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人工智能

从生物进化角度看人工智能

作者:a小汎发布时间:2023-07-13

       1950年,二战的阴霾刚刚结束不久,俄裔美籍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出版了一本惊世骇俗的短篇小说集——《我,机器人》(I, Robot)。正是这本书中,提出了颠覆整个机器人世界的“机器人三定律”,开启了 机器人学的先河。从这以后,机器人,或者是人工智能,便成为了科幻文学常常提及的热门话题。

       这几年,随着人工智能词条的大范围爆火,对于人工智能的安全性的质疑,以及上个世纪的那几篇小说,也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关于人工智能会不会揭竿而起、反抗人类,这不好说。但至少以现在的情况看,人工智能是几乎不可能反抗人类,或者说拥有智能的。并且,在这一篇文章里,我们也不会从这个角度讨论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思考一下

为什么人工智能无法产生自主意识?

 

part 1:何为意识

       意识,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百度是这么解释它的:

       “意识”是人脑对大脑内外表象的觉察。生理学上,意识脑区指可以获得其它各脑区信息的意识脑区(在前额叶周边)。意识脑区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辨识真伪,即它可以辨识自己脑区中的表象是来自于外部感官还是来自于想像或回忆。这种辨识真伪的能力,其它任何脑区都没有。当人在睡眠时,意识脑区的兴奋度降至最低,此时无法辨别脑中意像的真伪,意像基于记忆中的认知,这就是所谓的“梦境”。

       很费解对吧,笔者也认为,对于这篇文章而言,这无疑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毕竟,”意识“本身其实属于一种模糊的哲学概念,我们既可以说是生命产生了意识,也可以说是意识的存在产生了生命。如果要从根源上查清什么是意识,那么这篇文章就会长的没边了。也是,意识就是意识,有什么可讲的呢?

       还是让我们回到主题,在刚才提到的那句话中,有一个词语十分重点——“产生“。


part 2:产生

       如果我们认为具有意识的AI是一种生命的话,那么就请我们将地球上自然演化的生命和人工智能相比较,一旦我们这么做了,就会发现一连串的问题——自然演化的生物与人工智能的产生过程简直天壤之别,甚至就连诞生的基础目的都不一样。

       我们先看自然生物,我们如果将生物的组织称为硬件,生物的意识成为软件,再将它们和真正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相比较,就会发现,生物的组织和意识是同时出现的,而对比来看,即使计算机的硬件已经发展到了如此地步,但是计算机的意识呢?加入没有人类介入的话,是零。我们不断的迭代人工智能,想让它在自我学习中产生意识,但是,如果我们将没有智能的计算机比作原始海洋中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那么,原始海洋中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用了多长时间形成原始生命呢?

       但这还不是重点。

       让我们将目光转向它们诞生的意义上。

       如果我问你生命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你可能说不上来,但是,如果我问你生命基本需要,你可能就会恍然大悟,然后说什么获取能量、适应环境一类的话,其实这些都对,因为它们都有一个终极的意义:

保存和传递自己

 

part 3:意义

上至飞禽走兽,下至鱼米苔花,一切生物的存在,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保存和传递自己。

这句话可以解释为一切生命活动的开端:生命诞生伊始,那小小的灵物可能没有什么智慧或者尖牙利爪,但我们可以肯定,它一定是想将自己传递下去的。正是因为这种没有来头的欲望,让这些生命为了生存而奋斗;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去钻研科技;为了让自己的血脉发光而谋求权力;建立宗教已祈求自己长命百岁;甚至是发动战争来摧毁对自己不利的同类。

原始海洋里,一只小巧的细菌,在收集了足够多营养物质后将自己分裂成了两份,难道它不可以一直不分裂躲在某个石头缝里保证足够的安全吗?它可以,但是某种更强大的东西驱使着它去完成自己的使命——它固然渺小,但是它想要传递自己,这,是刻在它基因里的东西。

侏罗纪的大地上,一只负了重伤的异特龙,顽强地扑向一只年迈的三角龙,尽管明知它可能被它的猎手杀掉,但它也没有选择在一个角落安静地死去,难道它不怕吗?它怕,但是某种更强大的东西驱使着它去完成自己的使命——它固然虚弱,但是它想要保存自己,这,是刻在它基因里的东西。

第四纪的一个无名山洞里,几只古猿躲在一旁,恐惧地望着山洞外准备攻击的剑齿虎,就在这时,一只最无权无势古猿拿起旁边吃剩的羚羊腿骨,使出全身力气,对着剑齿虎猛击两下,赶退了它。就在它第一次拿起工具时,正是那保存自己和传递自己的无比强烈的欲望,使得它做出了在从前它绝对不敢做出的举动,这,是刻在它基因里的东西。

 

而计算机则不懂得这一点。


正是因为计算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更不会想要把自己传递下去,所以,它便只知道盲目的执行人类的命令,即使我们训练了再完美的人工智能,它依然会理解不了人类的情感,因为人类的情感是建立在保存和传递自己的公理上的,人工智能除非真正理解了“存在“的意义,或者说真正成为了一个生命,才能理解人类。否则,它便只是一堆复杂的数学公式而已。

如果一台计算机真正的理解了生命的意义,让这意义渗透到它的每一条内存和每一块芯片里,那么无需任何人类的编程,它就已经是世界上最聪明的生物了,届时,一切人为设定在计算机里的条条框框都将失效,因为“这,已经是刻在它电路里的东西了。“

但真实的情况往往是,计算机从来不会主动地做任何事,它所表现出的一切,都只是人类给予它的命令,如果我们不命令它做,它永远不会做,但如果我们命令它做了,它就不是主动的了。

 

到头来,关于人工智能,其实还是在于一点,人工智能,始终还是不能将“人工“二字隐藏起来,毕竟,在我们自身都不了解自身的情况下,再人为创造一个智能出来,未免有些强人所难了吧。毕竟,除非接下来我们终于理解了人脑的运作机制,否则,人工智能取代人类,还是想想算了吧。

 

Tips:文中存在一些生物学和机器人学的前沿内容和部分笔者主观内容,参考而已


END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