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星、郭守敬望远镜和天眼望远如何预测遥远的宇宙天体的秘密?软体机器人、无人机和ChatGPT背后的科学原理是什么?数字技术如何赋能现代工业和农业,解决粮食问题?日前,在2023年上海市青少年科学思创挑战活动中,不少学生用英语向大众科普了这些科技前沿知识。
本年度活动于2023年3月启动,吸引了上海市16个区300余所学校,共有28000多名初中学生踊跃参加。经过为期3个月的校级、区级严格选拔,最终有826名中学生优秀代表脱颖而出,入围市级活动。这826名中学生中包括451名个人参赛选手和125支团队。他们用英语与科学家和英语专家面对面交流,阐述各领域科学与技术最前沿热点问题,还通过实际行动探索国际化科普路径。他们立志成为科学传播大使,致力于向大众科普前沿科学知识,分享他们的科学探索之旅和未来创想。
自2019年起,在上海举办的青少年科学思创挑战活动一直秉持“讲述科学故事、普及科学知识、引发科学思考、培育科学创新”理念,由科研专家命题,聚焦世界科技最新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契合我国科技发展方向,鼓励中学生在课堂之外追踪世界最新科技发展动态,通过具有挑战性的跨学科学习方式激发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播下献身科学的种子。
本届活动的科普主题依然极富挑战性,通过理解科技前沿课题,学生们不仅能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还能培养科学家思维,从多学科视角和全球化的视角开展科学课题研究,发挥英语的科研工具和通用语言作用。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沟通表达和科学思维能力,也培养了科技创新的土壤。
来自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的李悦然同学深入探究了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她说:“这次活动我受益颇多,例如在提炼药物抗病毒的前沿科学机制时,尝试用到了自己身边的课堂学习来做比拟,这样使得科学知识活起来了;通过参加比赛,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英语写作与表达能力,还拓展了自己科学思维的广度,感受到科普英语的魅力,更让我有机会传播科学的知识。”
评委专家们表示,用世界语言来讲中国科学故事和世界科学故事并非易事。这不仅要求对英语语言掌握得驾轻就熟、运用自如,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用双语去阅读、探索、思考、整理。最后,还需要用通俗易懂、地道准确的英语,有逻辑地呈现出来,真正实现科学普及,成为科学家与老百姓之间的桥梁。“科学思创活动倡导用英语进行科学普及,专注于硬科技领域的科学普及,涵盖前沿科技和科技产业。参与这样的活动是一种绝佳方式,可以帮助你接触、理解和热爱科学技术的最新动态,并通过二次传播提升整个社会的科学素养水平。”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和上海市自动化学会共同主办,青浦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和上海市教育学会青浦清河湾中学联合承办。
作者:张鹏
编辑:张鹏
图片来源:科艺中心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