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型人工智能应用ChatGPT从发布以来话题度居高不下,有人讨论着它的使用攻略,研究它的高端用法;有人感叹它上晓天文下知地理,顺手还能教你做题,有人觉得它的出现代表着信息技术+weibo3.0+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变革信号;有人担心人工智能巨量的算力和庞大的模型可以瞬间完成多个工种人工,一天的工作量,未来自己的工种会被人工智能替代……
(图片源自网络)
人工智能开发的初衷是为了成为协助人类高效工作,加速社会发展进程的有效工具。但最近,ChatGPT生成了一篇关于“杭州取消限行”的假新闻无意间传播引起的闹剧;以及ChatGPT能产出超越普通在校生水平的高分论文。
(图片源自网络)
引起人们热议的是人工智能在做一些超出边界的尝试,这很容易引起舆论乱象、学术造假、过度替代等等人工智能和社会群体之间矛盾和不可控影响该如何解决和规避,目前在人工智能的使用规范和信息安全协议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法律约束。
(图片源自网络)
人人可用,事事可为,博学高效的人工智能ChatGPT和未来将会出现的其它智能应用,闯入发展洪流所带来的利与弊,对于人们认知冲击都是很大的。作为普通的你我,未来必将去适应这种人工智能广泛的发展应用带来的变化,在真正的人工智能时代到来之前,我们需要做一些相对客观的认知准备。
人工智能优胜于强大的学习能力
说到人工智能第一次让人们真切的感受到冲击的,是阿尔法围棋对阵人类围棋世界冠军的胜利。2016年阿尔法围棋与围棋世界冠军、职业九段棋手李世石进行围棋人机大战,以4比1的总比分获胜;该程序又在中国棋类网站上以“大师”为注册账号与中日韩数十位围棋高手进行快棋对决,连胜60局。
(图片源自网络)
2017年,在中国乌镇围棋峰会上,它与排名世界第一的围棋冠军柯洁对战,以3比0的总比分获胜。围棋界公认阿尔法围棋的棋力已经超过人类职业围棋顶尖水平。
这样的结果,让人震撼。阿尔法围棋通过合适的矩阵数量,多层组织链接一起,形成人工神经网络“大脑”进行精准复杂的处理,让它拥有了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表达能力。而且它还在进行单一领域的不断迭代升级和“自我博弈”,如今的阿尔法在围棋界的对手,目前只有过去的它自己,每完成一次自我挑战,就是一次技术进化的验证。
(图片源自网络)
阿尔法战胜了世界冠军,是人类完败人工智能吗?我认为这恰恰是人作为创造者的巨大成功。谷歌Deep mind首席执行官戴密斯·哈萨比斯,计划“要将阿尔法围棋和医疗、机器人等进行结合”。因为它是人工智能,会自己学习,只要给它足够的信息资料,就可以生成移植方案,减少人为失误,精准测算手术,提高医疗安全系数。
这项人工智能的开发通过“围棋博弈”试测试它的学习和运算力,最终目的是为了让许许多多的阿尔法,成为人类聪明的工具,推动社会变革、改变未来发展进程。
理解是人工智能无法学会的能力
阿尔法让我们看到了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能力,见证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呈现形态。但再复杂的人工神经和运算能力,都是在做计划内的决策和升级,无法理解决策和升级的目的意义,所以在精准对其,和用户需求上其实难以达到高度匹配。
再说回ChatGPT,产出内容涉及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但都是相对浅层的、结构性的,可以满足作为工具提供参考的需求。不少国内的用户反馈,对于数据库内相对专业或者冷门的交互内容,总会给出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答案,需要不断的从交互反馈中学习积累,以及技术突破。
(图片源自网络)
人工智能的这些功能性是通过人的实践创作、社会发展变革的现实因素中产生的。是未来数字模块的迭代方向和人对于它的需求体现。人工智能不能产生真正的创造,而是基于数据模型的运算读写、排列重组。人工智能不能生成研究课题,而是被研究的对象。
人工智能不会是人类的对立面
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担忧主要集中在职业焦虑和数字安全问题上。ChatGPT在短短2个月时间就吸引了上亿用户注册使用,作为一个完全公开的交互平台,它所输出和写入的信息靠背后庞大的数据模型和用户信息反馈中收集到的内容,是一种人与人工智能,人与人之间信息的开放共享。
(图片源自网络)
年初,就有用户在发现ChatGPT生成的文本中有疑似商业机密的情况,不少科技巨头开始提醒自己的员工不要在使用ChatGPT时输入敏感信息数据。亚马逊、微软提醒员工不要泄露数据,在交互界面ChatGPT也会提示用户输入涉及专业和个人权益相关内容时要谨慎。此前,Spacex和特斯拉的CEO埃隆·马斯克也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发表观点,认为这一技术先进到让人“恐惧”的地步。
(图片源自网络)
在人工智能的后续开发和使用时会逐渐纳入更严格的监管体系,开发平台需要保证训练数据合法使用爬虫技术、合法处理个人信息等;对于用户来说,使用过程中应保护企业信息与个人信息,对于敏感信息应按要求做出承诺或单独同意,利用生成类人工智能进行违规违法活动,危害网络及社会安全,可以追查到个人,收到相应的法治处理。
而对于人工智能强大的读写替代功能,似乎表明它比人更懂得如何高效完成任务,程序不会像人类那样被外界干扰。它在极尽的学习人的知识,模仿人的语境,不断更新数据和表达方式。甚至可以完成大部分非人工岗位的基础工作,包括媒体、设计、编程等等人们认为不可能被替代的技术性工种,未来的职业规划要如何适应数字化的确是令人感到迷茫的问题。
数字时代人才的需求即要求精细化,也要综合化。换一种说法,就是未来高端技能/综合管理职位需求越来越大,而一些传统的职位因为发展需求、教育配置、人力分配供给的变化,也许会逐渐被智能化和自动化所取代。
但人工智能的广泛开发运用,也催生了很多的新兴行业。也必然会对教育配置、专业选择、人才需求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未来的电子科技、互联网服务、媒体、高兴技术产业都需要大量的人力支持。说到底新行业也是在旧行业的基础上衍生的,人工智能的本质是工具模块,不是洪水猛兽,我们需要做的是主动学习使用它来协助我们来创造更多价值。
人工智能规范使用是社会发展的底线
在查阅ChatGPT相关资料的时候,我看到了网友说的一句话,我觉得说的很在理—别让人工智能替代了你最真实的思考、最真诚的声音。
关于学生利用AI替代完成论文的现象,香港大学校长张翔表示,ChatGPT将对社会带来“革命性”影响。将推动人工智能及数据科学领域发展,但同时也会面临AI挑战,该如何分辨学生的中期论文和期终论文,是自己完成还是AI完成。
(图片源自网络)
在讨论AI绘画的文章里,说过我们要正视人工智能的作用,去关注那些我们在驾驭人工智能,协助人们更好的工作生活的核心问题上。所以不管职业的发展趋势怎么样,不断提升己的核心竞争力,让自己变的不可替代才是职业发展规划的底层逻辑。
让人工智能过度替代,会造成一种让程序越来越拟人化,而人越来越刻板化,这样本末倒置的现象。工具是帮我们完成任务,而不是替我们完成任务。基于数据模型产出的内容页不可能代替人思考实践得出的结论,趋同的内容没有实际参考价值。
(图片源自网络)
虽说,“懒惰”心理在一定程上促进了科技的进步,让我们解放双手。但基本的运用底线我们应该守住。无论开发还是使用,初衷都是让人工智能成为我们的得力帮手,帮助我们最大化发挥价值,而不是被动选择,错用人工智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