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22日消息(记者焦浩)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2023罗汉堂数字经济年会21日在杭州闭幕,今年的会议主题是“寻找正在发生的未来”。多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专家学者、企业界代表齐聚西子湖畔,畅谈人工智能的机遇和挑战、数字产业变化等全球发展议题。
自新一代人工智能语言模型ChatGPT推出以来,这款凭借着强大的自然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的应用,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就吸引了全球上亿数量的用户,也正掀起新一轮人工智能研究、商用的热潮。
面对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有人对其带来的发展机遇感到兴奋,但也有人对其可能代替部分人类工作感到担忧。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在本届罗汉堂数字经济年会上,多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里克·马斯金认为,从个人发展角度来说,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对不同收入人群的影响是不一样的,特别是从事技能要求较低行业的人要做好应对准备。“在金字塔尖的1%肯定会受益于技术的日新月异,而在金字塔底层的1%一定会受到最大冲击,两端20%这样的人群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还有一些从事没有技能的工作和工种的人,可能需要不断进行技能的重新培训和重塑,否则他们可能在未来将毫无用武之地。”
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说,提高生产力需要技术的加持,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着企业的运行方式和员工的工作模式,因此对员工进行及时培训十分重要。“鉴于技术的快速应用,其实公司能够以非常快的速度应用到技术,并且真的给人工相应的时间来不断升级自身的技巧,来利用好新的技术,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公司一定能够成为市场的佼佼者。”
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在接受经济之声记者采访时表示,的确会有一部分工作会因为技术的发展而消失,但同时也会有新业态、新工作出现,这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它是劳动力的重新匹配,包括一些新的企业家、创业人员有一些新的业务,需要找到人工帮助做,工人也会协调自己找到新的需要匹配的工作。有着这样的资源和人工且重新匹配之后,会发现旧工作消失和新工作产生的过程就是动态的过程,并且经年累月都是如此。”
在ChatGPT爆火之后,多家平台企业也在推出自己的“大模型”应用。阿里巴巴集团和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张勇在与三位诺奖得主的对话环节中说,生成式人工智能将给各行各业带来新的增长机会,甚至会出现一些现在完全无法想象的新岗位、新行业。“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让我们可以更好地使用人工智能并且落地其应用,让其更加对用户友好,改善客户体验。很多公司和行业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之下都能不断发展,比如制造业、交通行业、金融服务行业等。”
以金融服务为例,蚂蚁集团资深副总裁黄浩说,以AI为核心的金融科技新技术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在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平台的共同努力下,以用户为中心的金融服务新生态也正在形成。“智能风控、智能研判、资产配置等这些在金融机构端已经成为所有金融机构的基本武器。从C端来看,智能助理和智能营销已经成为基本体验。根据我们的判断,因为‘大模型’的横空出世,在金融服务中,专业力、知识力和语言力将提升到一个从未有过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