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头条】股价闪崩!AI龙头也栽在了AI手里?科大讯飞回应
一篇广为流传的AI小作文,让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盘中接近跌停?
5月24日,科大讯飞股价在午后突然大幅跳水,午后盘中一度跌超9%,尾盘回升,最终报56.57元/股,收跌4.26%。
图源:网络
当日下午,市场上出现多个科大讯飞的传言。
1、有报道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美国正在考虑是否将科大讯飞、美亚柏科等加入“实体名单”,禁止它们使用美国的组件或软件。
2、近期,科大讯飞被曝涉嫌大量采集用户隐私数据,并将其用于人工智能研究。
科大讯飞回应
24日盘后,科大讯飞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上对上述传言回复道,纳入实体清单消息是对2019年5月23日相关信息的复制粘贴。科大讯飞已于2019年10月被列入实体清单。目前,科大讯飞已迅速切换到以国产供应链为主的非美供应链体系,继续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业务运营未受到重大影响。
而关于采集用户隐私数据消息,科大讯飞则回复道,相关流传文字及截图,公司初步判断该段不实信息系某AI生成式软件生成。 根据网络上流传的截图,该软件界面疑似为百度推出的聊天机器人文心一言。科大讯飞表示,高度重视企业信息安全及个人隐私信息保护,将信息安全管理作为公司发展的重要支撑战略之一,并建立了完善严格的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体系。
不过,科大讯飞旗下四款软件曾因侵害用户权益被通报。
其中,2021年5月,讯飞输入法APP曾未能完成整改要求而被各大应用市场下架。
今年以来,受益于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概念的带动,科大讯飞的股价上涨了72.31%,并在4月7日创新高,达70.1元。从4月7日最高点至今,科大讯飞股价跌了11.17%。
图源:网络
Wind数据显示,科大讯飞近五日主力资金流出额达105.11亿元,在申万一级软件开发板块,科大讯飞主力资金流出额排名第一;主力资金净流出额达8.47亿元,在申万一级软件开发板块,科大讯飞主力资金流出额排名第二,仅次于三六零。
矛头对准文心一言?
《一篇科大讯飞出现重大风险的警示文》指出,近期,科大讯飞被曝涉嫌大量采集用户隐私数据,并将其用于人工智能研究,这一行为严重侵犯了用户的隐私权,引发了公众的强烈不满和抵制,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给公司的声誉和业务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这一事件可能对科大讯飞造成巨大的损失,公司可能面临市场份额的下降、销售额的减少以及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等问题,科大讯飞遭遇的这场重大风险给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
科大讯飞表示,有人利用文心一言创作了这篇虚假消息,该消息在流传出去后引发了广泛的关注。
并回应称,公司基本面没有变化,该事件系某生成式AI撰写的科大讯飞风险警示,公司未发生相关事件,公司法务部已对相关信息取证。
随后,科大讯飞在互动平台表示,使用大模型编造虚假信息属于违法行为,将受到法律制裁。对于恶意抹黑、捏造虚假信息,损害公司名誉权的机构或个人,公司会借助法律武器保护公司和投资者利益。
文心一言负责人则直接“开怼”。
5月24日晚,百度文心一言市场部负责人张全文通过朋友圈回应道,“听闻有友商把自己股价大跌,归咎于有人利用文心一言写了篇命题小作文,也是醉了。先别说小作文这事真假(目前看来只怕是策划痕迹太重),如果AI作文有这本事,百度员工自己先炒一下自己股价不香吗?”
张全文直言,中国发展自己的大模型技术挺不容易的,把精力放到正事上,请友商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别动不动就碰瓷别人。他还表示对于无端的恶意抹黑污蔑,将采取法律措施。
来源:网络
生成式AI内容真假难辨
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史蒂夫·沃兹尼亚克也曾表达过他对人工智能散布虚假信息的关切,“如果有人想骗你,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欺骗就会变得简单得多”。
此前,乔治华盛顿大学一名法学院教授就莫名成了“性骚扰者”,原因在于ChatGPT生成的一份“有性骚扰历史的法学学者”名单中,这位教授就在其中。
而在今年2月,一则关于“杭州市政府将于3月1日取消机动车尾号限行政策”的消息也在网络疯传。但随后杭州警方证实,该消息为ChatGPT写的假新闻。
伴随着深度合成技术的开放开源,深度合成产品和服务逐渐增多,利用“AI换脸”“AI换声”等虚假音视频,进行诈骗、诽谤的违法行为屡见不鲜,近期内蒙古包头的一起“AI电信诈骗10分钟骗走430万”登上微博热搜,引起全民关注。(可参照此前报道:《警惕!10分钟被骗走430万元!AI换脸成新型诈骗手段?》)
监管势在必行
在人工智能的监管方面,国内目前正在逐渐加大力度。为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4月初,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起草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从4月11日到5月10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5月9日,国内首个针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平台规范也横空出世,作为内容平台方的抖音发布了《抖音关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平台规范暨行业倡议》。抖音要求,在抖音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时,发布者应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进行显著标识,帮助其他用户区分虚拟与现实,特别是易混淆场景。同时,发布者需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产生的相应后果负责,无论内容是如何生成的。
专家认为,当前AIGC产业监管方面存在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不健全、缺乏多部门协同的自上而下的监管体系、监管技术手段落后等突出问题,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尽快建立健全AIGC研发与应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立或完善伦理审查制度和监管体系,加强对科技企业、应用场景、使用者的监管,搭建多方参与协同治理平台,推动AIGC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监管也存在一些难点问题,比如平台方如何进行责任界定,内容如何确定到底出自真实的人类还是人工智能,以及取证难等。不过监管和创新技术、创新模式之间永远都是一个跟和被跟的关系,一定是先有技术,然后产生风险,再去规范。有了监管,有了倡议,也就能更有利于行业的发展。否则,无序发展的结果必然是自掘坟墓。
来源:微信公众号“财智头条”综合自:界面新闻、北京日报、每日经济新闻等
责编:袁凯
校对:风华
审核: 龚紫陌
最新的市场动态,最热的企业分析,最前沿的经济分析。你想知道的财经新闻,都在这里。快来关注财智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