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崛起,你是“降临派”,还是“拯救派”?
”
作者 | Tommy
编辑 | Zuri
首图来源:G2
人工智能是否会灭绝人类?
这也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只要看看好莱坞拍出的电影,经典如《终结者》、《黑客帝国》、《我,机器人》等,人类面对强大的“AI反派”,每次被揍得几乎毫无还手之力。而这些电影受欢迎的程度,也从侧面证明了“人工智能终将毁灭世界”,这种观点在民间是很有市场的。我们先不管观点的对错,要解释这种观点的流行,那还是比较容易的:
因为恐惧。
而人类最深的恐惧,来自于对未知的恐惧。
电影《迷雾》想要表达的思想:人类最大的恐惧就是未知
前不久,包括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谷歌DeepMind首席执行官杰米斯·哈萨比斯,以及Anthropic首席执行官达里奥·阿莫代伊等350名AI从业者,公开签署公开信警惕人工智能等风险,向全世界警告AI对人类文明的巨大潜在威胁。
01
孤独的人类
但是,恐惧往往夸大了风险,AI是真的危险,还是我们想象中的危险?与其纠结于这个短期内既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问题,倒不如来聊聊为什么人们害怕它,却又在不遗余力地在发展它呢?
最近有两个新闻让笔者感到吃惊:“女孩与ChatGPT男友坠入爱河”、“人工智能开始做心理咨询师”。人工智能在面世之初,就在知识储备、逻辑思维等方面打败了人类,情感处理能力被认为是人类面对机器最后的堡垒,但没想到堡垒的沦陷如此之快和彻底!
目前AI的情绪识别能力,已经达到甚至部分超越了人类的水平
以一款人工智能聊天应用Replika为例,许多的用户在与聊天机器人互动后,都表示许多时候根本分不清网络对面的,到底是人类还是AI?甚至有许多人在与AI的聊天过程中坠入爱河,寻找到了那久违的恋爱感觉。
Replika 是一款虚拟聊天机器人伴侣,你可以把它当做你的男女朋友一样来谈恋爱。它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为用户提供情感支持、心理健康辅导、聊天互动等服务。你聊天的次数越多,Replika 就越能与你一起发展自己的个性和记忆,它学到的东西就越多。
人工智能,被开发出这种近乎于以假乱真的情感识别能力,是一件注定会发生的事情。想要解释其原因,首先要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的诞生。随着文艺复兴结束了漫长的黑暗中世纪,“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潮,伴随着近现代欧洲的富强,被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如今这种思想已经成为了国际价值观的主流,社会鼓励每一个普通人从小探索“自我”的感受。情绪的表达被尊重,不再是贵族们独有的权力,每个人都可以是世界的中心!
人文主义精神: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宣扬个性解放,追求现实人生幸福;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观念;崇尚理性,反对蒙昧。
但现实无法让每个人都成为世界的中心,让你的每个表达都获得回应,每个情绪都被他人理解。这种无法被满足的需求,不能从社会制度层面解决,聪明的人类于是打起了技术的主意,人工智能则是其中最被寄予厚望的技术载体。
只要人类社会主流价值观,依然是以人文主义为主体,人类“自我渴求”的巨大情感需求,将促进AI在情感认知层面的能力越来越强。
02
AI的发展,像极了女性崛起
在目前AI的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细节,值得我们的关注。就像前面提到的,笔者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并不感到意外,但对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发展到如此的程度感到吃惊!这其中的一个原因,要归根于社会中女性力量的崛起。
回顾近现代史,女性地位的提升,与社会生产力进步导致的需求,形成了相辅相成的关系。比如从一夫多妻(或多妾),到一夫一妻制的诞生,来源于工业革命后,工厂主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一夫一妻相比于旧有制度,在社会层面可以更大地释放人口增长。再往后,男性劳动力已经无法满足工厂主需求,资本家需要女性劳动力。为了获得这股巨量的劳力,就必须将妇女从家庭事物中解放出来,参与到社会经营中,女性的地位也进一步得到提升。
女性地位的提高,是“社会生产力发展”与“女性平权运动”共同推进的。如果仅仅有社会发展的宏观原因,而无历代女性运动的反抗,最终女性的地位也会得到提升,但时间可能会晚几百年。前者决定了终点,后者决定了到达终点的时间。
之所以提起女性崛起的话题,正因为AI的发展路径与其是很相似的。
如同女性权益得到提高的每一个历史节点,都契合着社会生产力进步带来的新需求,人工智能的发展同样遵循着社会需求前行。女性消费的崛起,使得越来越多的商品围绕女性而设计展开,资本为这些商品倾注海量的社会资源,人工智能也毫不犹豫地依靠这个需求而迅猛成长。
从基因的角度来说,女性的情感更加细腻敏感。反应在AI领域则是情感识别能力模型的迅速成长,像聊天机器人就是最典型的体现。而是否拥有情感能力,则被许多人视为“生命—非生命体”的核心鉴别标准。人工智能到底是机器,还是生命?这将是未来AI要走过的最重要的门槛。
宏观经济学中的基础理论:需求决定供给
03
无法阻止的AI
当然,现在我们还聊不到这么遥远,说回当下AI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受到女性社会地位提高的影响,女性力量的崛起是社会生产力进步的结果。同样的,AI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必然会诞生的产物。
经过多年好莱坞电影的熏陶,人们印象中的AI崛起充满着可怕、恐惧、暴力、战争等的标签
因为人工智能技术并没有改变人类本身,而是技术的发展让我们曾经隐藏的需求得到了宣泄。
就像人工智能聊天应用Replika,它可以通过每个用户的“调教”,诞生一个针对用户个人独一无二的“倾听者”。这是在之前人类历史上无法想象的特权。人类属于群居动物,每个人都有着强烈的倾诉需求,但即使贵为九五至尊的皇帝,也自称为“孤家寡人”。也就可以想象古人对人生得一二知己,是多么地难得与欣喜。
人类这个长期被无奈隐藏起来的需求,在AI技术发展中得到开发与宣泄。为此,即使人工智能的前景笼罩着再多未知的迷雾,可它带给人类的无限诱惑,是很难阻止整个社会对它的渴求。
为什么机器人不能成为你的家人或朋友呢?
情感认知与自主思考,是人工智能需要突破的两道门槛。
如今AI在情感认知上的突破,已经远远超过了许多人的预期。按照这个速度,人类可能很快会迎来真正意义上的“人造生命”。与其在想办法阻止和限制AI的发展,人类社会更应该提前准备当这个“生命体”到来,我们是将它定义为类似鸡牛鹅这类牲畜的“财产生命”,还是像类似猫狗宠物一样的“陪伴生命”,甚至于更近一步,给予它接近于“次等人类”的法律与政治权力?
拥有情感认知和自主识别能力后,硅基生命是否会在地球上诞生?
或许真的有一天,人类与人工智能将真正的平起平坐,甚至于像一些赛伯朋克作品中描绘的:人类与人工智能形成了融合,人类使用机械身体,人工智能则拥有完全与人类匹配的情感与思维能力。有许多人对于这样的画面产生恐惧,但这种恐惧很可能随着一点一滴的技术推进而消失,如同神话中的忒修斯之船。 至于文明的未来,人类身为碳基生物,作为文明的载体有着太多的限制,反观AI则没有这些困扰,它们是比我们更合适的继承者,历史前进的车轮会因为反对而迟缓,但不会因此而停滞向前。
编辑
忒修斯之船:公元1世纪的时候普鲁塔克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忒修斯的船上的木头被逐渐替换,直到所有的木头都不是原来的木头,那这艘船还是原来的那艘船吗?
可能人类迟早要转变一个观念:地球文明的起点是人类,终点为什么不能是人工智能呢?
文末互动:
你是人工智能的“降临派”还是“拯救派”?
👇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