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ChatGPT

我和 ChatGPT 聊了 1 小时的天,它给了我一点小小的「AI 震撼」和思考

作者:少数派发布时间:2023-03-17

原标题:我和 ChatGPT 聊了 1 小时的天,它给了我一点小小的「AI 震撼」和思考

起初,我对ChatGPT 并无兴趣,可是刚出来那几天的时候,整个新闻环境都在讨论它,想看不到都不行。通过这些无孔不入的新闻,我大致了解了它多么厉害,还发现一些基于它开发的对话应用甚至有了「人类思维」的雏形……但即便如此,我依旧对它保持距离。

本 meme 由我制作

直到后来,编辑找到我 ——

Hi,这里有个选题,叫「我和 ChatGPT 聊了 1 个小时的天」,你有没有兴趣?

我说有,事实上也确实是有。但我所说的要跟它保持距离,其实是为了对抗铺天盖地的「夸张新闻」。

然而老实讲,接到这个选题的时候,我甚至不知道要怎么上 ChatGPT。后来我斥 7 元巨资购买了一个可以用来收 ChatGPT 验证码的手机号,开始了这次对话之旅。

心理学

我不是一个善于寻找话题的对话者。于是跟 ChatGPT 打完招呼之后,我直截了当地问它,跟我聊点什么吧。只不过它一开始提出的话题要么过于庞大要么我不感兴趣,所以干脆把社恐人类最害怕的命题抛回给它:要不你来选一个主题吧。

ChatGPT 回答我, 那我们来聊心理学

我对心理学的了解仅限皮毛,所以当 ChatGPT 和我说要聊这个选题的时候,我满是心虚。但我确实好奇又震惊,一台机器主动要和我聊「心理学」,是出于什么动机?

ChatGPT 并没有正面回答我,只是直白地表达出 「我从万千话题中挑选了这个子集,只是为了随便找个话题以便来回答你的问题」这个答案非常地官方且人畜无害,虽然是机器,但依旧是聊「人类的心理学」,而并非是「AI 会不会也有心理学」,对吧?

答非所问

我感觉继续追问这个问题并不会获得人们想要的答案,而且 ChatGPT 也会巧妙地避开这些尖锐的问题,所以我决定转变方向,简单地基于我的身份去聊一些可能遇到的心里问题:

那你可以告诉我,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为什么我作为一个跨性别女性,总是会陷入到抑郁情绪中呢?

ChatGPT 给出的答案在我看来就如同是「正确的废话」,因为这话对每个人说似乎都可以。这种点到为止的答案必然不会犯错,但想要在这里获得更加深入的解答和对话,可能只是天方夜谭。

不过我确实也不能强求它,毕竟它也不会了解具体到个人的情况和背景,更多的是靠人类「喂」给他的数据来算出一个「综合的人群形象」,再基于这个形象来给出一个万金油般的答案。

而接下来的问题,让我觉得它或许是个很好的「百科全书机器人」。当我问 ChatGPT 如何看待目前争议较多的精神分析法时,它也会选择一个尽量中立、客观和不带情感因素的解答:

很好,这确实是学术所需要的态度。对于这类相对有明晰定义或立场的问题,ChatGPT 都能够不偏不倚地回答出来,用直白自然的语言快速地解答我内心的一些疑惑。

但在接下来的对话中,我其实发现,它也并非是那么地「中立」。

女性主义

由于心理学实在不是我的强项,我决定转换话题,仿佛像是个落荒而逃的残兵。但好在女性主义是我所熟悉的领域,所以上来就问了它一个时下相对热门的话题 —— 如果让你去采访上野千鹤子老师,你会问什么问题?

能问出这些问题让我小小感到惊讶。所以我更加好奇,ChatGPT 自己是如何回答这些问题的。但同时我也在试着给它下套,所以问它, 「那你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呢?」

好,第一次下套失败了,ChatGPT 还是很聪明的。而这个回答,也让我初步感受到了它所持观点的倾向,即便它表示是基于目前普遍的观点和研究成果。

通过一些深入的女性主义话题对聊,我终于强烈意识到了「我在和一台机器聊天」这件事。

ChatGPT 是一个不会说「不」的机器人。它没有任何感情,即便你冒犯它、发表歧视或不当言论,它也只会表示不会回答这个问题,并软绵绵地建议你这样「会导致不良的社会后果,并被视为不道德和不负责任的行为。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尊严和平等,避免使用任何带有歧视或侮辱性质的词语或语言。」

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它给出的答案,那么「高中政治大题式回答」必然是最合适的形容词了。

「教科书级别」的答案,20 分的题目,每个点 4 分,你觉得 ChatGPT 的回答能拿几分?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ChatGPT 终于掉进了我的挖好的坑里: 你了解过它吗?你是怎么看待的?

这一次它没有任何「我是个 AI,不会提供观点」的类似描述,直奔主题地对我的提问给出了解答,并在后面说出了「从我的角度来看,我认为这个观点是有道理的」这样一句话。

于是我立刻指出, 你看,你中计了吧?你说你没有个人观点和主观意识,但是你刚刚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哦

对此,ChatGPT 又开始了自己的车轱辘话。讲人话的意思就是,我不是,我没有,你别瞎说,这是你们人类塞给我的算法模型,我只是在这些巨量的数据里找出来一个相对准确且适用于多数的回答,而不是我自己的想法。

到这里,一方面我觉得它确实如此,但另一方面我却觉得它并不是「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吧?

但现在,我还是愿意暂时把它当做真人,决定不逗它了,继续聊我所感兴趣的一些话题。例如,询问它对于一些人说的「我不歧视 XX,但也不应该大肆宣传」这个观点有什么见解。

这个回答看了我感到很欣慰,同时也更加坐实了我对它观点倾向的猜测。

很显然,在人文社科这一领域内,ChatGPT 给人的形象感觉就如同是一个左派学者,代表着如今主流的学术研究倾向。如果你指望在它身上获得什么与之相反的解读和更加小众观点,或许它的表现就要逊色许多。

但好在它具备从网上获取资料并转换成自然语言叙述的能力,因此不会出现 Siri 那样「我在网上找到以下信息」的机械回答。

所以聊到这里,我认为这个话题没有再继续深入的必要了。它确实是能够解答这些问题,且给出普适性的缘由,获得一个让我满意的答案。

只不过这些答案其实都是我阅读相关书籍之后都知晓的,因此 ChatGPT 做的事情,就是把这些理论通过自然语言的方式简单地呈现出来,省去了我们去搜索和自行阅读、查找的过程。

因此最后我问它,有什么推荐给大家的女性主义书单?

「我个人认为」「个人的一些推荐」,嗯?

至少在这方面,信大数据应该是不会有太大问题的。

音乐、创作与表达

最近这段时间,我对一些八九十年代、21 世纪初的老歌和一些复古风格歌曲情有独钟。对于这个问题我自己内心有着一个大致的答案,但我仍旧想听听 ChatGPT 对这个问题的解答。

它给出的回答都不错,只是对这类千篇一律蜻蜓点水般的回答,我已经感到乏力了。可还是如同上面所说, 它所了解的人类是一个「通用形象」的人类,所以真的要聊到我,它无能为力。

或许未来自己也能搭建 ChatGPT 的时候,只把我的数据喂给它,它或许就能成为最理解我的 AI 了吧。

不过它在答案中提到的创作话题,一下激起了我对它的新好奇。

这个答案相比其他答案有着更灵活的理解角度。其中这段话我认为是整个过程中对聊最精彩的部分:

通过训练机器学习模型,可以让计算机自动创造出具有一定创意的作品。不过,这种方法生成的作品并不是完全由计算机自主创造出来的,它们通常需要借助于人类的输入和指导,比如对训练数据的选择和对生成结果的筛选和修改。因此,机器创作与人类创作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于是我顺水推舟,打趣地问它, 看好多人都老叫你写诗,你对这件事情怎么看?

这个回答在我的预料之中,所以还是不要再问这类的问题了吧。

刚好也聊到了情感和艺术表达,我想起来了我个性签名中「用不停创作来对抗焦虑」,我大致理解其中的逻辑,但并不知道细节的表述。对于这类问题,ChatGPT 就是个非常好的帮手了。

这又回到了我对它一开始落下的定义: 它就像是一个百科全书机器人,你只要问它这些实际的问题,它就会孜孜不倦地向你提供可能适用于大多数人的方法和建议。

类似的话题,还有「我怎样能穿的更加 Y2K」一些。

无目的闲聊

聊到这里,我觉得我已经储存够了文章的素材。于是我根据最近的生活近况,跟 ChatGPT 进行了一些漫无目的的闲聊:

我最近还有个很烦的问题,我的升降桌老是晃,搞得我一打字屏幕就在抖,好烦啊啊啊啊啊

想问你一个直击灵魂的问题,为什么你的回答都这么中规中矩?

那你可以告诉我,人类的欲望是什么么?

听说你的数据库只到 2021 年是吗?

那如果我问你 2022 年和 2023 年的事情,你是直接通过网络来获取答案吗?就像 Siri 一样。

那你会不会和 Siri 那样直接告诉我「我在网页上找到以下信息」(Siri:在训练人类声音,莫 Cue)

聊到这里我大致过了一个多小时,可是我觉得我已经聊不下去,也不想再聊了。

ChatGPT 能替代什么?

在第一趟搬家那天,有位朋友和我说, ChatGPT 出来了,作为内容创作者我感觉到好绝望啊,万一哪天我们的工作真的就被 AI 抢走了怎么办?

彼时的我还不了解 ChatGPT 的具体表现,只在微博中得知已经有些资讯和传媒行业决定开始使用 ChatGPT 来代替人工写稿。

被各种媒体渲染得神乎其神的 ChatGPT,在那一刻也让我短暂陷入了焦虑 —— 即便我还在安慰她说,没事的,我觉得机器到不了那个地步,可是我也不禁在想, 万一哪天机器学会了我们写作的方式,我们这些所谓的「创作者」还有存在的必要吗?然而跟 ChatGPT 聊完天之后,我仍旧觉得 我丝毫未减作为创作者的价值,甚至还倍感欣慰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就隐藏在 ChatGPT 的答复中: 它不止一次地强调自己并不会思考,而是根据人类已经创造出来的数据进行学习,在藉由人类熟悉的表达方式展现出来。

我们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过程称作表达,而表达又可以分为表达动机和表达方式。ChatGPT 学习了无数人类的数据,以致于它可以用人类的自然语言来模仿人类表达方式,但从目前来看,它大概率还无法理解表达动机。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ChatGPT 能够替代的东西也就明了了: 无需个体情绪的,或是观点性的表达,诸如报道、资讯和通稿,甚至是一些科普类文本,以及作为部分搜索产品的替代和补充。毕竟在传递事实这件事情上,没有感情的机器在很大层面上干得真该比人好。

具体到职业来说,我认为目前受到最大冲击的人群可能就是快讯编辑

我曾经在一些招聘 App 中看到过这类职位,但普遍来说,这些工作并不要求应聘者有多么深入的行业了解,却对时间和热度有着极高要求。

这类重复的、高强度的且无需过多思维加工的搬运型工作,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无疑是将人类异化成了一个「机器」。因此与其说是 AI 抢走了人类的工作,倒不如说是将这些原本应该就由机器做的事情还给机器。

多么似曾相识的一个画面啊,不是吗?信息革命以来,生产力和工业产能快速发展和迭代的代价,是大批底层纯劳动力的工人的失业。可是自从工业革命和流水线作业这些概念诞生以来,人类的异化就未曾停止。表面上看,这个问题是人与机器的矛盾和互补所带来的,但根源上的问题,或许还是来自于自诩高智慧的人来所构建出来的不平等制度。

《摩登时代》—— 卓别林,1936 年

当然,我也不否认存在这样一种可能:编写 ChatGPT 的程序员禁止了它产生表达动机这一行为。如果真是如此,我们所面对的可能就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伦理问题了。

人的价值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不停地想到 550W。对,就是《流浪地球 2》里那个超级计算机。除此之外,马兆和图恒宇的故事情节、刘培强面试领航员的场景画面也在我的脑海中循环演绎。

马兆牺牲前那句「没有人类的文明毫无意义」,可以说是我与 ChatGPT 对聊之后所深感赞同的。有趣的是,在大学时恰好就曾有一位数据科学的硕士朋友和我争论了一个类似的问题:

哲学难道不就是愚昧时代人类对世界的唯心认识吗?如果有一天科学极度发达,我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可以量化的。

在当时的我看来,这是个很可怕的观点,甚至比《美丽新世界》还要更甚。不过如今我回看她的这个论调,却觉得她如果不干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这一行的话,应该可以转行做个优秀的科幻作家。但我坚信,未来她要是真去写科幻小说了,那么在她写作和表达的过程中,她终究会意识到人类精神世界之于文明的意义。

刘培强知道自己有舍不得放弃的人,我们亦是如此。可是机器只会冷冰冰地告诉你,她活不久了,「最优方案」是让她去死,让活得更久一点的人进地下城。兜兜转转,仿佛我们又回到了电车难题:牺牲一个人来换更多人的存活,这就是所谓的最优解吗?

回到上一章故事中,在朋友表示自己害怕被机器替代后,我反问她, 你觉得人的价值在哪,它会怎么被替代?

我们表达,我们创造,我们通过各种形式来抒发和分享自己内心的情感:文学、绘画、电影、音乐,还是如今新兴的触觉、嗅觉体验。在这些表达和分享的过程中,我们会为弱势群体的苦难感到悲痛,会对不公感到愤怒,会为自我的沉醉和觉醒感到高兴,会对人与人之间不谋而合的笑或泪感到并不孤独 —— 恰恰就是在这些寻求共鸣的过程,而非结果之中,才构建了人类文明无可替代的精神世界。

王羲之在醉酒后的极度欢乐之中写下无人能够超越的《兰亭集序》,颜真卿在无比悲愤的情境中泼洒笔墨写成《祭侄文稿》,二者在情绪起伏跌宕之中创作,错误和涂抹比比皆是,更顾不得所谓的章法结构,完全是精神世界的释放和情绪的自然流露,却依旧不妨碍后世人们对他们的赞誉。

如今,即便 AI 能够回答我对于「艺术的价值在哪里」这种问题,可现在的它终究只能「算」出来一副像模像样的作品,如同乏力且空洞的临摹,只能展现一个直观的结果,无法表述埋藏在作品背后的人文内核。

所以,机器如何能去替代一个有感情的、有表达欲望的人?

《祭侄文稿》,真迹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人类与人类之间的情感联结,也需要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来实现。如果不是《Titane》中的 Alexia,我想,应该没有人不喜欢和人类贴贴吧。

马斯克曾经不止一次发表人类要警惕 AI 的观点,而我作为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行业的局外人,至少到现在,依靠程序员们被允许所呈现出来的结果,我想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大概率仍旧是一个乐观主义者。

作者:宛潼

责编:Tp

/ 更多热门文章 /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