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段时间里
一款爆火全球的人工智能聊天应用软件
ChatGPT迅速走红
短短两个月时间月活用户就破亿
创下了多个现象级记录
并且其话题已然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1分钟了解 ChatGPT
(视频源于网络)
而关于这款应用软件的走红
内行人士看门道
根据OpenAI(ChatGPT开发公司)官网的描述
其对ChatGPT训练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链接大量的语料库来训练模型
二是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
ChatGPT拥有强大的信息整合能力
自然语言处理能力
而且还能根据要求进行
聊天、撰写论文、创作诗歌
就连生成游戏剧本、编写程序代码等都不在话下
外行人士看热闹
各种千奇百怪的聊天问题让人啼笑皆非
有来自耙耳朵的“幸福烦恼”
有来自中国足球的“灵魂拷问”
......
更多的是将ChatGPT看成制造话题和热度工具
(图片源于网络)
那么
在法院人眼里看到的又是什么呢?
作为一项新兴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我们的世界。在人们因其产生好奇、兴奋抑或担忧、抵触等情绪时,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法律问题,警惕相关的法律风险亦显得尤为重要。
PART 01
山寨版捞金,或涉嫌侵权
(图片源于网络)
随着ChatGPT爆火,国内也涌现了一批名字中包含“ChatGPT”的微信公众号、小程序产品。这些产品使用ChatGPT的官方图标当头像,主要的服务方式是先免费试用,一旦免费次数用尽就开始收取费用,最高无限次对话收费甚至高达999.99元。
通过验证,ChatGPT官方平台回复与微信小程序软件比对,答案完全不一致。
目前,ChatGPT的开发者、人工智能研究机构OpenAI并没有在中国大陆提供有关ChatGPT的服务,也没有相应的公司运营。此类产品在网络上的活动涉及一系列法律问题,存在违反《商标法》《反不正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甚至《刑法》相关规定的可能。
PART 02
当心钓鱼邮件,谨防新骗局
(图片源于网络)
山寨版的危害可能只是蹭热度、赚流量钱和服务费,更需要提防的,是有不法分子把ChatGPT与犯罪行为联系在一起。
目前境外有人使用ChatGPT创建一个完整的感染链:不同以往的广撒网式的网络钓鱼,它在提问者的诱导下可以生成针对特定人或者组织的“鱼叉式”网络钓鱼邮件,此类钓鱼邮件更具有欺骗性和迷惑性,这就导致邮件接收方更容易上当受骗,接收者一旦点击该邮件,系统就会被恶意代码感染中毒。
与此同时,在ChatGPT推出几周后,不法分子对ChatGPT的恶意利用也带来了更多的数据安全问题,目前外国已有相关机构证明该机器人可能被用于编写恶意软件,从而逃避防病毒软件的检测,或利用其拟人的聊天对话能力,冒充真实的人或者组织骗取他人信息等。
PART 03
编造谣言,成为犯罪工具
(图片源于网络)
根据研究机构测试发现,如果对着ChatGPT提出充斥阴谋论和误导性叙述的问题,它能在几秒钟内改编信息,产生大量令人信服却没有来源根据的内容。
一旦ChatGPT被不法分子利用,将可能导致ChatGPT衍生成为互联网上制造和传播网络谣言的工具。
除了以上,还有哪些法律风险?
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法律问题,对于普通用户而言,还应当注意哪些法律风险?
一是知识产权侵权风险。ChatGPT是在大量不同的数据集上训练出来的大型语言模型,使用受版权保护的材料来训练人工智能模型,可能导致该模型在向用户提供回复时过度借鉴他人的作品,从而引起侵权纠纷。作为用户应当意识到这一风险,并考虑通过避免限缩聊天请求等可行措施,来避免或限制获得趋于精确、狭义的可能来自特定作品的输出内容。
二是数据合规风险。OpenAI的使用条款规定了OpenAI对任何用户输入和输出内容拥有广泛使用权以改善ChatGPT。在此基础上,若用户在输入请求时,输入与已识别或者可识别的自然人有关的各种信息(未匿名化处理),则有侵害他人个人信息权益的风险。因此用户在使用ChatGPT时,应对所有可能涉及个人信息的数据进行匿名化处理,或避免键入任何涉及个人信息的内容。
三是泄露商业秘密及违背保密义务的风险。用户可能在无防备无警觉的情况下,在提交请求时输入涉密信息。OpenAI的使用条款并未对用户可能输入ChatGPT的机密信息提供任何保护。相反,使用条款规定了OpenAI对任何用户输入和输出内容拥有广泛使用权以改善ChatGPT,但允许用户与OpenAI取得联系,选择不允许OpenAI将相关内容用于此类目的。
来源 | 综合整理自中国新闻网、公安部网安局
编辑 | 审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