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AIGC|ChatGPT|文心一言|人工智能|百度

青记观察丨效率工具or机械复制?媒体接入AIGC靠谱吗?

作者:全中看传媒发布时间:2023-02-19

导  读

  2022年末,具有与人类高度接近的语言互动能力的ChatGPT横空出世,引发了全世界对人工智能的广泛关注。2月14日,我国多家媒体宣布接入中国版ChatGPT——百度“文心一言”(ERNIE Bot,百度基于文心大模型技术推出的生成式对话产品,目前仍处于内测阶段),出现媒体接入AIGC(AI Generated Content,即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生成内容)的热潮。对于新闻人,ChatGPT意味着什么?是危险的替代者还是提升效率的工具,抑或是“机械复制的搬运工”?《青年记者》为此邀请获得人工智能博士学位的青年新闻传播学者王然老师进行探讨。

以下是《青年记者》杂志编辑钮迎莹与王然老师的对话。

王  然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传播系教师,大数据与国家传播战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副研究员,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是首批进入新闻传播领域从事科研和教学的工科博士,致力于利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探索社会科学的问题,尤其是基于多模态数据的知识传播。

《青年记者》:

  王老师,您好!人工智能的每一次突破,都会引起学界和业界的广泛热议,ChatGPT的出现更是将相关讨论推上了一个巅峰。在您看来,与之前的人工智能应用相比,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会给传媒业带来颠覆式的影响吗?

王然:

   ChatGPT等AIGC工具的广泛应用,极大解放了生产力,对许多行业的影响意义深远。尤其在媒体行业,多模态的媒体内容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容易被生产和传播。在过去,多模态媒体内容的制作成本相对较高,而且对创作者的媒介素养和专业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但是,随着AIGC工具出现和使用,我们发现,视频产品竟然只需要输入几行文字即可生成,甚至创作风格、创意也可以“迁移”,高质量、多模态的媒体内容生成的成本几乎为零。此外,从新闻生产流程上来看,AIGC可以配图、可以撰稿、可以互动、可以搜索。毫无疑问,它对提高媒体生产力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青年记者》:

  ChatGPT出现后,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人工智能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王然:

  尽管目前人工智能的水平相对之前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应该意识到,我们仍然处于一个弱人工智能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数据,特别是高质量的标注数据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09年超大规模的图像数据集ImageNet被华人科学家李飞飞提出,2012年基于ImageNet的深度学习算法验证了神经网络的有效性,更验证了数据在这个时代对于人工智能的重要作用,而现在的ChatGPT则把数据的作用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现在的人工智能距离人的认知智能还有不小的距离,其“超高的智力”实际上是在海量的数据和强大的算力的基础上实现的感知智能,而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从某种程度上标志着感知智能正在向着认知智能迈进。

《青年记者》:

  周围的小伙伴们也试用了ChatGPT,感受其惊人的语言能力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足,比如它常常会“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您认为出现这种缺陷的原因是什么?

王然:

  的确,虽然ChatGPT能够进行非常“平顺”的对话,但是也经常会“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原因也很简单,ChatGPT是基于海量的人类语料训练而成的,但没有人告诉它或者也很难告诉它哪些语料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它对内容生成的标准在很多时候看来是合乎逻辑的,但也时常经不起推敲。所以在一些专业领域,它的回答是需要考证的。在媒体行业,如果直接用它来自动生成新闻文本,那么该文本内容需要进行事实核查的工作量也许会远远超过一个有经验的媒体记者直接进行采访和校审的工作量。既然ChatGPT的所有知识都来自它被喂养的语料和训练它的人类,那么,它所能够提供的答案、能够输出的内容,也大概率将会受到这些海量语料的限制,并且其模型训练中也会被注入人类的偏好。

《青年记者》:

  中国版ChatGPT(百度“文心一言”)吸引了诸多媒体接入AIGC,您觉得AIGC能够为媒体内容生产带来哪些变化?这是“风口”还是“泡沫”?会不会出现“形式大于内容”的情况?

王然:

  我认为AIGC将给媒体行业带来的变化将会是显著的,它能够辅助媒体内容的生产者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提升工作效率。一方面,传统的多模态数字内容生产方式存在成本较高、生产效率有限,且产出不稳定等问题,而基于AIGC的技术和工具则可以大幅度提升多模态数字内容的生成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打开增量市场;另一方面,从创作的角度上看,媒介内容生成的个性化需求,也会促使UGC(用户生成内容)的发展。传媒行业完全可以敞开胸怀,去拥抱这个人工智能时代,至少在目前,AIGC仍然是作为一个辅助工具提升各行各业的工作效率,虽然一些文案收集,通用代码等可能会被更高效的人工智能取代,但创造性和专业性的工作目前仍然需要我们人类的智慧。如何将这一超级工具用好,发挥它的最大功效,是我们传媒行业接下来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

人工智能时代扑面而来,我们不应恐惧、悲观,而应勇敢地拥抱技术、拥抱人工智能,因为,你真的可以跟它成为朋友。

《青年记者》:感谢王老师的分享。

延展阅读:

①史安斌、刘勇亮:聊天机器人与新闻传播的全链条再造

②陆小华:智能内容生成在催生什么传播新变局

③闫桥、陈昌凤:传播生态变革与人机传播的未来

④赵立兵:技术“道德化”:人际传播伦理规约的内在逻辑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