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疫情过后,设计行业开始变得很凌乱。很多同行开始打价格战,设计岗位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新型的流水线。在我国,不管什么行业,到最终都会演变成饱和状态。
用金融理论来说:供不应求,就赚钱,供过于求,就不赚钱。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ChatGPT的火出圈,大家都在围观这个「史上最强的聊天对话机器人」,我也注册了个账号试了试,发现这家伙不仅聪明,而且知识量大的惊人,真的可以成为生产力工具,代替很多人的基础工作了。
对此,不免让人产生了对未来岗位的担忧,原因很简单,机器人能完成的事情,为什么要交给人类来做?
例如:
图像版 GPT-3!OpenAI 在官博中介绍,DALL・E 是 GPT-3 的 120 亿参数版本,如此庞大的数据集,足以让它发挥 “想象力” 创造出那些不同寻常的图像。
你只用简单描述一下想要的图像特征,比如 “一个高质量的龟兔插图” “一只模仿乌龟的兔子” “一只乌龟做成的兔子”,DALL・E 就可以生成以下图像,堪称帮助设计师 “开脑洞” 的神器。
图|DALL・E 生成的 “乌龟 - 熊猫” 图和 “乌龟 - 兔子” 图
该模型一经发表,再次引燃 AI 圈。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的国际权威学者吴恩达,就用 DALL・E 模型生成了多张蓝色衬衫搭配黑色长裤的图像,并发推文对 OpenAI 表示祝贺,他认为这个成果很酷。
如果说GPT-3还停留在“对人类语言的理解分析,并作出回答”这样单一酷炫的技能上,那么它的下一代GPT-4,不仅会“说话”,还能识图。
体验:GPT-4能识图了
把气球的线剪断,会发生什么?人类问升级版GPT-4。GPT-4:会飞走。
面对人类提出的带有图片的问题,GPT-4作出了从识别到理解分析,再到回答的连贯动作。
如果这些还不能让你深刻体会到那种急迫之感的话,再来看看百度推出的文心一言,相信那种急迫之感必将涌上心头。
从文心一言在3月16 日正式发布后,从官网上查询到截止发稿时已有1,389,890人在排队等待加入体验。
那么百度的文心一言到底能干什么呢?
对于这个问题,百度CEO李彦宏展示了文心一言的五大能力:文学创作、商业文案创作、数理逻辑推算、中文理解、多模态生成,可见文心大模型家族的新成员,不仅能够与人对话互动,回答问题,协助创作,高效便捷地帮助人们获取信息、知识和灵感。还在深深的刺激着相关行业、企业人才的转变,不然什么时候被淘汰可能都不知道吧?
那么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让我们看一下人工智能的“大脑”和人类的大脑相比,它们之间有哪些不同,或者你也可以这么认为:人工智能真的比人脑更优秀吗?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神经元的对比:这里人工智能拥有的,是电子神经元,这是科学家们赋予它的“大脑神经”,而人类的大脑神经元则是与生俱来的,它的复杂性让我们成功在很短的时间里进化成人。
根据数据显示,以一秒钟的时间为单位,人工智能的电子神经元激活次数约为上亿次,而人类的大脑神经元,则仅有200次,从这里可以看出,至少是300万倍的差异。
其实,人类的大脑经常会出现“故障”,现代研究发现,人类的大脑神经元传输成功率仅为30%,而人工智能的电子神经元成功率却几乎为100%。
这意味着什么?对于人类来说无法解决的难题,对于人工智能来说,只要它们经过了系统的学习,都可以一一解决。
此外,人类的大脑和人工智能相比,还有一个明显的诧异:人类的记忆力会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退,不过,人工智能却可以做到“过目不忘”,而且很多人类注意不到的细节,对于人工智能来说,都可以立刻锁定,让任何蛛丝马迹都无处遁形。
可以说,人类创造了人工智能,但是它们却比人类更强大。而且目前通过研究,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很多人类无法做到的,它们都可以一一完成。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人工智能未来一定会取代人类?
不过,科学家们却表示,人类不需要这种担心。因为人工智能是人类创造的,在发现“苗头”不对之前,科学家们也会想办法去消灭它,避免它未来成为人类的隐患。
但是!人工智能是会取代一些低效率、没用含量、重复性及流水线的工作这是没办法改变的事情,就像达尔文进化论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个道理。
在这里就以设计师行业及人群来说,在我国“设计师已经慢慢变成流水线工人”!
对于此观点,在这里大家先不要否认!因为这种现象目前确实存在于一部分国内的设计公司,以及各类企业,工厂等。
国内的很多设计,其实还停留在外观设计,改良设计层面,可以理解为换汤不换药。很多企业主为了节省研发成本,缩短资金回笼周期,一般都会找到设计公司,要求快速的提供设计方案,甚至有些甲方公司会采用竞单的方式来获取方案。而这类所谓的设计方案,一般也只是换壳设计,或者往原产品上增加一两个简单的功能。久而久之,众多企业家逐一效仿,慢慢形成了这种风气,从而直接导致设计师有如流水线工人,在设计过程中忽略了很多产品开发设计必要的流程,只追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出最多的方案,基本不考虑功能创新,只是单纯做外观设计。
同样抱有此类观点的还有76岁清华教授柳冠中,其曾痛斥中国设计弊病:80%的设计师,还干着美工的活。
中国设计教育-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中国目前的设计教育并没解决这个问题,别看每年开那么多论坛,大部分讲的还是表面东西。真正深入进去,发现知识结构不对,硬件也没有,老师教的就是做方案。最后用参加竞赛代替教学,竞赛做的是什么?概念。
在大部分院校, 学生4年下来,从来没有一个产品是从头做到底的,没有。都是在做表面效果,创意,造型,时尚,漂亮,好看。
中国80%以上的设计公司
只有电脑,没有工具
你看国内遍地都是设计公司,我敢说80%以上的设计公司,只有电脑,没有工具,没有自己的车间,都在电脑前面操作。
基于此,对于这些不论是流水线上的工人来说,还是所谓的设计美工来说,是否会被人工智能所淘汰,答案明显是已经呼之欲出,那便是:中国企业所谓的设计师肯定是会被淘汰!
反之,那如何才能不被淘汰呢?
首先!中国设计要沉淀下来,企业家要重新认识设计
沉淀,说的大白话一点,就是学到有用的东西,获得有价值的积累,领悟到生活的真谛,这其实就是成长,成熟的过程。
而非所谓的把设计叫“时尚”,时尚是什么?短命鬼。
乔布斯再伟大,还是被苹果这样的商业集团控制了。苹果4、4s、5、5s,你换吧。
设计不该是这样,设计需要被使用,能用5年就不要用4年。这才是真正的绿色和可持续,不然就是在糟蹋资源。
当然,沉淀这个东西,人人都需要。尤其是进入社会,开始工作,接触人际以后。要学会正确解读些社会现象,理解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内化成我们自己的思想,成为自己能力的一部分,这样我们就得到了成长。
其次,中国设计师要奋发图强,始终坚持提高设计师素养
每个设计师都应该在设计不断被商业化的进程中不断学习,提升创新意识,敢于创新勇于创新。而非所谓的“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
这一点可能也是中国90%设计师的通病。就拿再简单不过的“考证”一事来说,设计师要不要考证就然都能成为热点,成为话题。
事实上!设计师是否需要考取证书取决于设计师的领域和行业要求。一些设计领域,如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需要设计师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才能从事该领域的工作。其他设计领域,如平面设计和工业设计,证书通常是可选的,但持有证书可以提高设计师的专业声誉和就业机会。
对于需要取得证书的设计领域,通常需要完成相关的学历或培训课程,并通过相关的考试才能获得资格证书。例如,美国的建筑设计师需要通过国家考试(NCARB)才能取得建筑师资格证书。而平面设计师资格证也称为Adobe Photoshop 国际认证(简称:Photoshop 国际认证),是Adobe公司CEO签发的权威国际认证体系,面向设计师、学生、教师及企业技能岗位的国际认证及培训体系。
无论你持什么态度,都不能否认证书的作用,有人说,能力比证书更加重要,但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没有证书,你可能连展示能力的机会都没有,反过来说,证书也能在侧面展示你的个人能力。
总之,作为一名设计师,拥有专业资格证书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在室内设计、平面设计、建筑设计还是工业设计等领域,持有相关的证书可以增强设计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竞争力。更何况在现代社会,拥有专业证书已经成为了竞争职场的基本要求。
同样的,设计师如果想在行业内立足,不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拥有相关的证书必会提高自己的职业竞争力,跳出所谓的流水线、美工怪圈。
当然,艰难的考证路上,总会有弯路。
但不得不承认,同样的证书对于每个人而言,能发挥的作用也不同。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考证考多了,并不是拿到证书就可以了,一定是需要自己多学习,多加强反复的练习,把自己的技能提升,做到精益求精。
任何时候都是需要靠努力、认真的做一些事情,而不是为了拿证而拿证,我们可以选择更加努力的提升自己,并不是只靠考证这一个途径。
注:⬆文章部分图片文字来源网络
Adobe Certified Professional认证培训体系(简称:Adobe国际认证)是Adobe公司CEO 签发的权威国际认证体系,面向设计师、学生、教师及企业技能岗位的国际认证及培训体系。
该体系基于Adobe核心技术及岗位实际应用操作能力的测评体系得到国际ISTE协会的认可,并在全球 148 各国家推广,得到行业专家、企业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