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AIGC

行业分享 | AIGC+虚拟制片打破传统舒适圈,电影人该怎么做?

作者:博采传媒发布时间:2023-06-05

原标题:行业分享 | AIGC+虚拟制片打破传统舒适圈,电影人该怎么做?

在影视传媒领域,AIGC的应用正由营销、宣发等环节不断延伸至影视工业的核心地带;与此同时,虚拟制片也从制片逻辑底层改变电影创作制作流程。

电影工业化,正因科技的迭代面临全新的定义。

近日,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电影局)指导,中共杭州市余杭区委宣传部主办,博采传媒承办,东西文娱与共同虚拟作为行业研究伙伴的“新青年·新电影·新科技——博采虚拟制片电影科技论坛”,围绕AI虚拟科技与电影新工业,通过科创展示、主题演讲、圆桌论坛等环节,为我国影视科技研发、人才培养、产业升级等重要领域提供来自一线视角的观察、思考与前瞻。

“我必须得跟上,否则就要被淘汰了”

每一代电影人都对技术革新深有体会。圆桌论坛环节,AIGC+虚拟制片所带来的电影工业变革成为核心话题。

“靠近它、拥抱它、学习它、使用它”成为与会嘉宾的共识。

博采传媒制片人黄河回忆第一次看到博采LED影棚搭建起来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我必须得跟上,否则我就要被淘汰了。”

黄河曾经历胶片时代的落幕,目送华龙柯达如此标志性的公司从此退场,“当时我觉得介质革命对大家的影响比较大,但虚拟制片所引起的革命意义,会在未来,随着技术的应用和制作的铆足开展慢慢地更加显现。

博采传媒制片人黄河

壹同制作总制片人钱重远在回忆电影放映由胶片转向数字也感慨:“当时很多放映人员觉得胶片放映生命周期很长,但就在两三年的时间里,数字放映机就完全取代了胶片放映,不愿去学习、去更新自己知识的放映员就失业了

今天,影视人正面临同样的产业变局。

虚拟制片正从底层改变电影的制作逻辑与流程规范,而先行者们已然快人一步用新技术为作品提质增效。

“高效、准确、安全、自由”

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副总经理马平分享了去年应用虚拟制片进行全片拍摄的经历,“15天拍摄周期里面完成了21个场景的拍摄,从美国的雪山到浩浩荡荡的长江,再到江南的花园,从制作经费到周期,都大幅降低。”

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副总经理马平

《流浪地球2》C组导演、海外组制片人周涤非也说到,剧组用虚拟制片在影棚提前拍完预览片片段,让他与不同国家的制作团队和演员进行沟通时事半功倍,他也透露《流浪地球》后续会更多采用虚拟制片的方式进行制作

《流浪地球2》C组导演、海外组制片人周涤非

编剧、导演张小北在执导科幻片《星门深渊》的过程中,也大量使用虚拟拍摄制作了预览片。经过这次经历,张小北深刻感受到虚拟拍摄对创作者的重要帮助。“我们常开玩笑说‘拍好电影的方式就是再拍一部’。虚拟拍摄从某种意义上就可以做到这一点。它非常有效地帮助创作者梳理清楚这场戏你到底要什么,以及把它拆解开,各个部门在这场戏里面的工作目标到底是什么。”

编剧、导演张小北

对于创作者来说,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相比你想讲的故事,你能拿到的钱永远比你想要的少”,于是,“做减法”成为许多创作者在项目中的“必修课”。张小北分享,这个过程常常让人“心惊胆战”,因为你不知道在前期的时候,是不是不小心拿掉了一些很重要的东西。

但通过在正式拍摄前先进行虚拟拍摄预览片,创作者能够从创意角度重新审视剧本、梳理思路。

张小北团队通过预览片,在不影响叙事与艺术呈现的前提下,将原本11个场景有效缩减到8个,不让预算承压预览片带来的清晰的创作思路,也让剧组在实拍阶段受益——在计划的20天拍摄周期里高效拍摄了600多个镜头,做到“每天早上7点开工,晚上7点收工”,有偶尔因动作戏拍摄超时的情况,也会在第二天给大家调休。“在一个相对有限的周期里,高效准确地完成实际拍摄。”这段经历让张小北在活动现场,大力呼吁,“我会推荐所有有条件用虚拟拍摄的创作者,一定要尽量尝试一下这套系统。”

此前曾参加蓝星球·博采幻象电影计划、并获得“最佳科幻电影项目”的导演德格才让,在谈到使用博采虚拟制片系统,用5天时间进行“剧本可视化”时,总结道:“博采虚拟制片的过程给我四个词的体验:高效、 准确、 安全、 自由。”

“在剧本阶段,可以放下负担,完全放开写了,真正拍摄时发现给的惊喜更多。真的是想怎么拍就怎么拍,完全取决于你有没有想法,怎么把它做出彩。”

声音指导、编剧、导演德格才让

这样的经历也让在场的其他电影人跃跃欲试。

著名导演李骏回顾重工业灾难影片《峰爆》的拍摄过程,“人数最多的时候全组大概有1000个工作人员,在狭窄的贵州山路上,长达四五公里都是剧组的车”。巨大的浪费和消耗,以及拍摄过程中的种种限制,让李骏觉得“改变制片流程有着迫切的和特别切身的需求”,“我特别渴望能够有一个有尊严的、朝九晚五的工作状态,这也是众多电影人内心的需求。”谈及虚拟制片模式下的电影创作,李骏表示:“最大的工作方式上的改变就是你可以有机会不需要跟那么多人一起工作,就可以开始你设想上的完成,这个过程可以不受干预,更肆意地去检验一些创作设想。”

著名导演李骏

钱重远分享《唐人街探案3》拍摄时,在日本实地取景历经重重困难,协拍用3个月的时间谈下秋叶原封街半天,但好巧不巧那天早上下雨,而拍摄要求必须是晴天。“当时我们只能祈祷老天爷”,还好最终雨停,团队用两个小时把那场很重要的戏拍完。“但其实这个完完全全可以用虚拟制片技术在博采的棚里就完成,而且省时省力、高效可控。”

壹同制作总制片人钱重远

以创作的本源动力 驱动电影科技创新

虚拟制片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研发层面的不断突破。

相对于业内很多人认为虚拟制片就是LED屏,是传统绿幕的“屏替”,李炼对虚拟制片的定义是一整套从项目开发和剧本创作阶段即进行介入的完整工业化体系,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影视人真正实现“朝九晚五”。

“虚拟就等于现实”,这是李炼认为虚拟制片应该达成的目标,“所谓虚拟的空间其实就是现实空间的投射,在现实当中的透视就是虚拟世界的透视,我们不能把它理解成,那是虚拟的,这是现实的,虚拟就等于现实,这是我们的一个观点。”

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博采研发团队持续进行研发迭代,在项目中测试、应用、升级。通过一次次真刀真枪的项目生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就这样用中国方法解决了世界难题,把中国本土自主知识产权研发的软硬件输出到全球公认的电影高地好莱坞。

库克光学公司董事长基斯·范·奥斯特罗姆分享自己的观察:“中国研发的效率,我很尊重。今年年初我看了一部片子就是《流浪地球2》,我了解到这部片子里的技术多数是中国研发的,视效场面也是中国团队完成。而在虚拟制片领域,博采也已经做到了全球领先,在温哥华、洛杉矶都非常受到认可和尊重。它一直都是一家技术领先的企业,我10年前就认识这家公司,(他们)在视效行业做了很大贡献。

库克光学公司董事长基斯·范·奥斯特罗姆

马平对这种变化深有感触:“我从业近30年时间,赶上了很多第一次,入行的第一个工作,做电视频道的包装跟中国第一家有形象包装的电视台,99年开始筹备华龙,是中国第一家做电影视觉特效的公司,后来有中国第一台电影数字放映机,中国第一个数字拷贝,第一部做大量视效的电影,第一部全片数字调色的电影,几乎都参与或者主导了的这些工作。但是这些工作领域有一个特点,就是我们做的是中国电影,但是我们用的工具全是进口的。”

现在这样的局面正逐步改变,越来越多的中国自主研发技术正被业界更多应用、并走向世界。作为一位创作者、也是技术研发的领导者,马平从自身感受出发谈到,“很多时候其实是逼出来的,为什么?在现场你创作、拍摄、后期等等的时候,你的工具不趁手怎么能帮到你。特别对于电影行业,电影行业没有一个导演会愿意用前人已经成熟的这种方案或者技术,一定要有自己的,它其实最后还是回到你的故事、你的表达上,你的工具一定要有针对性的功能,这就需要研发的工作。”

从创作的本源动力驱动电影科技创新,在中国今天的土壤,有了更大的可能,这得益于科技层面基础设施的整体提升,马平介绍:“比如说LED屏,在整个虚拟拍摄系统里面,它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那么屏的指标、参数,一定是大量定制,才能真正满足影视拍摄的需要。因为我们中国LED的生产产量占到全球90%以上,先进LED都是中国生产,所以我们才有这样的可能性。我相信90年代谁也不会想象中国电影会有这样的发展,我们能够自己研发、熟练掌握,拥有这样世界领先的虚拟制片技术。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博采虚拟制片走到世界前沿。

变局之下的电影新青年

不管是实时渲染的虚拟制片流程还是生成式AI,都离不开底层的算力支持。

就在最近,被称为“算力之王”的NVIDIA接连放出大招,进一步加速影视产业变革。

活动现场,NVIDIA中国区行业总监姜洪在「NVIDIA技术助力虚拟制片」主题演讲中,以与博采的合作为例,介绍了NVIDIA最新GPU软硬件在虚拟制片领域的应用,以及NVIDIA在生成式AI前沿应用的重要成果。

NVIDIA中国区行业总监姜洪

伴随算力的突破,生成式AI结合虚拟制片正在打开通向大模型生产力和创作迭代的大门。

周涤非说起《流浪地球》剧组曾在内部做过单盲测试,将AI生成的美术图与人工创作的进行比对,“概率非常吓人,几乎百分百我们选的都是AI生成的东西。所以在创作上无论我们愿不愿意,下一个时代已经来到我们面前。”

对于年轻一代的电影人,现在或许是最好的时代。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院长徐小明从教学一线的经历谈到,“当我有机会来参观博采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在杭州的角落里有一群这么疯狂的人,他们居然自主研发了一整套体系。我会替现在的年轻人羡慕,他们前面有这些热爱电影的先行者,研发新技术来突破因为工具带来的表达的局限。反过来讲,他们也没有任何借口说不行,因为现在在电影世界里,一切都是可能的。

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院长徐小明

对于身处电影圈的从业者,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就像李骏导演所说:“这个方式一定会打破现有很多我们已经习惯的制片流程和舒适圈,也会动到很多蛋糕,会让很多人失业,但这种变革是挡不住的。”

面对变革,每个人都应该拥有“青年”心态,正如张小北在论坛尾声的发言:“我们说‘新青年·新电影·新科技’,今天在座的所有人,我觉得不论年龄大小,大家都是新青年。什么是新青年?当你看到正确的方向,当你看到进步的方向之后,哪怕你是曾经过去体系的受益者,你都会做出选择去支持正确的方向,这就是新青年。”

电影新青年们,我们共勉!

关注博采搜狐号

了解虚拟制片最前沿信息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