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典金融电影《Margin Call》中,有一句关于金融行业的至理名言:要想谋生,就得“Be first、be smarter or cheat”,也就是领先、聪明、欺骗。
Cheat欺骗的案例太多了,旁氏、安然事件等等,不合法也不持续,就撇开不提。而First领先、Smart聪明,则可以从速度、深度等方面,建立信息优势、认知优势,从而获得财富。因此,也是行业无数从业者孜孜追求的。
更领先、更聪明,贯穿着金融发展历史,直到如今的信息爆炸时代,依然如此。这是一个令人着迷、却又值得追求的话题。这背后是智慧的较量、人性的博弈、也是工具的比拼。尤其科技,在其中穿针引线、前驱后推,领先的科技工具,就像点金棒一样。
最近连续刷屏的AI应用ChatGPT,更是被比尔盖茨盛赞其影响“不亚于互联网诞生”。谷歌、苹果、百度、腾讯、阿里等巨头,也都相继公布产品规划或技术储备。
毫无疑问,AI科技对社会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而不少读者也表达了“赚钱痛点”:新技术会影响金融行业,为投资带来什么改变吗?工具的进化,是否会改变金融行业谋生的套路?痛点的问题,都值得琢磨一番。
在First方面,典型代表有罗斯柴尔德家族。
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军队在滑铁卢遭遇惨败,这条影响世界格局的消息,无疑价值万金。300多公里之外的伦敦皇家交易所里,拥挤的投资者也在焦急等待,因为滑铁卢的战绩将极大影响英国国债的价格。罗斯柴尔德家族也深知这场战争的重要,而且也提前做好了预备。
一名在战场外围观察的年轻人,在确认了英军已经胜利后,就连忙骑上快马,一路狂奔到了奥斯坦德港口,把消息传给了在那里整装待发的、隶属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船只。船只驶离时,官方的信使才刚刚从滑铁卢启程[1]。
一天后,罗斯柴尔德就获得了这个消息,伦敦的大臣们则在21日晚上11点才得知了战况,比罗斯柴尔德足足晚了几十个小时。
而早早获得战况的罗斯柴尔德,也来了一段“欲扬先抑”的“cheat表演”,在交易所内用痛苦的表情和抛售国债券的动作,让投资者误以为英国战败了,引发了恐慌抛售潮。国债价格暴跌的同时,罗斯柴尔德却又悄悄地将抛售的国债券尽收囊中。
到了22日,英国胜利的消息迅速传遍全国,回过神的人们信心大增,国债价格也大幅反弹,罗斯柴尔德赚得盆满钵满。当然,罗斯柴尔德先卖后买的“表演”,引起不少斥责。但撇开这一幕来看,罗斯柴尔德家族建立的“人肉情报网”,无论理念还是传递工具,都确实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而在First领域孜孜追求的并不只是罗斯柴尔德家族,整个金融行业都朝着这个目标奔跑。1837年,电报问世;1876年,电话诞生。金融行业都是新发明的率先使用者。
美国纽约通过疯狂修建电报网络、纽交所也早早安装了电话系统,几百公里之外的船运价格、大豆信息,都可以在几分钟之内就获取,纽约的投资人充分享受着First的便利,而纽约也逐步奠定了金融中心的地位。
1980s年代开启的计算机和互联网大潮,更是将“快”变得更快。1991年1月17日凌晨2时,美国向巴格达发射了第一批“战斧”导弹,并准确击中各个战略目标。同样是战争,而此时的战报信息,即使传递到几万公里之外,也只需要几秒钟。
2009年,一条从芝加哥到新泽西的光纤通道铺设完成,耗资3亿美元,仅仅为了让两地的信号传输从16毫秒缩短到13毫秒。而这条光纤的月租费高达30万美元,却依然被200家高频交易机构疯抢。因为,3毫秒的First,得到的是更多的财富。如今比拼速度甚至到了微秒。
消息获取的First,有根内幕消息的红线成为终点线;而交易速度的First,则越来越内卷,竞争惨烈。于是,越来越多的目光瞄向了Smart。
在金融市场,买卖双方互道SB的事情频繁发生,对同一个信息做出不同判断,差别就在于谁更Smart,认知更深刻、更贴近客观未来。
而Smart的案例里,一定少不了电影《大空头》的原型,那一小群提前预判了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并通过做空获利的投资人。
2007年之前,美国房地产价格异常坚挺、永远涨的理念深入人心,就连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也声称,从未遇到过全国性的下跌。但还是有人产生了不同的想法。投资人Paulson的团队,做了大量基础的研究,最终汇制了一张图表:美国房价指数。
他们发现,剔除通胀后的房价,走势很有规律、很稳健:从1975年到2000年,年均涨幅只有1.4%左右。
但2001年起,涨幅大幅提升,到了7%,这就导致现在房价和历史趋势线出现了大幅偏离。而如果房价重新回到趋势线上,那么调整幅度最大可以达到40%。
这几根简单的线条,不懂的人认为一文不值;懂的人则知道价值万金。而“房价偏离历史趋势”的迹象,在畅销书《非理性繁荣》中也给予了说明和警示,但大部分人在资产上升中选择忽视,甚至大部分人并没有读到这些。
那些更Smart的一小群人,有的认真分析了详尽的抵押贷款数据;有的则直接去楼市调研,甚至亲临夜店,发现连一个脱衣舞娘都花5%首付,买了五套房子。
这些历史趋势拟合、现有数据分析、田野调研等等,都指向了一个观点:楼市存在夸张的泡沫。而相信这个观点的投资人们,忍受着同行异样的眼光、以及等趋势改变的忍耐,最终,获得了一大笔财富。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巴菲特在2000年科技泡沫中因为坚守不碰纳斯达克,被舆论一顿嘲讽不懂科技公司,却躲过了大跌;而2016年巴菲特投资苹果公司时,又被舆论嘲讽不懂科技,选了一个失去创新力的公司,结果苹果开启了上涨六七倍之旅。巴菲特的例子证明,只要脑子够好,什么时候买科技股都不晚。
要够Smart,除了天赋之外,也有科学性,比如路径可以分为:获取充足的信息原材料、进行去伪去粗等分析、理解关键节点、做出正确又高效的决策、找到合理的实施方案等等。
但这并不容易实现,尤其普通人,往往倒在“原材料”这个起点。
在1980年代,电子化尚未普及时,投资者获取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就不容易,需要付费订阅;而且各类目数据纷杂其中,整理就是个体力活。专业投资人的办公桌上也是电话,和一摞摞白纸,写上代码、数据、逻辑、交易计划等等。而即使在1990年代,我国依然有一批手动绘制K线的投资者。
随后证券数据电子化,K线是不用手动画了,但获取财报,依然是门槛。而且,投资品种大幅涌现,几百种商品期货、单一市场就有五六千家的上市公司、近万只债券、以及每秒都有成百上千涌现的全球资讯,专业投资人也难以招架。
如何让Smart普惠?既有群众需求,也有商业价值。因而,在美国诞生了彭博终端;在中国有了软件Wind、Choice,以及股民最爱的同花顺F10。
在终端或软件里,可以及时接收到全球金融资讯;更重要的是,这些软件将财报等浩瀚数据,进行电子化、结构化处理,各种类目详尽清晰,同比、环比等数据趋势也可以轻松生成,不同公司之间的对比,也只需要鼠标点一点就可以实现。更有股东、盈利预测、交易数据等等维度的信息,让用户轻松知道些什么。
这些工具的诞生,不仅降低了整理原始材料的繁重精力消耗,也提供了更广阔更多维的视野。但就像自行车普及、出行速度整体提高时,有人就又开上了汽车。在Smart的比拼上,远远没有结束。
当AlphaGo先后战胜了人类围棋天花板的李世石、柯洁等人之后,人们便越来越纠结一个问题:人类创造的AI,是不是会比人类更聪明Smart?
先不说AI是否更聪明,但肉眼可见的是,无论实业,还是投资人,面临的信息环境正越来越复杂。
投资品种大幅增加,跨市场联动越来越明显,各种产业新技术、新趋势铺面而来,突发事件层出不穷却需要快速分析影响,调研纪要、网络信息、甚至UP主的视频,都可能蕴藏着机遇和风险。24小时不停的信息和6小时睡眠的人类之间,矛盾越来越深。
而更重要的是,无论做投资决策、还是商业判断,摆在面前的,不只有结构化的财务数据,还有大量非结构化的信息。零碎的数据、文本信息,都必须形成知识,才能辅助决策。而此时,不只是人,就连传统金融工具,也难以招架。
这种情况下,AI可以不吃不喝、24小时连轴转,拥有超强算力、以及不断提升的神经网络,显然更能胜任:可以从基础数据、深度图谱关系、业务场景应用、智能助手等四个层次辅助价值判断[2]。
而早在2011年,美国一位分析师Jack Kokko,就开始了金融AI的探索。
Jack曾在摩根士丹利当分析师,后来辞职创业创办了一家材料公司。在企业经营中,Jack发现,要找一些非股价之类的信息,还真不容易:鱼龙混杂、破碎零散。于是,Jack创建了AlphaSense,用AI技术来实现知识的快速构建。这个工程也可以粗糙地分为“四个环节”:
首先,AlphaSense自建了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原材料充足:包括研究监管文件、研究报告、报纸期刊、媒体资源、新闻事件、电话会议纪要等等。
随后,通过AI对信息进行分析、重点标注,从而提炼出最核心的信息,以图表、文字、图片等方式呈现。与此同时,用户可以对相关信息进行各种组合,得到自己想要的方案。
考虑到金融行业的特殊性,对时效要求高、专业术语也很多,于是,AlphaSense投入人力、财力,搭建了专业的金融语言分析模型,并针对投资场景,开发了特定工具来快速挖掘隐藏在文本中的信号。
这套系统,不仅可以分析市场情绪,也通过NLP自然语言等技术,可以实现信息重要性排序、多主题聚类比较分析等功能。
一个更重要的角度是,信息搜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金融工具,具备一定的专业性,用户需要对界面、对分类有一定了解,或者花时间来了解。然而,AlphaSense让搜索,从你要知道的,变成了,你想知道什么?只需要在搜索框中,以更自然、开放的提问方式,就可以快速获得答案,使用门槛也大幅降低。
AlphaSense在2022年获得了高盛旗下投资公司和维京全球投资公司的D轮投资,2.25亿美元对应着17亿美元的估值。而AlphaSense的客户数量、类型都不断丰富,覆盖了标普100公司中的85%、大型资产管理公司的75%、知名咨询公司的80%、大型医药公司的前20家,就连科技公司谷歌、微软也都在使用公司产品。
AlphaSense通过“语义搜索引擎+交互协作的知识管理系统”,把金融工具变得更像知识管家。而在国内也涌现了文因互联、数库、知未智能等科技公司,知未也在用AlphaSense产品逻辑+ChatGPT技术路线进行探索。
AI,将First、Smart普惠,又往前推了一步。
金融科技领域,有一个观点,认为行业正经历从“农业形态”、“矿业形态”向“工业形态”演进的过程[3]。
“农业形态”,是依靠人力从公开渠道里找到数据,就像在田里种地一样,受限于人力和方式,很难大规模发展;“矿业形态”,通过技术、工具,将现有的结构化数据,例如财务数据,从财务报表等固定场所“开采”出来,再通过整理编排,形成更有价值的内容。
而“工业形态”,则要求能够将各种对决策有关的信息,进行标准化处理,形成足够细的知识“零件”,继而进行规模化、多样化的生产组合。
正如福特的“流水线”加速了汽车的普及和汽车工业的发展,普遍提高了所有人的通行速度;而信息工具“工业化”也会加速Smart的普及。ChatGPT,把AI从“分析型”,提升到了“生成型”,更是加速着科技浪潮。
科技发展,推动First、Smart普惠,那么,会让投资赚钱更容易吗?
可以看到,工业化提升了人类普遍的生活水平,但也并没有让全球同享一份幸福,命运悲喜依然并不能完全相通。而金融工具的工业化、AI化,就像扫盲工作提升平均知识素养一样,普遍提升人们的知识获取便捷性,但也许依然并不能让全球共享财富增值的快乐。
但毫无疑问的是,工业化带来了整体效率提升;而金融工具的工业化、AI化,则把人们从类似信息搜寻、整理等简单重复“脑力体力劳动”的苦海中脱离出来,扩展人们的智力、更专注有创造力的工作[2]。
不只限于金融,也包括商业,甚至全社会,都迎来一场信息领域基础设施的变革,一次精准信息获取效率的跃升。这也就是科技的意义:让各个领域更高效、让社会更美好。
参考资料:
[1]The Rothschilds: A Family Portrait,Frederic Morton
[2]人工智能与投资价值判断,鲍捷,段清华
[3]Kensho和AlphaSense是怎样炼成的,文因互联
[4]The house of Rothschilds, Nail Ferguson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远川科技评论”(ID:kechuangych),作者:董指导,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