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 赵铭(上海)
11月29日,2023年中国视听创新大会在杭州艺创小镇举行。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在大会发表演讲,谈及AIGC等新技术对内容行业带来的挑战,以及爱奇艺如何抓住新技术的机会。
我们将龚宇的分享做了简单梳理,向大家分享:
人类的技术进步非常快。我读小学的时候,还用过算盘,后来换成了计算器,九十年代读大学的时候有了Windows系统,现在智能手机应用以及随处可见。
网络视听行业的发展,同样从一开始就和技术创新密切相关。最早的视听是电影,距今有120多年的历史了,然后是电视相关的作品,也有90多年的历史。
我们常说我们是创意产业,所有人都在开动脑细胞想内容,创造与众不同的内容,而不是简单的复制。我们因为能生产出独特的内容而自豪,相信我们所做的事情是机器无法复制的。
但现在人工智能也开始产生内容。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出来后,明显地在开始对我们这个行业产生了影响。
意识到ChatGPT大语言模型对我们社会、行业,对方方面面的影响之后,我们也是惊了一下。所以我今天的话题就是AIGC对我们这个行业产生的影响。
我想从一个企业或者产业角度,来看技术创新带来的影响。
爱奇艺有13年历史,几乎每个季度发财报之后,投资者都会问一个类似的问题:你觉得爱奇艺未来最大的风险是什么?
我的回答也总是相似:现在明确大的颠覆性的风险没有发现,但时刻有一个风险,就是某个科技创新突然颠覆了爱奇艺,甚至颠覆了爱奇艺所在的行业。
比如十几年前网络视听技术对电视行业的颠覆,当时虽然大家都觉得互联网是洪水猛兽,可能会影响大家的行业,但真正深刻意识到、并且把它当成自己能使用的工具的老电视行业人真的太少了。他们把互联网看成对立面,但是这种看法实际对自己是个伤害。
从不了解到对立,再到想运用这个工具,时间窗口已经过了。这种故事在我们的历史发展中,一遍遍重复。我怕爱奇艺重蹈覆辙。
我们看过去十几年有哪些新技术对大文娱行业产生了颠覆性变化?
除了互联网,过去十年内产生了几个大的技术:虚拟现实,包括VR、AR、MR、XR等等,核心是一样的,用机器来骗人的大脑。
因为当时爱奇艺还在困境中挣扎,所以疏忽了这种方式,晚了一年多才认识到这个技术创新对行业有巨大影响。意识到的时候我们起了一身冷汗,开始钻进去研发头盔、研发线上的服务等等。
回过头看,当时的疏忽既是坏事也是好事,好事是这个行业没有起来、还在上升期,还不是一个大的产业规模,我们并没有因为这个技术遭受特别大的损失。
另外一个是区块链技术,但是针对中国国情的特殊管理,所以区块链技术在国内的应用有天花板,至少到今天还没有颠覆这个行业。
三四年前开始的元宇宙是综合了区块链、虚拟现实,以及其他技术,还在不断改变我们这个行业,但还是没有颠覆这个行业。但我坚信元宇宙对这个行业未必是颠覆性的,但一定会带来极大的改变。
但AIGC不一样。这非常清晰的可以判断,再也不用等待、不用观察,AIGC对我们的行业未来两三年内是巨大改变,三五年内一定是颠覆性改变,为什么?
文字是人类最早诞生的智慧,所以AIGC最基本的人机交互或者机器思考的方式还是文字。通过机器可以创意出文字,文字可以创意出图片、声音、视频,创意出互联网时代特有的全数字化的模型,不再是简单肉眼可见可听的这些内容。
通过文字的人机交互,通过文字的思考,通过机器对文字方面的创意,它不是简单的总结归纳,而是有真正的人的智能创意。比如这世界不存在的一些事情,机器已经能创造出来了。
虽然现在的水平和我们这个产业的要求相距甚远,我们的编剧、导演、制片人通过跟它的交互,发现它创意的作品太套路,商业价值很低。但是时代进步、科技进步更快,可能需要半年、一年、两年,就达到某种类型创意人员的水平。
此外还有影视行业的工业化。科技的进步,带动中国制造业过去三四十年变成全球最有竞争力的产业,甚至将我们的国家变成全世界最有竞争力的国家之一。
在影视行业,中国跟好莱坞的工业化相比,仍然是是半作坊状态。虽然过去十几年专业化分工、工业化程度也在迅速提高,但相对比较初级。我们和同行现在都在做的一件事,就是智能制作系统。
为什么叫智能制作系统?现在这个时代的智能系统不像过去二三十年基本上以计算为核心,现在以人工智能为核心。
这种智能制作系统大概的结构是,最基础是人才库、大数据、数字资产、媒资,媒资就是素材或者成片的这些音视频数据。核心是两个功能:1.管理。2.制作。
影视行业的投资风险很大,对投资者来说,投资回报率低不怕,最怕的是不确定性强。但我们影视行业真的是天上一脚,地下一腿,投资不确定性很大,怎么办?
我们靠BI系统(人工智能驱动的商业智能系统)来做预测,靠各种各样的管理系统,让我们的投资更靠谱。这种智能制作系统其实没办法直接做出爆款剧或者爆款电影,但它最主要的目的,是控制扑街的内容,让扑街的内容比例减少,让平均水平提高,让可预测性提高。
当下,我们这个行业的工业化程度,技术上最大的驱动除了传统计算技术以外,最主要是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大语言模型。
大语言模型和AIGC和人的合作关系,大概会分三个不同阶段。
最开始,人占主导的,在工作流程中AIGC只是其中一两个环节。然后,在一个工作流里的很多环节AIGC会介入,过去不到一年时间在部分企业已经变成主流的工作方式。最后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未来3-5年普遍能实现,也就是人发指令,人控制,智能体做绝大部分现在人的工作。
我们原来有体力劳动者、脑力劳动者,未来因为AIGC,我们认为会产生创新劳动者,是约束、指导机器工作。
脑力劳动者要干得好,要有情感,有跟人协作沟通的能力。作为创新劳动者,很多原来需要人脑力去解决的问题机器可以解决了,但机器还是有太多更高层次的创意创新不能解决,所以要求人有学习和适应能力。
面对一个新技术,可能大家的心态不一样。前些时候我跟一些编剧对话,发现大家也有不同的想法,有人特别担心大语言模型未来是否会取代编剧职业,我们以后没有工作了,这是一种思维方式。
还有一种思维方式是,尤其在一些年轻编剧中,他们认为也许在机器的帮助下可以创作出干过15年甚至30年编剧才能写出的剧本。
所以面对技术创新,我们倡导更多的积极心态,技术创新为我所用,这可能是更健康的。
AIGC或者影视行业工业化,有太多想象空间了。
我有一个十几年的想象,到现在也没有实现,但距离实现的距离越来越近。比如《拯救大兵瑞恩》或者《诺曼底登陆》,我想象我们5个小伙伴一起看电影,里面的角色可以变成我们自己,我们驱动角色,自己打仗。
如果我们更有兴趣,可以简单写一个剧本,有情节、对话,甚至我们之间的对话变成复杂的故事。最终我们打了三小时的游戏,给它录下来最后剪辑成一个半小时、精彩的《诺曼底登陆2》,也许比《诺曼底登陆》原版对现代年轻人来说更好看。
所有这些想象虽然已经过去十几年了还没有实现,但有了虚拟现实技术、区块链、元宇宙,有了大语言模型,距离实现的时间是越来越近了。
最后一句话,人类不会被AI取代,但不掌握AI的人将被掌握AI的人取代。
AIGC对我们这个行业影响太大了,希望各位同仁跟我们一起关注应用,发扬光大这个技术创新,对我们这个行业产生更多正向积极的价值。
钛媒体APP 2024-12-27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2024-12-27
武器科技 2024-12-27
IT之家 2024-12-27
IT之家 2024-12-27
IT之家 2024-12-27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2024-12-27
IT时报 2024-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