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CEO黄仁勋“我们正处于AI的iPhone时刻”的发言聚焦了大众的目光,属于AI芯片的战役陷入焦灼。
在这场追逐战中,ChatGPT和AI芯片成为软硬件领域的风向标,让科技股重新活跃起来。数据显示,英伟达上月第三周涨4.10%,总市值增至6614亿美元,成为美国市值第五大公司;其中今年以来,“AI芯片”第一股英伟达,作为AI的基础设施,已经暴涨83%。
可以看出,英伟达将宝压给了AI芯片,根据英特尔数据中心展示的数据,未来五年,AI芯片市场规模可能会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不仅如此,AI部门主管Sandra Rivera还认为如果英特尔继续保持投资和创新,可以引领AI芯片市场。
有英伟达对AI芯片的看好,即使AI芯片的研发成本高昂,互联网和芯片厂商们也前赴后继,试图打造各自的芯片体系。
与此同时,也让AI小辅助芯片有了发展空间,据悉,苹果公司代工大厂和硕董事长童子贤3月23日表示,未来可能3000-5000元新台币(约合670-1130元人民币)的手机,会搭载越来越多的AI辅助小芯片,有些协助处理影像,有些协助处理决策或分析,这些应用可能都是英伟达擅长之处,所以英伟达才会很兴奋地说这是非常重要的时刻。
但事实真的会如预期发展吗?或许未必。
一方面,相比 AI芯片的门槛,AI小辅助芯片市场显然要低很多,这对想要打造芯片体系的厂商来说或许是很好的切入点。另一方面,手机厂商自研芯片的例子数不胜数,在激烈的竞争中,即使是英伟达也未必能在这个市场展现优势。
AI芯片被神化?
人工智能的发展起起伏伏,十年间只要与其相关的研究总会受到关注。今年爆火的ChatGPT又一次掀起了人工智能的热潮,而与ChatGPT相得益彰的AI芯片也被推至风口浪尖。
从本质上来说,AI功能和场景化AI服务之所以能够实现,依托的是复杂深度的学习算法模型。强大的算力让AI芯片独树一帜,成为继CPU、GPU后的重点研究对象,但想要撼动CPU的地位还差的很远。
很多用户将AI芯片与CPU放在一起讨论,事实上两者不存在可比性,AI芯片替代不了CPU的作用,毋庸置疑CPU才是芯片中核心,AI芯片更多的是辅助作用。AI芯片的最大优势在于其算法处理上速度更快,从数据上来看,AI芯片比CPU要快1000倍,如果训练一个模型,TPU处理1个小时,放在CPU上则要41天。
在人工智能泛滥的时代,AI芯片顺势破圈,相比较于CPU与GPU的内部逻辑,AI芯片的运算逻辑显然更适用于AI算法,所以拥有比前两者更高的性价比。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AI芯片的保质期有限,随着软件算法的变化,AI芯片势必也要随之更新换代,这对于生产厂商来说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AI芯片开始被应用在手机要追溯到2018年,彼时搭载人工智能芯片的手机还寥寥无几,仅有iPhone X、华为Mate 10/V10、Google Pixel 。随后由于消费者对AI和性能的使用需求,AI功能逐渐被下放到低端处理器上,从而在中低端产品中普及。
目前,AI慧眼识物、AI精准虚化、随行翻译等功能现如今被普遍运用到手机上,用户的接受程度很高,所以AI小辅助芯片的应运而生或许会打开低端机的市场,成为中低端机的亮点之一。再者,AI小辅助芯片的制作工艺更为简单,且中低端机对配置的要求相对来说并不高,两者的结合或许会擦出不一样的火花。
目前,大部分手机销量都止步不前,对各大手机厂商来说,低端机搭载AI小辅助芯片或许会成为一个新的风口。
业内观点指出,其手机销量低迷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平价手机迅速填补市场空白,无论是手机厂商还是手机芯片制造商,都开始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中端或低端市场,各品牌手机向中低端“内卷”的趋势已经浮现。
而站在风口的企业不只有英伟达,放眼全球,英特尔、谷歌、苹果都在积极布局这个赛道,而国内的寒武纪、地平线、华为海思、百度等也虎视眈眈。不可否认,国内外芯片制造水平的差距在短时间内确实无法缩小,但在AI小辅助芯片的市场中,各大厂商势均力敌。
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芯片制造商们却不一定能占据优势。
AI小辅助芯片会重蹈应用市场的覆辙吗?
中美科技战爆发以来,国外厂商对高端芯片的垄断让国内的芯片市场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其中英伟达的战队已经非常明确了:要进一步减少对华芯片的出口量,尤其是高端芯片。
高端芯片的减少让高端市场出现空白,手机厂商不得不开始向中低端市场蔓延。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低端市场几乎没有创新和突破,同时为了均衡利益,低端市场一直又是各大手机厂商的必争之地。
而AI小辅助芯片的加入,让一成不变的低端市场看到了新鲜血液。芯片制造商们虽然十分看好这个市场,但这似乎会动了手机厂商的奶酪?
遥想当年,应用市场的兴衰成败,似乎和现在的情形极其相似。彼时移动时代刚刚来临,应用市场的发展如火如荼,甚至一度被看作最有发展前景的赛道之一。而专注于应用下载的豌豆荚的身价倍增,一时风光无限。
然而好景不长,当腾讯大力推出应用宝,将所有的流量引流到应用宝后,豌豆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与此同时,各大手机厂商也嗅到了危机感,便也不再为第三方应用做嫁衣。应用市场经历大起大落,最后以手机厂商各自为营告终。
而AI小辅助芯片进入低端机市场或许会重蹈应用市场的覆辙,目前手机厂商对自研芯片的执着有目共睹,比如OPPO在Find X5系列上搭载了自研的“马里亚纳X”芯片、VIVO先后推出了两款自研影像芯片V1和V2等,都是2022年国内手机厂商交出的成绩单。那么如果AI小辅助芯片想要进入低端机市场,或许最先出动的就是这些手机厂商。
凭借着对手机的绝对把控,手机厂商为了节约成本以及凸显技术创新,可能更偏向于自研AI小辅助芯片。此外,国外芯片制造商几乎垄断了高端芯片市场,如果低端芯片市场也丢失的话,国内芯片制造商和手机厂商只会更加被动。
当前手机市场低迷,为了挽救急速下滑的销量,中低端市场势必会成为近两年的主战场。而AI芯片又是现在的趋势,所以AI小辅助芯片大概率会变成中低端机的“常客”,而到时的东道主或许就是手机厂商本身也说不定。
但这也依托于手机生产厂商的技术,目前来看小米,VO,华为等手机品牌都有自研芯片的能力,且主要集中于图像识别领域,这对AI小辅助芯片的研究有一定的帮助。其次,研究成本的投入也非常关键,毕竟行业的同化属性决定了占据先机的重要性。
国内芯片企业错失风口?
当前市场对算力、生成式AI的需求极为旺盛,国内芯片企业也被带动,股价走势明显上扬。在此之前,国内芯片企业在资本市场一直处于低迷期,直到ChatGPT的爆火带动了AI芯片的发展,才开始破冰。
被称之为“AI芯片第一股”的寒武纪,在AI芯片热度持续攀升之际,股价较年初增长了百倍不止。数据显示,3月以来寒武纪大涨近120%,今年以来的涨幅更是达到235%。除此之外,3月以来景嘉微上涨超56%,CPU公司龙芯中科、海光信息今年以来均上涨约65%。
寒武纪走过一年的低迷期,恰逢AI时代的来临,迈进了新的征程。但就目前的形势来说,寒武纪却未必能够把握住机会,毕竟芯片市场突破垄断难度较大,且制造芯片的核心设备受限,国内芯片企业的发展可以说举步维艰。
在股价上涨的背后,是寒武纪不断亏损的现状。寒武纪2月27日发布的业绩快报显示,寒武纪去年7.29亿元的营收仅增长1.11%;净亏损为11.66亿元,较上年扩大超过四成。虽然寒武纪将其亏损原因归结于研发费用、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的增长等,但终端IP授权业务的收入占比大幅下降才是导致寒武纪收支不平衡的根本原因。
在国内芯片企业还在彷徨之际,英伟达已经押注AI领域长达十年之久,此次ChatGPT的浪潮打开了AI芯片的开关,AI技术来到拐点。3月21日,在英伟达开发者大会上,英伟达针对算力需求巨大的ChatGPT还发布了NVIDIA H100 NVL,据悉,H100 GPU的处理速度比A100 GPU快10倍,可以将大语言模型的处理成本降低一个数量级。
与此同时,OpenAI、微软等互联网巨头都相继发布最新AI技术产品,反观国内入局AI领域的企业却寥寥无几。在互联网企业中,一直押宝人工智能的百度逆风翻盘,“文心一言”的发布引发了广泛关注。而其他大部分相关企业还处于观望态度,比如,景嘉微回应是否有了针对AI人工智能训练的GPU规划时就称,“公司新款图形处理芯片目前处于研发阶段,后续研发生产计划请关注公司公告。”
很显然,一直处于被动的国产芯片企业在面临风口时底气明显不足,相比较于当时对元宇宙的追捧,AI芯片似乎备受”冷落“。其实不然,归根究底还是因为AI芯片的门槛并不低,且即使投入巨大的研究成本,最终或许还是会被英伟达等行业巨头所淹没,所以敢于尝试的企业终归还是少数。
AI时代已初具规模,而国内发展的脚步却稍慢,这势必会进一步拉开国内外芯片产业的差距。或许从AI小辅助芯片入手,占据中低端市场,才有进一步打入高端市场的可能性。但一味地静观其变,只会错失AI芯片的风口,进而使差距变得更大。
专业湃,曾用名锦鲤财经,为您提供专业极致中立的商业观察,本文为原创文章,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