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文心一言|ChatGPT|百度|人工智能

文心一言即将面世,规模化落地如何破局

作者:数智前线发布时间:2023-03-08

百度文心一言将在3月16日发布,类ChatGPT大模型之间的商业落地战已经开启。人工智能落地就像一座大冰山,产业落地“最后一公里”只是浮在海面上的那个冰山一角。目前围绕“冰山之下”的种种布局和竞争早已开启,实际上头部企业已经进入备战状态。

文|牛慧

编|赵艳秋

类ChatGPT大模型之间的商业落地战已经开启。

仅在开放测试3个月后,3月2日,OpenAI宣布,对外提供ChatGPT的API接口,允许开发者将其集成到自己的应用和服务中。同时,价格还直接打了个骨折。此前一个月,微软已开始拜访客户,向企业推广旗下云平台Azure提供的OpenAI调用服务。

在国内,百度文心一言将在3月16日发布。此前百度已密集与400多家企业达成战略合作,百度智能云也已官宣,将对外提供文心一言的调用服务

但人工智能应用落地就像一座大冰山,产业落地“最后一公里”只是浮在海面上的那个冰山一角。落地成败将取决于冰山之下自底而上的层层技术栈,以及人工智能研发运营一体化(MLOps)。其中任何一环没有做好,产业落地都很难实现。

如今,围绕“冰山之下”的种种布局竞争也早已开启,头部企业进入备战状态。

01

一个模型和它的产业化之旅

过去几年,在一批行业人士眼中,某种程度上人工智能在产业中的落地在变慢。“我们每年可以发表几万篇论文,但却很难做出几万个好案例。”一位行业人士感叹。

这其中最本质的原因是AI开发范式,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业落地的成本。当人工智能人士王晔还在IBM Research工作时,业界针对每一个AI应用,都要堆一批全栈算法工程师,从头到尾做一遍算法开发。这种方式是行不通的。因为它人力成本高,严重依赖AI算法研究者;数据标注和训练成本高,占到AI项目的60%~80%;算力成本也高。

于是,在过去10年,业界一直在寻找人工智能开发落地新范式,想摆脱人力密集的状况。先是10年前,开始探索一种预训练模型+微调的开发范式。从2017年开始,随着大模型理论的提出,AI开发进入第三种范式。国外如OpenAI、谷歌,国内如百度、华为,通过数以千亿级的token(字符串)、上亿级图文、上千个节点来训练大模型。有了通用大模型,再叠加行业数据变成行业大模型,之后用少量数据就可以得到场景模型。

“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基于大模型的新应用范式。”几年前开始转向2B市场的百度AI中台总监忻舟告诉数智前线。业内认为,预训练大模型和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将有望带领产业落地走向下一个拐点。它极大降低了开发和产业化门槛,现实中大量高价值和长尾问题,都能一站式解决。

不过,不管开发范式怎么变化 ,人工智能开发落地的流程长且复杂,缺乏规范,无论小模型、中模型还是大模型的落地,都面临大量实际问题。

比如,内部场景挖掘难。百度AI中台总监忻舟去拜访银行客户时,被客户问的最多的是“别的银行做过什么场景,能不能给我们也做一遍?”再如,成本高企。仅数据标注,动辄就能花掉企业几千万甚至几个亿。百度AI中台产品架构师靳伟举例,一张小小的增值税发票,人工标注就要15元。AI开发工具门槛高。尤其是央国企对自主可控诉求越来越多,他们要求人工智能平台要降低开发门槛。

此外,还有集成部署、庞杂的系统对接、数据安全、效果评估、风险管控......人工智能落地就像一座大冰山,实际上,要想让模型在产业中发出“洪荒之力”,就更要关注冰山之下,它的层层技术栈,各种模态的预训练大模型,各种海量数据集,各种评测方法,以及开发运维规范和工具。没有这些从底到上的支撑,冰山将会崩解。所以,近两年,人工智能研发运营一体化(MLOps)在AI产业界广受关注。

什么是MLOps?它是一套方法论和实践指南,覆盖了AI开发运营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解决的是AI工程化的事。

百度智能云主任架构师谢永康把AI模型比作一辆汽车的“发动机”,但只有发动机无法满足出行需求。AI工程化就是围绕“发动机”去开展一系列工程,如数据采集、模型开发、服务部署、运营评估、迭代优化等,让“发动机”最终变成一辆“车”,在场景中发挥价值。而MLOps提供的实践指南,让这个过程变得高效平顺。

02

人工智能研发运营标准推出

在做了不少人工智能产业化落地后,忻舟感受到,原来被认为人工智能三大核心的算法、数据、算力,“其实只是核心的一小部分,人工智能落地是个庞大复杂的过程,有一大堆工程性和流程性的工作”。这个流程很长,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最终效果与预期相差甚远。

面对人工智能产业化出现的各种急迫问题,2022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30家头部企业,包括百度、华为云、商汤、中国电信、中国工商银行等展开了MLOps标准编制工作。

“这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一样。”忻舟告诉数智前线。MLOps源自实践,这次标准制定更像是将散落在“民间”的实践,提炼并体系化、规范化。百度也在此过程中,将曾趟过的坑以及产业落地的经验,都贡献到了标准中。百度智能云的AI中台解决方案符合MLOps标准,并通过了信通院旗舰级认证。这意味着百度智能云AI中台在AI开发的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目前,国外头部公司如微软、谷歌,也在MLOps展开布局竞争,推出类似平台。不过,忻舟认为,不像传统软件开发的DevOps,MLOps国内外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国内有机会做得更好。

有了MLOps标准和实践,企业在AI落地的每个环节上都变得有章可循,可以少走弯路,AI开发和运营的整体效能得到提升,并降低了成本,保障了质量。

比如,银行客户追问场景的事情,MLOps有环节支撑。如预制场景,相当于是预制菜,当预制一个通用票据识别场景后,可以为客户提供“样板”,在此基础上,客户再做一些细微调整,就可以用在银行票据、回单、发票识别等不同细分场景。

针对企业CEO关注的成本,MLOps也有办法。人工智能在哪些地方最能吞金?业界共识是数据标注、模型训练和推理这三块。以数据标注为例,现在,符合MLOps规范的百度AI中台,提供了智能标注,标注成本节省了70%,一些情况下甚至节省90%。

再如,模型上线后也不是万事大吉了。几年前,山东电力引入了人工智能系统,对电力供给侧与需求侧进行精细化匹配,避免“电有时多得用不掉,有时又少了没电用”。但人工智能模型在运行过程中,会随环境变化,出现漂移,就没法实现供需侧精准匹配了。MLOps有模型效果监测环节,自动检测模型,并回溯查找原因,收集新数据进行训练,保障模型的效果。

模型风险管理也是重要一环。在与银行的合作中,靳伟他们发现,这对金融行业尤为重要,于是研发产品,将全过程自动化地记录下来,必要时重现回塑。这些产品和规范最终也沉淀到MLOps中。

大模型出来后,也给行业带来新挑战。大模型犹如庞然大物,每做一次微调,都几乎要消耗几百万元。针对大模型的所有微调都会慎之又慎,这也更需要MLOps实践指南的指导和协助。

而针对大模型未来的加速落地,忻舟透露,百度计划在2023年下半年在业界陆续推出符合MLOps标准的完整工具链,包括数据准备、数据质量控制、中间效果分析、模型可解释性工具、模型的量化、压缩等配套工具,从而让大模型,包括即将推出的文心一言,能快速在产业落地。

03

冰山之下

你可能想象不到,业界一个重大的变化发生在2021年。这一年,AI场景的算力增速已远超算力的平均增速。业界多个市场调研公司也预测,到2026年,AI算力将占到整个算力的50%。

忻舟他们早已感知到了这个变化。“我两三年前去某央企时,他们整个集团好几万人当中,所有做人工智能相关的人只有45位。但现在你到任何一个部门,都有几十位做人工智能。”

行业正在掀起数智化浪潮,MLOps也正在发挥更大的作用。在百度,通过MLOps旗舰认证的AI中台,是通过AI大底座对外提供服务的。

什么是AI大底座?它是一个包含从芯片、框架、到大模型再到应用的AI生产全要素的AI基础设施,因此可以进行端到端优化。它实际上支撑了AI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而通过MLOps赋能,AI大底座能更有质量地推动AI产业化。

具体而言,AI的底座的芯片层的是昆仑芯,聚焦解决算力问题。它是百度自研的人工智能芯片,100%自研XPU架构。就像苹果芯片和软件的结合能让苹果产品更为顺滑,昆仑芯在设计时要考虑大模型核心网络结构Transformer,以及未来可能的变种,从而更顺滑地处理大模型。

昆仑芯之上是框架层——深度学习框架飞桨,它是人工智能时代的操作系统,是连接底层芯片和上层算法的中间层。飞桨在大模型并行训练上,申请了专利,有更好的大模型训练效能。值得关注的是,人工智能所比拼的生态,归根到底是框架的生态。

飞桨之上是文心大模型。大模型是数据、算力和算法的集大成者,只有在这三个维度上深入积累,才能诞生优秀的大模型。文心一言就是基于文心大模型而生。

在大模型之上,是各种产业AI应用生态。

百度是全球为数不多、进行全栈布局的人工智能公司,各个层面都有领先的关键自研技术,可以实现端到端优化,大幅提升效率。

以能源领域为例,对高压线缆进行巡检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但很多高压线缆处于深山密林中,巡检人员很难进去,并且巡检人员需要爬上线缆做各种各样的检查,非常危险。基于AI大底座,百度帮国网福建建设了AI中台,在此基础上,协同打造电力大模型,构建了AI电力关键业务数据的全链条智能处理能力。这一方法已帮他们将识别准确率提升了30%,识别效率提升了5倍。变电端效率提升了40—60倍,启动送电时间缩短了80%。另外,由于不同省市自然环境不一样,借助AI大底座,将其他地方收集的数据,灌到大模型中,实现了对通用大模型和具体到场景中模型的再训练,加强了大模型泛化的能力。

忻舟看到,有更多的人投身人工智能行业,也有更多的人工智能人士进入传统行业。未来,在大模型时代下,人们对于规律的发现方式和协作方式,将可能被刷新。在AI大底座的协助下,在科技界和产业界的协作下,千行百业中那些主流的、长尾的、高频的、低频的场景和数据,将在虚拟空间实现链接,生出巨大价值。


Copyright © 2025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