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ChatGPT|谷歌

焦点分析 | 反击ChatGPT,谷歌紧急推出Bard,搜索引擎混战开始

作者:咏仪发布时间:2023-02-07

作者 | 邓咏仪

编辑 | 苏建勋

搜索市场多年未见的战争开始了。

在OpenAI的对话式AI机器人ChatGPT火遍全球后,AI界的另一座大山——谷歌几乎是在全世界期待之下,终于对ChatGPT作出回应。

北京时间2月7日,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宣布了自家的AI对话式机器人"Bard"(吟游诗人),由大模型LaMDA提供支持。

皮查伊称,Bard将首先开放给受信任的测试人员,并在未来几周内向大众提供服务。谷歌也将整合新的AI功能到搜索引擎中。

Bard与ChatGPT的最大不同在于,ChatGPT的最新数据仅截至2021年,而Bard可以回答当下的问题,达到即时搜索回答的效果。

为了快马加鞭,皮查伊还动员谷歌全体员工使用Bard,尽快迭代产品。“我们期待收到你们的所有反馈——本着内部黑客马拉松的精神——更多细节即将到来。”据CNBC,他在备忘录中这样写道。

他还表示,谷歌很快将寻求合作伙伴的帮助来测试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或API,这将其他人能够访问相同的底层技术。

短短两月,科技界变天

无需赘述最近科技圈的热点是什么,自去年12月开始,从新闻到社交媒体上,你大概率会被和ChatGPT对话的截图刷屏——用户向它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某代码问题该如何解决、请用鲁迅的语气写一首诗歌、地铁的运行原理是怎么样的、写数学作业……问题千奇百怪,但ChatGPT还能回答得像模像样。

ChatGPT是美国创业公司OpenAI发布的对话式AI机器人,其智能程度已经超乎大多数人的想象。

这瞬间点燃了全球用户热情。近期流传甚广的一个数字是,据瑞银集团(UBS)研报,ChatGPT推出2个月后,月活跃用户预计已达1亿,成为史上增长最快的消费者应用。作为对比,达到同样的数字,TikTok是9个月,而Instagram则用了两年半。

热度绵延至今,在今年年初又掀起一波高潮。

科技大佬们开始盛赞ChatGPT。在2月3日的《财富》的采访中,比尔盖茨直言ChatGPT的重要性:“类似ChatGPT这样的AI工具,与 PC 和互联网一样重要。”

很难想象,三年前,微软以10以美元投资OpenAI,当时OpenAI尚处籍籍无名之时。在推出ChatGPT前,OpenAI内部甚至担忧这一项目会流产。

当ChatGPT展现惊人热度后,微软打算乘胜追击。据Semafor1月报道,微软将向 OpenAI 投资100亿美元,OpenAI 的估值高达290 亿美元。

而在应用层,上周,微软CEO纳德拉表示,除了Bing外,微软旗下的Office套件、Azure云服务、Teams等软件服务,都将全线接入ChatGPT等AI工具。

ChatGPT背靠微软,自其诞生以来,ChatGPT“是否会代替搜索引擎”的争论不绝于耳。2月4日,Gmail的创始人Paul Buchheit在推特上甚至放言,像ChatGPT这样的人工智能工具“将像搜索引擎杀死黄页一样摧毁谷歌”。

微软的Bing只占搜索引擎市场的9%,如今手握OpenAI,是否能逆风翻盘?答案尚未可知。但反观谷歌——谷歌搜索及广告业务仍占其总营收接近60%(据2022年财报),现在的OpenAI已经足够让谷歌火烧眉毛。

作为反击,皮查伊在谷歌内部拉响了“红色警报”,紧急召集内部几个小组,应对来势汹汹的OpenAI。隐退多年的谷歌创始人甚至亲自上场写代码——据Forbes,自2019年退出日常运营的谢尔盖·布林,今年2月在内部提交了一项请求,对LaMDA的训练数据进行改动操作。

除此之外,上周,谷歌被曝将斥资4亿美元投资OpenAI的对手Anthropic。Anthropic的由来也颇具戏剧性:其核心创始团队同样来自OpenAI,由于理念不合,这群前高管于2021年出走,创立新公司,以与OpenAI进行竞争。

科技界与这样的时刻阔别已久。短短两个月内,一个创业公司的应用引得两大世界巨头紧急响应,甚至战略转向。表面上看,Bard是谷歌对当家业务的“保卫战”,更是下一代搜索入口的争夺——混战已然开始。

美国混战ChatGPT,中国能迎头赶上吗?

尽管已经在全球掀起轩然大波,ChatGPT如今还面临非常多问题尚待解决,这也同样是整个AI行业共同面对的难点。

训练庞大的神经网络成本,计算成本可高达数千万美元。去年,OpenAI创始人Sam Altman曾在Twiiter中透露,ChatGPT平均每次的聊天成本为“个位数美分”。ChatGPT走红后,平均每个月计算成本预计会达到数百万美元。

AI大模型的训练成本居高不下,这会成为行业发展的桎梏。

OpenAI坚持在早期迅速推进商业化,扩大规模,也引发业界担忧。2月2日,OpenAI宣布了数周后将推出订阅服务,定价每月20美元。但训练成本短时间内很难快速降低,有业界评论指出,即使有订阅服务也无法覆盖这一成本,反而会让其财务压力达到巅峰。

原因也许在于近期微软的100亿美元投资——OpenAI面临着严峻的商业化压力。《财富》杂志更是直言:OpenAI相当于是将自己出租给微软,微软借钱多久,取决于OpenAI赚钱的速度。据财富近期披露的投资文件,OpenAI预测2023年收入2亿美元,2024年将超过10亿美元,但目前收入微薄,依旧严重亏损,盈利可以说是遥遥无期。

在美国市场,ChatGPT也面临着来自各界的质疑和声讨,包括面对AI生成内容对互联网生态的侵蚀、真实性及滥用等问题。

对此,OpenAI先是放弃发布所有研究成果和开源代码的承诺,并推出解决方案——2月初,OpenAI推出新工具AI Text Classifier,能够帮助用户检测内容是否由AI生成。不过他们也表示,检测器也只能检测部分内容,无法保证其检测效果。

尽管这波AI浪潮仍在早期,需要解决的问题多多,但其更重要的意义,是一扫AI市场前几年的阴霾,为行业注入强心针。

在国内,不少公司开始高喊转向AIGC、ChatGPT,投资者们也纷纷下场。春节后,ChatGPT的风甚至吹到股市。A股市场出现多个“ChatGPT概念股”——如汉王科技、海天瑞声拓尔思天娱数科科大国创、科大讯飞,他们在近几个交易日里一度涨停,尽管这些公司都并尚未推出相应产品。

再度给市场扔下重磅消息的是百度。百度在今日(2月7日)宣布,将推出类似ChatGPT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项目名称确定为“文心一言”(ERNIE Bot),这一模型将在3月完成内测,面向公众开放。消息发布后,截至下午4点,百度港股股价大涨15%,市值大涨700亿港元。

百度是国内最早一批投入到AI技术的互联网巨头,也是为数不多拥有AI大模型的公司。但对比美国市场,中国版的“ChatGPT”可以说处在襁褓之中。

一位前商汤战略投资人对36氪表示,从整个AI生态来看,国内市场开源生态、共享机制都更加封闭,与国外不能同日而语,拖慢了技术研发进展。而在消费者端,国内对工具型产品的付费意愿也更低,类似ChatGPT的产品,要落地商业化将面临更多难题。

在技术层面,中国其实不乏AI人才,ChatGPT背后的技术其实也都是开源共享。前几年,国内科技公司也曾追随美国市场大练AI模型,达到千亿、万亿参数的模型比比皆是。

但差距在于AI模型的训练深度、数据质量。近期,不少公司就已经引入类似ChatGPT到各种社交产品,进行中文交互,但很多使用者发现,机器人时常答非所问,给出明显错误的答案,这和训练数据质量密不可分。

如今ChatGPT掀起的热潮,对国内市场而言,意味着从技术研发到商业生态的全面追赶。而面对投资者高涨的热情,中国版ChatGPT可能还需要更多年,才能有相应量级的回应。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