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正如火如荼地展开,这段期间我们可以感受到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其所不变的内核恰恰是过去每一步深厚的历史文化。如何利用科技承载艺术、文化和历史,就是时下面对人工智能爆炸式发展速度的重要命题。今天在徐汇区西岸美术馆内,上演了一出AIGC 音画实验国乐演出,让老百姓近距离感受到赛博国乐表演与新媒体视觉交互带来的AI艺术。
下午一点,在西岸美术馆B1层正在上演一场名为《启点》的科技演出,作品集先锋国乐演奏、裸眼3D动画影像、AI 生成装置艺术、虚拟与现实声光互动表演于一体,以中国传统文化及新媒体技术为载体,打造一个沉浸式且带有科技感的国乐光影视听表演。
可以看到,从演员的服饰、曲目以及音色的设计上,都做了科技尝试。演员脸上画的图案是芯片或者显卡电路板上面的纹路,服装也都是AI和3D打印设计结合在一起,在全息环境下,他们身上的衣服反映出的颜色会跟视频实时互动。而舞台上的两架类似蝴蝶形状和字符形状的乐器骨骼装置也都是基于AI设计,通过3D打印自动成型。人工智能艺术家曾晨介绍道,装置的外结构轮廓以AIGC通过一张图算出大致结构,再通过延伸设计来完成它的结构匹配,使它符合受力和结构学。整个流程是一套完全交给机器来操作的统一工作流。“这次的视觉部分大量使用了AI绘图,把拼成的序列做成帧动画,在过去微帧视频其实很少把AI图片直接转化为视频,因为它的算量很大,一帧一帧计算耗时非常久,这次是一个比较新的尝试。”
人工智能的痕迹处处融入在表演中。艺术家以数字艺术科技为媒介,国乐为载体进行艺术文化的探索。演出画面都是用AI生成,开篇则是以裸眼3D的形式让观众身临其境,元素属性则带上了很多科技的色彩。其中有车轮里加人的画面,则是展现数字人与人机共生的创意。演员操作的乐器,则是链接LED大屏以及乐器骨骼灯光组,通过TD软件生成实时互动变化效果。酷炫的演奏形式令观众看的十分投入。魏女士带着孩子观看后表示:“演员的着装都很漂亮,我看到很多乐器周围都有灯光环绕,视觉效果也特别引人入胜,再搭配音乐,就觉得科技和音乐能如此美妙地结合在一起,特别好看!”
除了感受到科技带来的视觉与听觉直面感染力,本场演出还着重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音乐以国乐为主,乐器则是马头琴、琵琶、古筝等民族乐器,演员服饰也是改良汉服。如何让普通老百姓也能理解人工智能,这也是他们以这种形式给出的答案。“怎么把高科技的东西和老百姓结合起来?我们觉得应该是艺术。因为艺术实际上是跟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 出品人李一表示,演出从音符的设计、音色的选择以及基于民乐的配合和改编,既要展现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乐器,也要跟高科技做好结合,形成具有AI和科技属性的未来。
据了解,这场AIGC音画实验国乐演出是国内首演,明天是演出的最后一天,从下午1点至5点,每个整点都将会进行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