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AIGC

热技术冷思考:AIGC为SaaS带来的不能只有盲目自信

作者:ToB行业头条发布时间:2023-05-16

三个月前,一股科技热风从西方世界刮向东方,掀起了全民AIGC狂热。以致从最开始的群众讨论、分析,迅速发展至多家企业宣布进入研发竞赛、内测竞赛、发布竞赛之中。

而在这段时间里,笔者也有幸与国内诸多科技公司、技术专家就AIGC这个话题展开过一些讨论,不仅学习到了很多知识,也获得了诸多企业推出的大模型产品测试资格,并通过亲身体验过这些优秀的产品,对这项技术有了更多清晰的认知,也了解到其蕴含的巨大魔力。

可随着AIGC、大模型的风靡,笔者发现部分ToB企业、SaaS公司似乎出现了盲从趋势,过度将关注度放在了技术本身并进行概念操作。

的确,AIGC有着一种神奇魔力,用四个字做一个不准确的简单总结,就是“化繁为简”。这对于当下丰富多彩、碎片化严重的体系、复杂的时代而言是最佳辅助,尤其对以“复杂、门槛高、流程丰富”著称的ToB软件、SaaS而言,AIGC的出现就像是太阳驱散了黑夜,迅速让人们一只脚迈入更便捷、更灵活、更高效工作的智能化时代。

可回到实际之中,AIGC再好也只是一种辅助。它就像一位顶级的销售专家,能带来无数新客户关注。可如果产品力不足,最终也只是成为“一锤子”买卖,成为市场上“王婆卖瓜”的典型……

这个时代,化繁为简=神奇

AIGC、大模型对于当下时代来说,具备划时代的意义,这不能否认。

具体来说,随着IT技术的持续进步,人们先是挖掘出了与现实具备对照效应的另一层空间“数字世界”,并开始在数字空间中持续做边界拓展、深度探索。

例如一开始,其实就是将业务粘贴至数字空间,做统计与规划,完成基础的信息化建设。之后又一步步探索,进行数据内在价值的开采,通过整理数据背后的含义,让其为业务注能,并优化组织管理架构与业务流程,帮助企业完成进一步发展的数字化建设维度。

然而数字化并非尽头,毕竟就应用而言,在实际场景中要发挥数字化价值需要相当高程度的门槛:理解数字化流程,从而熟悉并掌握数字化工具

正所谓各行有术语、互联网有黑话。不同行业、不同实际业务与管理场景中,同样暗含专业的术语与约定俗成的隐性规则,这让其对这些业务场景进行数字化建设,利用数字化能力推动发展中,存在困难。

而且因为当下社会发展极其迅速,市场需求出现了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加上人们对世界各方面的探索是无边界的,从而让其在多年发展中,衍生出万千新兴行业、新兴场景,推动更多新需求的出现,而作为帮助人们提升生产力的工具,数字化服务商们也顺从趋势衍生出诸多对应的功能作针对性解决

然而功能虽然丰富了,但是数字化工具也变重了。很多人在打开产品后,发现日益增多的功能琳琅满目的堆积在一个UI界面上,就已经有些头晕目眩。如果还有到自己常用的功能,莫名地调动位置,自己还要一点点地去各个归类栏里再寻找,熟练使用门槛进一步增加。

关键是,上述情况还是之前熟练使用过产品的老用户遭遇的尴尬问题,他们能凭借一些之前的使用经验,通过短暂的摸索还有可能快速适应。反之若是新用户,在工作中如果要找相应流程对应的功能,就会变得麻烦好几倍,使熟练应用的时间被大大推迟。

对此,想必很多数字化服务商都有些感触,也不乏在过往中收到了大量用户反馈,吐槽对于自身业务理解不够透彻以及产品太重、过于复杂。

可即便知道,但最终也没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

一方面对各行业场景的理解,并非一天两天就能沉淀并吃透的,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共洽积累。

而另一方面,服务商们在不断满足各种需求中,又不可避免地塑造了产品功能的多样性,变得“重”起来。

因此,在“复杂的吐槽反馈”与“全力满足多样性需求中”,为了服务更多人只好选择后者,让“简易、轻便”为“丰富”让步。

这些都是数字化的问题:太专业、太深度,让良好应用的门槛居高不下。

AIGC、大模型的兴起,刚好解决这一问题。海外一位IT工程师近期就曾表示,AIGC、大模型的兴起,对于SaaS与ToB软件的影响甚大。

在前端UI方面,AIGC、大模型的普及可能会导致传统的图形用户界面向对话式界面转变,使用户能够通过自然语言与软件交互,例如文本或语音命令。这种变化将使软件更加易于访问和使用,因为用户可以更自然和有效地表达其需求。因此,该层的界面将需要进行重大的演变来适应这些新的交互模式。

简单来说,之前用户觉得产品功能变丰富后,这个产品就变重了,需要一个个去找功能所在位置,从而操作复杂、上手度差。现在接入AIGC、大模型,可直接通过产品搜索栏用平时沟通语言调用,不仅保留了产品的丰富度,还能让其感受不到“重”,甚至觉得轻便。

至于不懂行业,这位工程师也说到,随着具备行业性的结构型数据不断训练AIGC、大模型,在无形之中通过大量数据所蕴含的行业化经验,便能迅速形成客户方所需要的行业化解决方案,解决之前要长时间共洽积累的难题,使产品不仅能贴近需求,还做到了极其敏捷迅速。

让丰富、但复杂的产品变轻,却不损失丰富度。让应贴近行业场景、但建设慢的解决方案变快,却不损失与行业场景需求的距离。这就是AIGC、大模型对于推动SaaS、ToB软件发展的精彩之处:用一招“化繁为简”,完成“举重若轻”的神奇表现。

神奇≠完美,发展核心还是要看基础能力

不可否认,AIGC、大模型的出现必然会为SaaS、ToB软件注入神奇,推动其发展。但问题是带来神奇,不意味着将其推向完美,因为神奇≠完美,忽视基础能力依旧无法走远。

早前「ToB行业头条」就曾表示过,在中国ToB软件市场,“打新”这件事备受大众关注。尤其是Salesforce创立之初,将CRM进行接入互联网,形成初步在线的“SaaS化”的创新过往,被无数ToB软件厂商奉为圭臬,当成成功秘诀。

于是当移动化、连接化、行业化,包括之前的认知式AI化出现时,都被几番热炒,似乎有凭借单点可完成弯道超车之势。

不可否认,这些点都是性感的创新点,确实以崭新的面貌,在短期收获了一波市场的认同,可当一波波热潮褪去,大量的人开始应用并给予诸多反馈之后,大家往往会发现曾经的想法是多么自以为是。

就像CRM,其核心解决的是客户关系管理问题。从挖掘客户到获得线索,再形成订单,最后完成交易的流程才是这个管理体系的重中之重。所以厂商应该先把基础的流程做好,而不能只关注单点,先满足完管理需求之后,再去优化单点对应的用户体验。

至于其他SaaS、ToB软件同样如此。产品功能丰富度是否够、所有的产品功能是否好用,这些需要行业经验与技术共同重视的点,都是要做好充足准备的。

所以说,基础功能的能力不够,长期只重视单点效果,这属于底层基础没打好,很容易形成“头重脚轻”的发展模式,导致在成长过程中摇摇晃晃很容易跌倒。

如今,AIGC、大模型的出现,对于诸多SaaS与ToB软件也是如此。因为它最大的价值是“如臂使指”的调用各种复杂的功能,让使用简单化,“言简意赅”吸收行业化经验,让其满足需求的服务便捷化。

做一个简单的比喻,AIGC、大模型如同一位像“韩信”的元帅,本身武力值不突出,但优秀的是战场指挥能力,以及能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时间与地点的调用能力。

可上述不论哪种情形,都无法让AIGC、大模型都不能修改原本产品在流程构造上的不合理性、功能上的粗糙。毕竟AIGC、大模型直接改变的是产品的“易用性”,而非“好用度与适用度。”

因此,过度重视AIGC、大模型,只顾着追热点,忽略基础功能的能力构造,最终往往只能被热点裹挟,待到热潮褪去之后便难以持续前进。

论语有言:过犹不及,物极必反,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同理AIGC、大模型很优秀、足够神奇,值得大家关注与研究。 但是不能迷失于追崇热点之中,忘记根的建设,忘记稳步前行、长期主义才是ToB发展的硬道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ToB行业头条”(ID:wwwqifu),作者:海阳,36氪经授权发布。


Copyright © 2025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