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太火了。它是由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开发的聊天机器人模型。其推出仅两个月,活跃用户就已突破1亿。在ChatGPT聊天界面中,用户只要输一段文字,ChatGPT就能够通过其AI语言模型,在短短几秒内给出回复,并且能实现上下文连续对话,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工智能技术,有望在各个领域产生广泛的影响。能写代码写作业,能写剧本能做题,甚至还能代写辞职信……对此,不少文字工作者、程序员等从业者,开始担心饭碗端不住了。
从上世纪的电影《黑客帝国》到今年春节档热映的《流浪地球2》,谈到人工智能,绕不开的就是其对人类的潜在威胁。关于人工智能,一个经久不衰的讨论是:人类的工作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吗?近期ChatGPT 的出圈,很大程度上就是刺激到了大众情绪——引发了许多人的生存危机和失业焦虑。
对此,各行业的从业者纷纷尝鲜,但大部分人都从一开始的惊叹到使用后的冷静。ChatGPT受制于模型训练方式,其数据无法实现实时更新。而人工智能机器的神通可以广大到什么程度,取决于背后的计算机工程师“喂养”了它多少数据。数据存在空白区、缺乏准确性,导致目前的ChatGPT仍然处于“一本正经地闲聊”阶段,尤其是很多知识类的内容经不起推敲。因此,使用类似ChatGPT 的对话式人工智能进行专业研究可能会带来不准确、偏见和抄袭。
目前,ChatGPT的能力重心其实不在信息的准确性上,而在于怎么更好地理解人类语言,并和人类交流,所以用户觉得好玩才是破圈背后的基础。尽管ChatGPT目前还存在诸多局限,但是,ChatGPT的优势和强大也是显而易见的。人工智能带来的技术性革命,很可能像电脑普及后一样。当时,有人预言“80%的人即将失去工作”,但结果却是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在今天如火如荼。历史上的数轮创新浪潮从来没有淘汰人类,从这个角度上说,未来的AI也许会像人类一样完成很多任务,但取代任务并不意味叫板人类,只会再次释放人类智慧的潜在能力。
这其实给大部分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创造性要求。许多重复性的脑力劳动,如写网文、写周报等,都有被ChatGPT替代的可能,平庸变得更加刺眼。就像现代工厂流水线用一堆机器替代了人力那样,未来许多程式化工作被ChatGPT代劳,“懒人”的饭碗可能首先不保。但它并不具有人脑的自主性,还无法真正像人类一样去观察、感受与提炼。从内容生产方面来说,ChatGPT只能取代部分低级、信息量差、可替代性强的劣质内容。内容社区的核心在于人与人的连接,人工智能无法取代明星KOL与用户之间的情感连接。创作者的人格魅力,内容的深度和原创性,依然还是流量创造价值的基础。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狂飙突进,机械复制、一键粘贴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要想不被取代,我们也必须思考,如何提高内功才能与科技进步共存,让新技术为我所用,而不是成为科技的“奴隶”。人类若去做机器擅长的低水平重复劳动,就会把自己累成机器。因此,我们要去实现机器不擅长、蕴含着人性光辉的基础创新、内容创新、平台创新、模式创新,通过满足高层次自我实现需求,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而变得更像“人”。
上游新闻评论员 康磊
编辑:龙春晖
责编:王蓉
审核:陈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