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张璐)6月7日,“文明的烛火——中国古代科学文化探源系列论坛”主论坛活动举行,多位专家就中国科学传统及意义进行分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邱仁宗从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对科学伦理学的作用入手,提出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对当今世界的各种启示。
ChatGPT的爆火让人们更加关注语言大模型。不过,邱仁宗指出,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比如ChatGPT可能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学生利用它来写作业或写论文,另外也涉及知识产权问题。他认为,针对这些科学伦理问题,中华文化中的部分思想能起到作用。
比如古人称“惟人万物之灵”就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思路。他举例,在道德方面,人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会考虑行动对社会产生的后果,但机器没有道德意识,对风险把控不足,只会按照设定的程序行事,“所以人工智能是要模拟人的智能,而不是去发展人类不能控制的机器智能”。
邱仁宗还以“医本仁术”举例,这是儒家提出的揭示医学本质的命题。但目前,一些国家的医疗环境并不理想,存在医生逐利的情况。他说,在病人和医生处于信息不对称等情况时,需要医生克己复礼,将病人利益放在第一位。所以“医本仁术”有直接的规范性意义,这也体现了公众对医护人员的期待。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主任仝小林指出,“象思维”是人类的基本思维,在中国古代自然和社会科学研究中有广泛应用,是中医学的重要思维方式,对未来中医药传承和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周向宇以中国古代的记数与运算,以及孟子、墨子等的人文思想与数学之间的联系为例证,揭示出中国古代数学思想和成就。
活动期间,“文明的烛火——中国古代科学文化探源学术交流展”同步在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举行。展览以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主要特征为主线,分为“整体观念”“辩证思维”“实践思维”三个单元,并在专题部分将中国古代的数学、天文及古代重大科技成果进行展示。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李立军