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ChatGPT|谷歌|百度|马斯克

ChatGPT流量狂飙,谷歌和我都慌了

作者:首席商业评论发布时间:2023-02-20

原标题:ChatGPT流量狂飙,谷歌和我都慌了

“流浪地球2”里有三条主线,一条暗线,暗线其实就是MOSS的成长。

MOSS主导了所有的危机,而且还能提早向人类发出预警,并非常好的隐藏了自己,这样的智慧能力让人害怕。

当我们正在聊以自慰这只是电影的时候,人工智能已经悄然在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了。

ChatGPT最近太火了

关于ChatGPT是什么,我们之前已经有过一篇文章简单介绍了,可以点击看一下:《让马斯克都惧怕的ChatGPT ,会不会取代百度谷歌?》。

昨天在我们首席的用户群里实时开始测试ChatGPT到底有多厉害。

我们提了几个问题:

回答得有板有眼,确实还是超出一般想象的,虽然还是有点刻板和模板,但已经有比较接近真人回答的水平了。

当然,我有朋友也说这类信息都是正确的废话。

确实,也可能是我们的问题太大了,机器也还没有自我意识,它没有比喻,没有反讽。。。

那么我们就试试让ChatGPT写篇小作文如何?

一开始回复的是英文版,咱们换个中文。

看起来这回复比较像模像样了,已经有点那个正式评论的味儿了。大家如果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可以在留言区讨论。

不过因为ChatGPT还没有推出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服务,这两天国内很多公众号和代理号称提供了类似的服务。

于是,我们小编也提了类似的问题。答案会有不同吗?

看下来回复还是有差异的,大家觉得哪个更好呢?不清楚这是因为AI已经做到因人而异,还是说国内的ChatGPT代理并非连接的海外ChatGPT的接口?

总之,国内的代理大家使用时也要小心,以免被获取了更多隐私数据。

ChatGPT褒贬不一

ChatGPT火了,不过也有大佬对此表示不屑。

此外,Meta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Yann LeCun对ChatGPT的评价并不高,他认为从底层技术上看,ChatGPT并不是什么创新性、革命性的发明,除了谷歌和Meta,至少有六家初创公司拥有类似的技术。

谷歌更是在这两天推出了类似的服务-Bard,CEO亲自官宣,全面开卷!

另外据说百度也会在3月份推出类似的服务。

一场大战在所难免。

那么,ChatGPT除了用传统的问答模式撬动了用户端的热点,难道在背后的算法训练上有没有新的亮点?

我问了一个技术背景的大佬,他的回复是:

“代表一个新势代,就像是互联网上的一封email。”

“深度学习范式也变了。”

我又翻看了一些专业博主的评论,原来ChatGPT这次的表现突出主要是运用了新的训练模式:

从人类反馈中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 from Human Feedback, RLHF。

此外,指令调整(Instruction tuning)的贡献也很大,根据知乎用户的观点,Instruction Tuning则是激发语言模型的理解能力,通过给出更加明显的指令,让模型去理解并做出正确的反馈。

我的理解是,以前的模型训练更加偏重从已有信息中找到合适的信息去补,而最新的模型迭代的重点是面向任务或者实际场景的反馈训练。

而反馈训练中应该是有真人参加的。或者,我们每一次的“调戏”ChatGPT,其实可能都是在帮助它自我训练。

所以,以前就像是仅仅让学生自己去书本上学习如何与人对话,现在更会加入实际的案例教学,直接让学生出去找人聊天,久而久之你说哪个会更有人情味,这个不言而喻。

因此,ChatGPT的底层技术虽然不敢说是业界唯一,但在用户端找到了合适的场景,在工程端也确实有一定的突破。

如果未来ChatGPT如所说会融合Web端的信息,那么其产生的威力或许会撼动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公司的根基,这也是谷歌百度紧急上线自己产品的原因。到那个时候我们再来评估底层技术的颠覆性也不迟。

ChatGPT的商业化前景

有投入,就必定会有期待回报。

ChatGPT需要探索出这个产品的商业化模型,这也决定了这项技术未来能延伸到多广的领域。

目前根据公开信息,对话一次的成本大概为0.01-0.2美元。虽然单次成本并不高,但目前每天的响应量不低,这久而久之的成本还是不少的。

如果学习谷歌百度类似植入广告的形式来商业化,或许会对用户体验有比较大的伤害,所以收费服务或许是用户可以接受的。

这不,已经开始了20美元月费的付费服务尝试了。

当然,也有人问,为何不能作为非营利性的组织为全人类服务?

据摩根斯坦利最新的研究报告,ChatGPT背后的OpenAI是一家人工智能研究公司,成立于2015年,由萨姆·奥特曼、埃隆·马斯克等人创立。其任务是确保人工智能通过构建安全的人工通用智能造福全人类。它最初是一家非盈利公司,后来发展成为一家“利润上限”公司——也就是说,它是一种混合体:

营利性(OpenAI LP)和非营利(OpenAI非营利实体)——这样的设置是为了筹集增加资本、吸引人才和扩大规模,但同时又希望保持一定的公益性和非盈利性。

因此,投资者和员工可以获得有上限的回报。超过上限回报的部分归OpenAI非营利组织。摩根斯坦利的报告中相信OpenAI LP拥有数百名员工,到目前为止,已经筹集了20亿美元以上的资金(来自MSFT的10亿美元投资,以及10亿美元的赠款---来自AWS、Infosys、Y Combinator、Peter Theil(知名风险投资人)和Reid Hoffman(Linkedin领英的创始人)。目前为止,它有三个主要产品:ChatGPT、DALL-E 2和Whisper。

此外,OpenAI背后还有大金主爸爸:微软,未来技术融入浏览器,Office后,多大程度地以非营利为目标,这个就要衡量其承担的成本和相应的其他回报有多高了。

不排除OpenAI将模型的一部分授权给其他商业组织使用,从企业端获得财务收入,也或许,未来会有免费服务和收费服务部分,更好的平衡成本摊销以及用户体验。

后记

虽然以ChatGPT,Deepmind的人工智能技术突破是一种发展进步,但是,未知的领域总是会带来一些担忧。

人工智能未来是否真的会产生MOSS这样的意识,或者说它其实已经有意识的萌芽了,但是在隐藏自己。

而且当AI能做完很多基础的工作,那么必然会有一些人群会失业或者改行。

譬如客服,或者操作指南类的人员,亦或是基础的文字,图像工作者。

正面观点认为,马车被淘汰后,马夫可以转行。但对于个体来说,这确实是一个纠结的问题。

最终,我们又回到了一个哲学问题:人类文明的归宿应该是哪里?

人类被解放的脑力和时间,如果没有更好的出处,是不是反而会将人类引入歧途?

要么沉溺在游戏和短视频里,要么去思考更加无聊的想法?

当然,这个问题也许并不存在,因为如果每个人把大部分工作都交给AI来做,所需要的算力投入还是挺大的,这意味着里面需要投入成本,而一旦成本过高,人类自然就会选择更低成本的方式。

但是按照这个逻辑,AI是不是又可能被有钱有势的人垄断使用了呢?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总之,我认为,人类必须要为训练出来的人工智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和使用范围,譬如人类无法自行计算的星际旅行线路,大规模气象预测,大规模物理实验,计算数学问题,安全审核等等。

一个关键字是:普惠。

但这里面依然存在一个变数,那就是AI一旦突破某个临界点后,是否会真的产生意识?而有了意识的AI是不是就不会那么轻易的任人摆布了?

这就像潘多拉的魔盒,人类的好奇心似乎很难抵挡打开魔盒的诱惑。

希望未来人类是人工智能的主人,而不是反过来。

- END -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