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ChatGPT上线了。这款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让我们见识到了AI的强大,它不仅可以画画、写作、回答问题,还可以生成各种有趣的内容。在某些知识博主的眼里,AI似乎无所不能,可以取代大量的工作岗位,甚至取代人类。毫无疑问,AI打开了人类想象力的天花板,让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
但是,截至今日,我们看到的新闻似乎永远都是国产大模型XXX、XXX大模型吊打GPT,永远是发布不完的模型和炫不完的科技。然而,这些真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吗?有人把iPhone的诞生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标志和起点,那么作为一个企业家、一个创业者、一个普通用户,我想问:距离AI时代的标志性产品还有多远?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就不得不从投资基金的动态说起。毕竟,新技术新产品的创新离不开资本的支持。自从GPT发布后,基本所有的基金都开始关注这个赛道。毕竟,AI这个赛道涌现出很多能力,并不是从去年底ChatGPT出现才开始的,而是从2017-18年就开始的新一轮数据和算力革命,是技术累积的量变到质变。再说说当前国内资本的态度:“我们既不会因为FOMO而仓促出手(Fear Of Missing Out),也不会因为JOMO(Joy Of Missing Out)而过于保守。科技行业的投资就是这样,太JOMO了会错过科技大浪潮的板块性机会,太FOMO了又可能会被泡沫反噬。相比美国OpenAI+微软+英伟达的模式,中国最终能成功的大模型公司,在联盟、商业模式、C/B端收入贡献等方面,都会有很大的不同。未来发展需要时间。”——引用某知名投资人。相较于美国的大胆和前瞻,国内的投资人相对谨慎和冷静!毕竟AI才刚刚开始。
所以,这9个月来,资本市场对于AI的实际投入并不多!毕竟,相较国际市场,国内市场的垄断、巨头、同质化是每一个创业者都需要面对的灵魂拷问和实际的苟且!而且,投资者多数选择了AI层面相对技术门槛较高、中美差距较大的模型领域,毕竟模型是AI的底座和支持。但是,仅仅是这样吗?如果你只看到了这一点,那么你仅仅是登堂入室,还没有入木三分。来吧,让我们一层一层地看一看那些大气层的人都在想什么?都在做什么?也许未来10年,他们会改变很多人的命运!
首先,我们看下移动互联网的标志性特性!LBS、摄像头&触屏、私密&便携、手机号绑定、NFC&二维码。这些无一例外都是移动互联网取代传统PC互联网的标志性能力。比如,因为LBS,所以打车、外卖、手机导航等等成为了可能;因为摄像头和触屏,所以美拍系列、Feed流、自媒体均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因为便携和私密,微信、陌陌、移动支付、各种碎片化的媒体平台和各种手游摆脱了PC时代的仪式感成为了主流;但是不要小看了NFC和二维码,它们代表着IOT和互联互通,这就是为什么造车新势力很多都是互联网圈的核心原因!
因为这些林林总总,因为3G、4G的普及,因为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因为80后的成熟和90后的成长,共同造就了2010~2020繁荣的移动互联网黄金十年!也让中国成为了唯二的互联网大国!甚至在产品的理解和用户的把控上,我们甚至走到了全球的前列,参考拼多多赴美和Tik Tok的碾压!同样,我们也要看到,在这黄金的十年里,我们通过996的内卷让我们失去了创新的原动力,我们通过过于强调业务的重要性让我们变得短视和盲目!当我们在大唱共享单车的时候到我们大呼Saas是最后一个风口的时候,OpenAI完成了蜕变,它摒弃了传统的NLP模式,大胆启用Transformer架构,它们从GPT1做到了3,直到ChatGPT上线,终于让OpenAI完全改变了大家对AI的期许。这能称得上是AI的时刻吗?
很遗憾,但是还不够!无论GPT升级到4还到10,无论百模大战还是千模斩,甚至你把它装成一个APP放到手机里,你始终只是移动互联网下的又一个明珠,你只是移动互联网的又一级火箭!AI的生态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移动互联网的本质是一个基于手机的平台生长的各类应用,它们利用了云端的数据+本地的服务完成了人与服务的闭环。你可以仔细回忆下目前站在移动互联网巅峰的这些应用们,无一不如此。它们以一个用户场景为切入点,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的特性和优势,完成了整个服务闭环,并形成数据飞轮!从微信到抖音无一例外!
因此,AI不应该仅仅是这样!那么AI的时代应该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不妨用苏格拉底的方式来思考这个终极难题。是通过给它装上‘记忆’让它实现个性化吗?给它装上“手”和“眼睛”,让它能帮你做更多的事吗?是OpenAI正沿着类似苹果“硬件+App Store”的模式吗?迈向更高的战略系统地位,看到OpenAI Plugin上百花齐放的App,是不是有点类似曾经移动互联网创业的感觉。我觉得是!但是还不够。首先,AI的时代一定是给一个模型装千奇百怪的‘手’和千奇百怪的‘眼睛’,给它加装记忆,让它能实现千人千面的服务!又因为统一的大脑让手和手之间不再是壁垒关系而是协作关系,就像我无法同时看到同一个商品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平台的价格情况和服务情况,我无法全面地完成各个产品的跨平台对比和协作。我觉得一定是Yes!
所以,AI时代的特点是:
1、有一个统一的大脑和中枢!传统互联网的服务型模式就是它的一个个手,我们可以同时享受到不同的手的服务或者选择一个最优的服务!那么苏格拉底的第二个问题来了,这样看起来移动互联网更像一个有温度的工具平台,而AI更像一个人!
2、更接近真人的理解能力和反馈能力。这就是多模态了!记住我说的不仅仅是视觉,就像一个人感知世界的方式不仅仅是视觉一样!通过更多维度的感知,它可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更加抽象的指令、任务和反馈,它们不再是工具,而更像是一个助力和专家。这就是AI产品的第二个特性:更接近真人的理解能力和反馈能力。
3、专业化、垂直模型!就像人的大脑有不同的分区一样,通用的模型更多是一个调度者和解决普通问题的脑区,更加专业的脑区必然会随之分工而诞生。这些脑区也许自带了手和眼,也许用通用的手和眼。
4、真正的用户飞轮!AI时代的伟大产品一定是既做模型又做产品,这与移动互联网非常不同。这里说的模型一定不是大模型,更像我在第三个特性里说的专业脑区!因为只有不断获取用户的反馈才能逐步优化和完善你的产品模型,打造只属于你的行业壁垒!AI的时代最重要的就是贴近用户!
这样一个完整的AI产品就完整的诞生出来了,他能让用户更加受益,让企业更加高效,让生态更加完整,让服务更加多元化!即将本又增效!
我们既然已经定义了AI时代的产品那么我们再来说说什么样的产品更容易在这个时代脱颖而出?!
1、通过拥抱AI而获得实际的数据增长:已经有了产品的基础和用户群体,但是始终无法通过传统的方式实现产品的质变!例如国外的:Notion和Character.AI他们一个是一款笔记软件,可以用来写博客、社交媒体文案、会议纪要、工作邮件等等。在去年底第一波接入ChatGPT后,这个产品一下子引爆了,因为它上述的这些功能与ChatGPT融合后,生成的内容只需要简单修改就可以直接使用,它的应用场景被大大简洁、高效、强化了。实现了1000万美元ARR收入!一个是一款基于AI大模型的聊天机器人,相比ChatGPT和New Bing而言,记忆功能是Character.AI一个很强的特点,ChatGPT在你下一次跟它开启聊天时,是不记得上一次你们聊了什么,但Character.AI记得,这种应用场景的实现,直接的结果就是在移动端不到一周的时间内,被下载了170万次。
2、垂直模型的文本类场景:由于大模型在文本处理方面是最成熟的,所以在文本很多的法律行业有天然优势,一家叫DoNotPay的热门公司,它主要提供针对“小官司”的AI法律服务。对于很多小事,大家往往也不会去打官司,因为性价比太低。DoNotPay利用AI将整个法律流程数字化,个人很容易操作,并且只收取少量费用。比如你想停掉健身房的会员费,在美国很多地方都缺少人工客服,而且需要很繁琐的手续来退费。用DoNotPay,就可以帮你找到正确的联系方式,写完备的申斥邮件,帮你退费。而这种场景只是DoNotPay上百个帮人解决切实痛点的法律场景中的一个而已。
3、移动互联网无法涉足的领域:医疗&教育,一个美国急诊科医生的经历,他在凌晨3点治疗一位96岁的老年痴呆症患者,由于她的肺部有液体,所以呼吸困难。患者的三个孩子也都是70多岁的老人,他们也在急诊室里,情绪激动、言辞激烈,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开始不断提出要求,但这些要求实际上对这位96岁的患者是非常错误的。由于还有好几个病人同时需要处理,如果这位医生去和这些70岁以上情绪不稳定的家属解释、争论,非常花时间并且影响治疗。这位医生给ChatGPT-4下了一个“为什么不能给严重肺水肿和呼吸困难的人进行静脉输液,并且用富有同情心的语言来解释”的指令。ChatGPT写了一篇非常好的回答,医生让护士把这篇回答念给这些家属,听了这篇有道理、有逻辑、有同理心的解释之后,家属们激动的表情融化为了平静的同意。这个例子我印象很深,像急诊室这种时间紧迫的时刻,如果ChatGPT能为每位患者平均节省5分钟,每年急诊室就诊人数超过1.3亿人次,这意味着每年可以节省1000万小时的时间,即便我的这个计算很理想主义,但即便数字再缩小十倍,那也极为有意义。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小的场景,不涉及到付费和业务流程,但这就是拥抱AI最细的颗粒度。教育亦是如此,过去的互联网教育热潮本质上就是一个名师资源的供需匹配,既不科技也不互联空空的提高了教育的成本,但是AI是真正能解决教育公平等诸多教育问题的核心之举。
我们既然已经定义了AI时代的产品那么我们还要回答本文的终级问题!还有多久我们能真正意义上的使用AI产品!先说结论,国内外均已经出现了类似理念的种子产品,也许活下来的不是他们,但是他们的创新和思考值得被这个时代所铭记!总而言之,新事物出来往往会有两个极端,我们不要神化AI,但也不可忽视它。有用的东西终将会留下和发展,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最后我想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有人总是觉得AI如果发展的非常迅猛,它最后大概率会变成人类的灾难。但我之前和很多人讨论过这点,这个判断的前提其实还是从我们的一些固有观念出发去思考AI,认为它会对“统治、占有”这些人类根深蒂固顽疾有继承性、一致性。但其实如果我们从另外的角度去想,也许AI的思维完全和我们不一样,它对这些也许根本没兴趣。但是,我觉得在初始阶段,对使用AI的人的约束和监管可能是更加有必要的。随着发展,再往后,我们需要的也许是跳出固有思维,也许AI最后会颠覆掉我们现有的观念也不一定。这点也许是我们今天参与这个新时代的人,最应该去拭目以待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