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的起源来自上个周末和上海交大的张老师的一次交流。
众所周知,Meta分析最困难的地方就在于选题以及文献搜集,毕竟好的选题就等于文章成了一半。选题一定是重要的、具有临床意义的、创新性的,是灵魂核心。而文献检索虽然说起来并不复杂,但是检索全还是很花功夫的。
以上这两点,可以说是Meta分析当中最花时间和精力的地方,而在我看来,这也是最需要人工智能介入的地方。
尤其是文献搜集以及初步筛选,存在着大量的简答重复劳动,这个正是ChatGPT的适用情景。
比如最近大火的arXiv Xplorer
我认为,在不太遥远的将来,ChatGPT完全可以用于新的临床问题的发现,以及遵循PICOS原则的检索策略,甚至于直接对论文的效应量进行提取。
换言之,只需要一个模糊的思路,ChatGPT就可以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并判断这一问题是否适合进行meta分析,如果适合,将自动对文献进行检索、筛选,提取效应量,分析绘图,并得到初步的结论。
但就目前而言,张老师已经用ChatGPT进行了初步的实验,但是眼下距离这一目标还是有着一定的距离,但是张老师也承认这种方式大大简化了相关的工作,他已经打算在他的团队中推广ChatGPT的应用。
不知道距离ChatGPT成为一个真正可用的研究助手还有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