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化石燃料燃烧和工业生产制造导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迅速增加,为了降低大气中CO2的浓度,电化学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2RR)是一种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方法。因此,发现有前途的CO2RR电催化剂至关重要。机器学习(ML)已被大量用于筛选催化剂,然而,目前的机器学习方法仅限于在狭小的化学空间探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韩国西江大学Seoin Back和上海交通大学蒋昆等人通过ML模型和CO2RR选择性分布图结合建立了高通量筛选方法,并实现对465种金属CO2RR催化剂的筛选,研究发现Cu-Ga和Cu-Pd合金具有优异的性能,并通过实验方法进行了验证。
计算和机器学习方法
本文使用VASP软件的投影缀加平面波(PAW)赝势方法,并在广义梯度近似中采用GGA-RPBE泛函进行DFT计算。在几何优化方面,将能量收敛标准设置为10-5eV,直到每个原子上的力小于0.03 eV/Å,将截断能值设置为500 eV,将k点网格设置为1×2×1。为了预测吸附物(CO*, H*, OH*)各种活性物质上的结合能,本文使用了DSTAR (DFT & Structure-free Active Motif Based Representation)方法将活性基序(一段典型的序列或者一个结构,一般称为基序,活性基序便是不同活性物种在催化剂的吸附构型)转换为机器学习的输入,并应用scikit-learn中的StandardScale对输入进行标准化。本文选用梯度增强回归和XGBoost回归预测CO*/H*和OH*的结合能,通过贝叶斯优化确定各模型的超参数。对于ML模型训练,本文选用80%数据作为训练集和20%的数据作为测试集,并进行五折交叉验证。
结果与讨论
具体工作流程如图1(a)所示,本文选择了一个简单的DSTAR方法,该方法能通过扩展化学空间来实现HTVS(高通量虚拟筛选)。本文在GASpy数据集中收集了表面具有活性基序的5634(408)个双金属(单金属)CO*数据,其中包含89种晶体结构。其中,活性基序是由30种元素组成的30种单金属和435种双金属材料。通过DSTAR方法将GASpy数据集从1089个增加到279690个。为了简化训练数据,本文只选择了纯金属和二元合金。因此,总共生成了2463030个活性基序,并使用ML模型预测了它们的ΔECO*、ΔEOH*和ΔEH*。图1b展示了DFT计算和ML预测的结合能奇偶校验图,其中,ΔECO*、ΔEOH*和ΔEH*的测试MAE分别为0.119、0.227和0.107eV。
图1 ML模型的高通量筛选原理和性能图
通过查阅文献,团队发现CO2RR各种中间体的结合能可以通过ΔECO*和ΔEOH*的比例关系体现,进而可以通过建立热力学边界条件实现对预测CO2RR产物选择性分布图的构建。虽然C1产物可能有多种反应途径,但本文注重于7个反应和6个热力学边界条件中4种主要产物,即甲酸盐、CO、C1+(>2e−)和H2。本文将三个结合能描述符(ΔECO*、ΔEH*和ΔEOH*分别作为x、y和z轴)以三维选择图形式呈现(如图2)。随后将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构建的选择性图谱,并计算了纯金属的面心立方(FCC)(111)和(211)面上的三个结合能,并将其绘制在选择性图上(如图2)。随后对四类典型的催化剂(后过渡金属、铸币金属、对甲酸盐具有嵌入性的p区元素、Cu)进行预测分析,证实了3D选择性图具有捕捉催化剂的特性。
图2 3D选择性图
图2中的3D选择性图可以实现对CO2RR产物的选择性,因此本文使用该图预测二元合金催化剂的选择性和活性,采用机器学习预测了ΔECO*、ΔEOH*和ΔEH*,如图3a。本文根据图2选择性图上活性基序的位置,使用边界条件确定了预期产物,并导出吉布斯自由能图,计算了预期产物的活性。为了解决考虑每个活性基序的贡献和ML模型的预测误差,在这项工作中引入了一个新的指标“生产率”。生产率是活性和选择性的定量关系,其通过活性基序位于误差范围内的概率来判别ML预测误差,与对CO2RR的HTVS研究不同。图3b显示了U=−1.4 VRHE条件下,30种纯金属和435种二元合金催化剂的四种CO2RR中间体的生产率。生产率热图取决于应用潜力,可以证明活性和选择性存在依赖性。图4显示了在U=−1.0 VRHE时的生产率热图,随着施加更多的负电位,Cu的选择性从甲酸盐转移到C1+。同时,Ag在施加电压为−1.3 VRHE时对甲酸盐具有选择性(图5),主要产生CO和H2,可能由于动力学和局部场效应。此外,选择性图预测Ga和Zn对甲酸盐具有选择性,但在实验中没有证明。
图3 预测方法和结果可视化
图4 生产率热图可视化;在U=−1.0 VRHE下甲酸酯、CO、C1+、H2的热图可视化
图5 ML预测Ag的选择性
由于本工作中采用DSTAR机器学习模型,可以提取活性基序的成分和配位数(CN)信息,以研究它们对生产率的影响。通过图6a和b发现随着Al含量和CN含量的降低,C1+生产率增加,这表明可以通过控制催化剂的组成或形态可以调节生产率。虽然Cu-Al合金对C1+产物是选择性的,但当不采用任何条件时,其C1+生产率低于纯Cu(如图6c,d)。然而,当低Al含量和低CN的条件时,其生产率比纯Cu显著提高(如图6d)。这表明尽管随着Cu-Al合金中Al含量的降低,C1+生产率有所提高(图6a),但向Cu中添加Al仍然比不添加Al更有利于C1+的生产。进一步说明,ML辅助HTVS策略微调催化剂的组成、尺寸和形状,能够为催化剂实现最大目标生产率提供了重要指导。
图6 组成和成分的分析
为了评估HTVS方法的可靠性和可发现性,本文关注了催化剂的两个方面:前景和新颖性。作为一种有前景的催化剂,本文发现Cu-Pd电催化剂具有最高的C1+生产率。此外,在−1.4 VRHE下,Cu-Ga电催化剂的甲酸盐生产率排名前10%。接下来,本文将讨论ML预测结果,并对ML辅助的HTVS策略进行实验验证。如图7a所示,ML预测的Cu-Pd和Cu-Ga电催化剂的生产率表明C1+和甲酸盐的生产率在负电位下占主导地位。然而,当Cu-Ga和Cu-Pd电催化剂的C1+生产率随着电位向负方向增加而增加,但当达到最大值时,Cu-Ga电催化剂的甲酸盐生产率在-1.4VRHE后单调下降。这可能由于C1+选择性区域的扩展引起的。在−1.4 VRHE下,通过对CN(图7b)和成分(图7c)的分析,说明了在CN含量低或Cu含量中等时,Cu-Pd电催化剂的C1+生产率增加;在CN含量高和Cu含量低时,甲酸盐生产率提高。
图7 Cu-Pd和Cu-Ga的预测结果
图8 Cu-Pd电催化剂(a)在CO2电解2小时之前和(b)之后的SEM图像
本文通过实验验证了Cu-Pd电催化剂C1+生产率。图8为在CO2RR电解前后Cu-Pd电催化剂的SEM图像,通过对比发现Cu-Pd电极由密集堆积的纳米颗粒组成,与裸Cu相比,提高了表面粗糙度。从TOF-SIMS中提取了Cu-Pd电催化剂的深度剖面,并重新构建的3D图,如图9a所示。在0.5°的入射角下进行X射线衍射,进一步探测Cu-Pd电催化剂的晶体结构。然后分析了在-0.75至-1.15VRHE电压下,Cu-Pd电催化剂与Cu的电化学CO2RR性能,发现其具有更高的电流密度(如图9b),这与表面粗糙度的增加有关。此外,如图9c所示,在Cu-Pd电催化剂上发现了H2-FE,表明CO2RR对电流密度起到增强作用,而不是HER。C2H4在–1.15 V时显示出32.3%FE的最高选择性(如图9d),约为裸铜的3.6倍。此外,图9e显示,由CO2RR转化为C1+产物比例从-0.75 V时的0.29迅速增加到-0.85 V时的0.84,并最终在–1.15 V时达到0.99,与裸铜相比,在Cu-Pd电催化剂上的C1+选择性提高了2.3倍,成功验证了C1+生产率的理论预测。
图9 Cu-Pd的实验结果
结论与展望
本文研究了ML辅助HTVS的策略,预测了优势产物及465个元素组合的活性和选择性,并筛选出最佳的元素组合,为研究人员提供催化剂化学计量和形态的指导。本文的开发策略为加速发现具有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的CO2RR催化剂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献信息
Mok D H, Li H, Zhang G, et al. Data-driven discovery of electrocatalysts for CO2 reduction using active motifs-based machine learning[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3, 14(1): 7303.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43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