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九部交响曲被誉为音乐的巅峰。然而,他在1827年去世时,还留下了一部未完成的第十交响曲,只有一些零散的乐谱和想法。这让无数的贝多芬爱好者和音乐学家感到遗憾和好奇,他的第十交响曲本来会是怎样的呢?
近日,一个由音乐史学家、音乐学家、作曲家和计算机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完成了这一历史性的任务。他们用人工智能学习了贝多芬的全部作品和创作过程,然后根据他留下的线索,生成了第十交响曲的完整版。这部交响曲将于2023年10月9日在德国波恩举行世界首演,并同时发布录音。
这是一个耗时两年多的项目,由奥地利卡拉扬研究所(Karajan Institute)的主任马蒂亚斯·罗德(Matthias Röder)发起。他联系了创意人工智能初创公司Playform AI的科学家艾哈迈德·埃尔加迈(Ahmed Elgammal),邀请他参与人工智能方面的工作。埃尔加迈是一位在人工智能生成艺术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的专家。
项目团队首先从贝多芬研究中心获取了两束贝多芬的头发,并从中提取了DNA。通过对比贝多芬亲属的DNA,他们发现了一些惊人的事实:贝多芬可能有一个非洲裔祖先;他在生命最后几个月里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他可能患有肾结石、铅中毒和骨髓纤维化等多种疾病。
这些发现有助于理解贝多芬为什么在1824年完成第九交响曲后,就没有再创作出什么重要的作品。他当时身体状况极差,听力也几乎完全丧失。他只留下了一些关于第十交响曲的草稿,其中最完整的是第一乐章的250小节。
项目团队接下来就是要利用人工智能来填补贝多芬留下的空白。他们用一个深度神经网络模型来学习贝多芬所有已知作品的风格、结构、和声、旋律和节奏等特征。然后,他们用另一个模型来分析贝多芬的创作过程,包括他如何从草稿到成品,如何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品。
最后,他们用人工智能模型来生成第十交响曲的剩余部分,包括第一乐章的后半部分,以及第二、第三和第四乐章。他们还邀请了一些专业的作曲家和指挥家来对人工智能生成的音乐进行校对和修正。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项目团队终于完成了贝多芬未竟的第十交响曲。这部交响曲听起来怎么样呢?有人认为它是一部杰作,有人认为它是一部妥协,有人认为它是一部亵渎。不过,无论如何,这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尝试,它展示了人工智能在艺术领域的潜力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