能化技术路线将被重塑。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化将带动智能机器人、智慧能源、智能低碳建筑、智慧城市大发展,这二三十年也是一个10万亿规模大产业。

2022年11月,OpenAI发布最新大语言预训练模型ChatGPT,由此打开大模型研发竞速,也赋予了汽车行业更多想象空间。

▍朱江明

智能电动车或进入5万元时代

汽车产品未来将发生什么变化?

零跑科技创始人、董事长、CEO朱江明认为,从更新迭代周期看,过去一辆汽车实现换代,国内需要4年,国外要6年。而作为一个电子产品,智能电动汽车有望做到2年更新一代。

他用摩尔定律进行解释,摩尔定律指集成电路中晶体管密度和计算能力成反比关系。家电和电子行业适应这一定律,相比10年前,产品价格下降数倍,但产品性能未变或上升。

朱江明认为,智能电动汽车目前成本中,60%~70%是电子零部件,包括电池、电驱、电控及智能座舱,按照摩尔定律,其未来降价空间非常大,也非常快。

“10年以后,电动车卖5万元完全有可能实现,并且不是微型车,而是类似于零跑C11(售价区间15万~24万元)这样的SUV。”朱江明分析道,未来几年,电动车中价值最高的电池、电驱、座舱、智能驾驶,以及传统零部件成本都将大幅下降。

以关注热度较高的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为例,其未来的解决方案是采用单芯片。“这个(降价)潜力最大。以前诺基亚N9手机要几十个芯片,现在为什么能降到200元?用的就是单芯片。智能座舱也是这个解决方案,集座舱、驾驶、域控三个功能为一体。”

还有传统零部件,以前空气悬架配套百万元以上豪华汽车,现在已经给30万~40万元汽车配套,不远的将来,甚至几年之内,就可以看到15万元汽车配套。

▍余凯

10年后L3都很难实现

地平线创始人、CEO余凯在演讲中对比了ChatGPT和自动驾驶面临的现状与挑战,认为10年后L3都很难实现。

从自动驾驶行业现状看,无论是Google、Waymo、Cruise,其商业化迟迟没有推进。再加上福特汽车和大众汽车集团投资的Argo于2022年关闭,以及今年频频出现的裁员动作,自动驾驶公司弥漫着一股消极情绪。

余凯表示,大家对自动驾驶不要太过焦虑,因为行业发展没那么快,到2025年,L2+高速NOA(导航辅助驾驶)仍是量产主力。

他认为,去年是L2+高速NOA量产元年,今年一些领先车企会推出城区NOA,但城区NOA真正做到可用还需至少3年。

到2025年,行业真正要做的是,在合理性价比下,把高速NOA、环线NOA这种封闭道路自动驾驶体验做到如丝般顺滑。同时,要有相当投入,真正把城区NOA做到可用。

对此提供支撑的是,算力与实际用户体验不成正比,要通过数据和不断的算法优化去逼近用户体验的上限。余凯认为,自动驾驶硬件配置,算力从几十Tops到1000 Tops,但用户体验并没有太大区别。

比如,从几Tops到10 Tops,基本就是前视摄像头的感知,是典型的L1、L2辅助驾驶。而从几十Tops到几百Tops,甚至到1000 Tops,实现的是高速NOA,但差别不太大。而真正实现更广阔区域的自动驾驶,确实需要1000 Tops以上算力。

BPU(Brain Processing Unit)就是基于对算法的理解而诞生。征程5芯片则基于第三代BPU架构,可以高效支持transformer计算。下一代BPU,地平线将构建面向大参数的transformer计算架构。

对于自动驾驶未来发展,余凯发表了一些反共识的看法。

“我觉得十年以后,L3不会真正实现。在专用道路上可以实现完全自动驾驶,但有个前提,这个环境里不许有人驾驶,参与专用道路的所有车辆都是自动驾驶(车)。”余凯说,未来有无限可能。

▍李震宇

未来3年是关键窗口期

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裁李震宇表示,无论是大语言模型ChatGPT,还是百度文心一言,都会给汽车带来更大想象空间和两个可能的创新机会。

第一,人工智能将重塑汽车空间,人与汽车的关系将截然不同。

李震宇认为,未来每辆汽车都会搭载一个数字虚拟人。也就是说,未来数字虚拟人不仅可以模拟人的外形,还可以注入灵魂,真正拥有对人类意图的理解。

数字虚拟人不仅能做到指令型交汇,还能主动识别环境、语境、主动给出建议、出主意。与此同时,它也会转变成全能助理,在驾驶过程中担任司机和导航员,在出行过程中担任导游,在生活中安排行程……

简而言之,随着通用人工智能发展,智能座舱将成为汽车创新的焦点,重塑其空间,真正形成智能空间。

第二,人工智能将缩短用户和车企之间的距离,使用户和品牌之间的关系更紧密。

李震宇认为,当汽车成为全能助理后,车企将面对用户需求爆发式增长,每个车企要迅速构建起提示工程师技术团队,帮助车企在需求定义、用户运营、产品升级等各个环节,抓住用户需求,提供千人千面产品迭代和服务拓展。

对于汽车智能化下半场,李震宇认为,未来3年是关键窗口期。“人工智能技术是决胜的关键。”他说,汽车革命不是孤立的,而是一场体系化、生态化的变革,这个过程中,相信网联赋能价值巨大。


Copyright © 2025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