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AIGC|教育|人工智能|ChatGPT|大语言模型

“AIGC时代技术赋能语言服务”沙龙成功举办

作者:翻译技术发布时间:2023-05-31

原标题:“AIGC时代技术赋能语言服务”沙龙成功举办

在全球化和数字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在翻译行业和翻译教育领域产生了日益显著的影响。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已经在翻译质量和效率上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为跨语言沟通搭建了更便捷的桥梁。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AIGC时代技术如何赋能语言服务已经成为行业和教育领域的共同关注焦点。

2023年5月27日晚,由中国外文局翻译院智能翻译实验室、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技术委员会、陕西省翻译协会、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言服务研究专业委员会指导的“AIGC时代技术赋能语言服务”主题沙龙活动圆满举行。本次沙龙活动由陕西科技大学、博硕星睿·翻译技术教育研究院、西安迪佳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主办,邀请到业界和学界专家共同探讨AIGC时代技术如何赋能语言服务的发展。本次活动线上线下同时举办,线上参会人数逾万人。

一、专家分享

1. 王华树(北京外国语大学)

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副教授王华树老师就“技术驱动语言服务产学研融合发展”做了分享。在AIGC技术引发翻译教育大变革、技术引发语言服务大变革的背景下,翻译技术的宏观作用,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各个领域。翻译技术推动了国家对外传播、国家数字化战略,加强了国家翻译能力建设。就行业变革而言,AI驱动语言内容、知识内容的生态的演变,同时会带来数据安全、数据伦理及技术异化等问题。随着大模型的发展,MaaS(Model as a Service)模型即服务已经成为许多行业的业务基座,未来将成为语言服务行业赋能的一种基本模式。王华树老师通过SWOT分析了基本产业架构和产业生态,描述了未来大模型的发展路径和应用场景。从技术演变路径的角度来看,人机协作能力增强、多种业务流程融合、多模态多语言自动翻译成为机器翻译技术发展的显著趋势。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翻译的知识生产、知识迁移、知识应用和知识传播,带来了行业价值,翻译应用模式、翻译服务模式、翻译服务流程、跨模态翻译、创造性翻译等多方面的变革。在ChatGPT推动翻译教育变革的同时,也需要强化学术伦理监管机制、改革学校教学考核和评估制度,运用大模型助力翻译教育创新。未来需要对接国家翻译能力发展规划,结合语言服务行业需求,持续加强翻译技术教育,拓展翻译技术课程,提升学术翻译技术素养。最后,王华树老师对翻译技术的协同创新和发展趋势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未来需要抢抓战略发展机遇,促进政产学研用的多层次融合。

2. 徐彬(山东师范大学)

来自山东师范大学的教授徐彬教授就“人工智能背景下译者成长路径”进行了分享。徐彬老师指出,目前AI仍处在弱人工智能的阶段,GPT的翻译能力相较于同时期的MT并没有明显进步,强人工智能的帆船仍在地平线处,未露出桅杆。就翻译而言,如今没有任何一款AI提交的翻译能让真正的读者满意。但是它生成文本的能力,说规范语言的能力,达到了人的水平。这也意味着,AI的翻译文本的错误隐藏更深,需要专业高水平的人工审阅。目前的AI采用的是“注意力机制”,这种机制会不可避免地导致平庸。然而,AI的应用文写作,在小尺度上达到甚至超过了英专生。MT的母语译入外语的水平,在更大尺度上达到甚至超过了英专生。不可否认,AI也会出现“胡扯”的状况,内行可以一眼看出,外行却认为十分高明。如果某天AI具备了智识,那么转变节点才会真正到来。人才培养方面,GPT缺乏机智的、充满灵性的写作,缺乏美学修养乃至哲学修养。面对越来越强的生成性人工智能,英专的规模会缩小,外语专业的人文属性会进一步加强,新时代的外语教学模式为“专业+外语”模式。GPT会导致大学英语课程变革,如内容教学、专业课采用外语授课等。未来人文领域的人才应该同时具备应用和技能,做文本的架构师,做审美的专家。接着,徐彬老师做出展望,当真正的强人工智能时代来临时,我们应该顺应时代,省察人生。科技之光到底是曙光还是死光,取决于人们的选择。未来,人文方面人才的本质和特有属性不会因AI的演进而变化,语言人才的培养更要强调人文属性跟数字化科技结合。数字时代人文领域研究的全面复兴,将构成新时代的文艺复兴的主要景观。

3. 曹达钦 (西安外国语大学)

来自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副教授曹达钦老师就“AIGC时代语言服务校企合作探索与创新”进行了分享。语言服务行业蓬勃发展,翻译专业建设如火如荼,翻译实践模式、技术理念层出不穷。然而,也存在许多问题,如大规模招生与实践机会少之间的冲突、学生能力与市场要求不匹配、对新技术的焦虑/畏惧、翻译教学方面技术能力的欠缺等等。针对上述问题,曹达钦老师提出了系列解决方案,包括Technologies First、LSPs Inside、Platform-as-a-service,强调翻译技术在翻译实践、教学与研究中的价值与作用;校企依托校内实验室空间建立深度合作,共建课程,搭建实习就业平台;将此类合作向纵深或横向拓展,发挥平台的作用。最后,曹达钦老师分享了他从业十年来总结出的经验,CAT实验室不仅是教室,更是实验室、工作坊、孵化器。对于高校教师而言,要成为行业的一部分。由于多元的行业需求,学生眼界不能仅仅局限于翻译行业。

二、嘉宾互动

本环节,上海外国语大学的韩子满教授、陕西科技大学的李海亭老师、博硕星睿的周东莉女士进行了分享,下面节选部分互动内容。

曹达钦:您认为目前在ChatGPT时代下,语料库在翻译教学时间和科研中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韩子满:目前有两大阵营讨论语言数据这个问题,一个是从语言角度出发,称之为语料库,这是就语言数据而言;另一角度从计算机出发,传统上称之为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这是一个比较宏观的角度。人工智能的四大要素包括算法、算力、数据、场景。虽然ChatGPT3.5之后的版本并未公布开源数据,但是目前国内专家大概可以猜到ChatGPT的算法。目前国内的语料数量可观但比较分散,构建一个语言数据的基础平台,即统一的国家语料库十分必要。ChatGPT在正式的翻译领域,仍存在缺陷,我们不必过于惊慌。我们仍需继续训练机器翻译引擎。数据本身没有思想,从数据搜集、清洗到建库,它只能呈现一种共现关系,但人们需要构建一种因果关系。ChatGPT虽然在教学等方面有一定作用,但它在专业翻译实践方面仍存在缺陷,它对翻译教学方面并没造成很大干扰。未来,会人工智能、翻译技术的译者一定会取代那些对翻译技术一窍不通的译者。

曹达钦:请您谈一谈翻译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的感悟。

李海亭:目前存在的一个瓶颈是缺少真实的项目,更多的是模拟项目,这就限制了学生对技术的应用。首先,要向学生灌输技术理念,拓宽他们的视野。比如,大多数学生都不熟悉Word快捷键、通配符的用法。语言数据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很快的让你知道“是什么”,至于“为什么”则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许多学生在校期间学到的翻译技术相关知识,在日后工作中也会受益。

曹达钦:在技术变革时代,是什么让贵公司的业务从翻译技术产品(迪佳悟)拓展到翻译技术教育培训服务(博硕星睿)?未来贵公司还会做些什么?

周东莉:通常情况下,文科老师对翻译技术往往存在一种距离感。在过去的几年,我们主推的迪佳悟系列产品,虽然是市场业绩不错(全国突破200家高校用户),但技术在实际教学的应用情况不是很理想。当然,市场上其他同类产品,也遇到这样的难题。为此,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将翻译技术等相关产品切实应用到课堂教学与翻译实践?高校教师如何利用这些翻译技术开展科研活动?基于上述问题,我们团队逐渐从翻译技术产品的营销与推广,向翻译技术教育培训转型,旨在提升广大师生对翻译技术的认知水平,了解翻译技术的基本理念和赋能作用,让技术和产品真正能为翻译教育和行业创造价值,服务国家人才需求和翻译能力建设。我们团队依托于“语言服务行业”公众号、“语言服务资源网(https://linguaresources.com)”等十余个平台构成的媒体矩阵,更体系化地向高校师生、语言服务行业专业人士普及、宣传翻译技术。

截至目前,博硕星睿·翻译技术研究院已经向300+所高校提供优质翻译技术课程服务,持续开设线上付费专题课、寒暑假集训营工作坊等专题课程近50余种,吸引近6万名付费学员参与;此外我们也举办了数十场公益的线上、线下翻译技术与教育沙龙、讲座等,吸引了百万余人次的关注度。今年我们计划再开设7门课程:主要涵盖语言服务管理、语料库与术语库、远程口译技术等。今年暑期,我们计划在美丽的养马岛举办2023暑期翻译技术实战研修班”,也欢迎各位老师提前布局自己的暑假学习与生活。

养马岛

编辑:Amelia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