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每一天都在变
正如一款ChatGPT,不经意间火爆全球
关注前沿资讯,把握科技脉动
或灵光乍现,或资源耦合
总能产生令人怦然心动的机遇和变革
联东U谷专注产业组织和园区运营20年聚焦新兴产业发展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共成长投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今天,我们整理了前沿资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看看这些领域发生了啥
一、信息科技
●我国科研人员最近突破了原子级平整反铁磁金属单晶薄膜的关键制备技术,使超快速响应超高密度反铁磁随机存取存储器的研制成为可能,有望大幅提升手机、计算机等信息产品运行速度。
●我国煤炭行业首个OTA(无线设备空口辐射性能测试)无线射频实验室日前建成并投入使用,填补了行业矿用5G设备空中3D辐射性能测试方法及手段的空白。
●日前,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戴庆团队实现了极化激元的高效激发和长程传输,并创制了一种新型的电调控光子“晶体管”,是纳米尺度光电互联领域的新突破。
●近日,中国联通公布了通用服务器集中采购项目中标候选人,计划采购通用服务器合计55787台,联想、中兴、超聚变、紫光华山、浪潮、烽火通信等公司候选。
●北京最近举行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超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高效运输与安全服务关键技术”的示范应用工程的开工仪式,标志着全国首条全场景化的“智慧地铁”示范线路建设启动。
●近日,在第三届区块链服务网络(BSN)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BSN宣布BSN-DDC基础网络城市算力中心系统正式发布。
●下一代设备和网络测试与保障解决方案供应商思博伦通信,近日宣布推出紧凑型M1设备,用于在未来的网络与应用中测试以太网及车载以太网。
●美国星链卫星互联网服务正测试名为“全球漫游”的互联网服务,欲实现世界上任何地方可入网,用户要支付约4100多元的星链套件,以及每月约1373元的资费。
二、人工智能
●中文在线与澜舟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在文学创作领域的辅助技术并进行商业化尝试,共探AIGC技术在漫画、动画、视频等IP衍生业务领域的新型内容生产方式。
●国内第一个对话式大型语言模型MOSS已由复旦大学邱锡鹏教授团队发布内测,该模型可执行对话生成、编程、事实问答等一系列任务,打通了让生成式语言模型理解人类意图并具有对话能力的技术路径。
●近日,光合组织宣布,将面向全行业合作伙伴和用户,推出“集智计划”,从打造国内AI应用示范、共建智算基础设施两大方向入手,共同发展“智算+生态”,推动智能产业全面进步。
●韩国蔚山国立科学技术研究院(UNIST)和韩国电工研究院(KERI)合作开发出了智能隐形眼镜的核心技术,该技术可通过3D打印实现基于增强现实(AR)的导航。
●瑞典哥德堡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开发出一种人工智能(AI)方法,可以跟踪细胞的运动,可能对开发更有效的癌症药物非常有帮助。
三、新能源
●近日,我国首个甲醇制氢加氢一体站投用,每天可产出1000公斤99.999%高纯度氢气,比加氢站传统用氢方式成本可降低20%以上,将成为我国低成本加氢站的示范样本。
●近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首个应用于大型数据中心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正式在京投入运行,该项目在投产年限内将节约3千余吨标准煤,减少约1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方法,可直接将海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而无需脱盐,比目前市场上的“绿氢”生产方法更具成本效益,朝绿氢工业迈出了关键一步。
●世界多地正建造越来越多的浮动太阳能农场,安装在湖泊和水库等水体表面的太阳能电池板,可以节省陆地空间,或为偏远地区提供电力。
四、生物医药
●国际学术期刊《自然评论·心脏病学》提出靶向ALDH2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最新策略,促进心血管疾病的精准防治。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周行涛、李美燕团队与浙江大学贺永教授团队、上海大学张坤玺副教授团队,最近成功研发光固化水凝胶“T.E.S.T”,具有透明、支持、无缝、坚韧等特点,助力角膜修复材料的革新。
●天津大学王汉杰教授、孙韬和刘夺副研究员,最近成功设计了一种水凝胶包裹的光自养工程微生物菌群“生物活药”,可在表皮持久发挥治疗功能。
●联合采购办公室近日发布《关于开展第八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相关药品信息填报工作的通知》,自2023年2月20日起开展信息填报工作,涉41个品种、181个品规药品。
●西班牙科学家近期开发出一系列光敏分子药物,可被外部光激活,从而实现更局部化和可控的生物效应。
●《Nature》杂志最近发表文章,提出可能对2023年科技创新产生重大影响的新技术,七项中有五项涉生物医学领域:单分子蛋白质测序技术、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体积电子显微镜、基因编辑CRISPR技术、高精度放射性碳测量技术、单细胞代谢组学技术和体外胚胎模型。
五、新材料
●2月18日,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二期项目通过总体验收,为未来纳米材料研究及纳米器件制造提供了全新路径与可能。
●英国新建首家国家级单晶电子衍射中心,将于2023年7月向学术和商业合作伙伴开放,将使电池、催化剂、制药等重要领域的新材料和改进材料的设计成为可能。
●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究人员领导的一个国际团队,近日开发出一种通用连接器——双相纳米分散(BIND)接口,可简单、快速地以类似乐高的方式组装可伸缩设备。
●英国科学家利用极冷钢珠,首次制造出一种名为“中密度无定形冰”的全新形式的冰,这种冰是一种白色的细粉末,密度与液态水相同,有助科学家更好理解水在低温下的行为。
六、高端装备
●日前,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戴庆团队实现了极化激元的高效激发和长程传输,并创制了一种新型的电调控光子“晶体管”,是纳米尺度光电互联领域的新突破。
●近日,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主持并代表中国向国际电工委员会IEC/TC9提交的国际标准提案《轨道交通 列车过分相系统匹配技术准则》通过全球成员国投票,正式成立新项目国际工作组,这是我国首次主持的铁路电气化技术领域国际标准。
●中国企业亿航智能的产品载人级自动驾驶飞行器EH216,近日在日本完成首次载人飞行演示,迄今已完成超三万次试飞,飞行版图涉及全球12个国家。
●近日,风云三号04批卫星工程启动,风云三号04批卫星是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收官之作,可支撑第三代气象卫星智慧观测和体系发展。
●荷兰埃因霍温科技大学和霍尔斯特中心的一个研究团队,使用绿光和双层电池设计出一种光电二极管,其光电子产生率超过了200%。
●美国康奈尔大学工程学院开发出一种能模拟细胞膜的特性并提供电子读数的合成生物传感器,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细胞生物学、开发新药以及在芯片上创建“感觉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