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人工智能|ChatGPT

人工智能时代的文化应对

作者:中国教育新闻网发布时间:2023-12-07

原标题:人工智能时代的文化应对

人工智能时代晨曦微露,已经开始冲击我们的生活、工作,人类又迎来了一次时代迭变。

对此,很多人感到欣欣然,认为人类的很多疑难、危险、烦琐等工具类工作可以让人工智能替代。这无疑是人类的又一次解放,是人类生命又一次打开、拓展。生命的自由度每一次迭代都会扩大,人类总在追求绝对自由。但同时也带来了焦虑,首先是群体焦虑,因为迭代意味着淘汰。从历史上看,殖民者对美洲的掠夺,鸦片战争、抗日战争,都是非常残酷的,那是工业时代对农业时代的掠夺,我们不能重蹈覆辙。从教育、科技发展上看,我们一定要迎头赶上,争取引领时代,同时葆有我们的个性特色,这样我们的族群才能继续生存发展。从个体上看,大量的工作岗位被人工智能、机器人所替代,很多岗位没了,我们所以焦虑。

不管是欣欣然也罢,焦虑也罢,都需要哲学家对未来时代或者说刚刚开始的这个时代作出一个哲学判断。所谓哲学判断就是对基本问题的澄清,并作出方向性判断。当然,我们每个人其实都被逼着对这个时代作出判断,如哪些事是人工智能不能替代的,人类独有的东西是什么,我们将来会不会被机器人所消灭,人类创造了这个智能时代,又如何引领这个时代,等等。我的直觉是,凡是可学而知之的基本上都可以替代;凡是悟而知之者,人工智能替代起来有点费劲。依赖理性思维、逻辑推演的数学计算等,容易被人工智能替代,因为它本身就是个算法;情感、艺术不可替代。有人会问,ChatGPT其实能画画,也能提供艺术产品,但是它的创意是人赋予的。也就是说,现在的人工智能是在人类“喂”的基础上“产”出,将来会逐渐集中到人类精准表达“我要什么”的问题上来。精准表达非常重要,但是精准表达的背后是创意。人工智能时代,创意变得不可替代。

创意背后是什么?是想象。想象离艺术最近,这是人类特有的东西。人立足于这个世界的关键就是想象,心比天高。其实,这就是教育未来的落脚点,即培养具有想象力的人才。想象如风、想象如云、如梦,貌似一团乱麻,似乎不可捉摸,但是有所锚定。我认为,这背后的锚定就是“道”,中华文化中所言之“道”。人类潜意识里在追求生命的终极意义,这个东西就是“道”。

北宋年间著名的哲学家、刚刚中了进士的40岁的谢良佐去拜访将来的老师程颢,在老师面前大段背诵圣贤的著作名言,用到哪段就背下来。程颢说,“贤却记得许多,可谓玩物丧志矣”。谢良佐被说中了,后背就出了一身汗,脸色发红。程颢又说:“幸哉!尚有恻隐之心。”我们解读这个公案在今天有特别的意义,人工智能记的东西比我们多,它可谓“玩物丧志”,处于“玩物”状态。它本来就无志,所以无所谓丧志。人有志而机器没有,人“尚有恻隐之心”,机器人没有恻隐之心。而恻隐之心就是仁,天下一体为仁,仁是人工智能没有的。也就是说,人类一定要保持独有的文化属性,求道、求仁,这是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的价值。

(作者系《中国教育报》常务副总编、编审,本文根据作者在2023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科技人才融汇发展论坛上的主题演讲整理而成)

《中国教育报》2023年12月07日第7版

作者:张圣华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